社評: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是中國唯一的路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不斷強調深化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習近平總書記將在12月18日改革開放40周年時發表重要講話,將中國的這一政策宣示推向高潮。
改革開放不是口號,它是過去40年中國實際走過的道路,必須改革開放也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堅定的信仰。國家接下來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未來的預期,一時的困難或者來自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都無法改變人們的這一預期。
根本原因在於,人們普遍相信,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國當下和今後唯一要走、也唯一能走的道路。
中國的體制不是一種現狀維持機制,它有促成中國社會前進的天然使命。中國共產黨總是制定很明確的階段性任務,向公眾承諾國家遠高於同時代世界平均速度的發展藍圖。經濟停滯、民生蕭條,在大多數國家裡「體制」和「道路」是不用承擔責任的,但在中國不是這樣。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是中共向人民立下的「軍令狀」。
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的40年,從鄧小平到習近平,幾代中共領導人帶領國家勵精圖治、銳意創新,實現了驚世的進步和飛躍,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發展仍將是世界大國中最好的之一,這一結果是必須實現的,沒有一旦、假如等用來解釋萬一達不到這個目標的託詞。
那麼中國要繼續跑快跑穩,除了深度挖掘內部發展的潛力,調動全社會的各種積極性,以及把整個世界變成中國進一步發展的舞台,別無他擇。
中國的國有經濟對穩定發展大局至關重要,但僅靠國企,創新、挖潛的動力遠遠不夠。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鼓勵民營企業壯大,不斷形成在公平競爭環境下千帆競發的新局面,這是中國社會已經形成的認識。不久前舉行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將這一認識在國家最高層面進行了重申和強化。
對外開放的外部環境今年以來可以說是多年來最複雜的時期之一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如果不堅定,誠意不足,那麼是很容易一怒之下將國家力量朝著對抗方向進行動員的。但是中國沒有這樣做,國家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也展現了耐心和彈性,化解外部不利因素,而非糾結於是否開展「決戰」,成為國家的戰略選擇。
因為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深度融合,當下遇到的對外交流障礙只有通過進一步的對外開放積累我方主動性加以克服、化解,我們回頭朝著身後找路,是找不到的。
中國公眾需要了解的是,今天的世界格局和中國社會的內部面貌都與改革開放早期相比有了深刻變化。中國當年在世界上的實力位置頂多相當於今天的印度,我們可以比較「單純」地釋放自己的需求,得到與我們在意識形態上格格不入西方世界的支持和讚許。而今天中國被美國當成了頭號「戰略對手」,我們的行為方式註定要高度複雜化,統籌應對國家從安全到發展的各種風險和挑戰。
我們看到,國家在不同時間、不同方向上經常有針對性極強的政策出台,它們不是都能夠被當作基本國策的簡單化信號加以解讀的。看到政府對某個西方國家的貿易及其他挑釁性行為開展反制,或者為了維護國家憲法秩序而對某些破壞性力量進行依法限制和打擊,就一驚一乍地宣稱改開「在倒退」,這是非常短視、幼稚的。
今後的改革開放很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戲劇性,中國前所未有的龐大體量和我們在世界格局中的新位置會決定未來的改開進程呈現出我們過去不熟悉的面貌。什麼叫改革開放,這樣的爭論也會長期伴隨我們,一些人和力量會希望由自己來引導中國社會對改開的認識,奪取意識形態的優勢。
我們想說的是,中共當年發起了改革開放,領導全國人民經40載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事實證明,中共的遠見和政治定力是改開不斷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改開繼往開來之際,堅定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毫無疑問是中國社會強有力應對各種變局的根本政治保障。
※特朗普:與普京關係很好,將在合適時機與他見面
※韓軍:朝方邊防哨所拆除工作已全面完成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