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生物技術史上最大IPO名不副實?mRNA療法獨角獸需要時間證明

生物技術史上最大IPO名不副實?mRNA療法獨角獸需要時間證明

生物技術史上最大IPO名不副實?

mRNA療法獨角獸需要更多的時間證明自己

Sha

上周五,生物科技界又一隻獨角獸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美東時間 12 月 6 日,主打信使 RNA(mRNA)療法的生物技術新銳公司 Moderna Therapeutics 公布首次公開募股,股票代碼為 MRNA,預計以 23 美元/股的價格發行 2630 萬股,融資將超 6 億美元,所募集資金後續將會用於藥物研發與臨床試驗。

Moderna Therapeutics 是一家專註於研發 mRNA 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其通過 mRNA 將人體細胞打造成「體內工廠」的創新理念,在近年來得到了一眾資本大鱷的青睞,自 2011 年成立以來,已經先後募集了超過 26 億美元的股權融資,目前 Moderna Therapeutics 估值達 70 億美元。

圖源 官網

目前該公司處於研發階段的 mRNA 療法項目共有 21 個,分布在預防性疫苗、癌症疫苗、局部再生療法、罕見病相關療法等方面,其中共有 9 個相關項目已進入 I 期臨床試驗階段,1 個關於治療心臟衰竭的再生性因子項目(Program NO. AZD8601, VEGF-A)進入 II 期臨床試驗,值得一提的是,Moderna Therapeutics 目前並沒有產品進入市場。

此次公開募股是生物科技版塊歷史上最大的 IPO 融資案例,但似乎發行者對自身預期過高,公開的資本市場並不買賬,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

史上最大生物技術界 IPO,究竟是否名不副實?

打造「體內工廠」

生命就像是一尊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雕刻,無數的生物大分子存在和參與了這一「雕琢」的過程。在完成的過程中,DNA 就像是圖紙,蛋白質則是這幅傑作的最終呈現,而從中完成信息傳遞、操作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 RNA。轉錄 DNA 序列信息,隨後將這一信息翻譯成為蛋白質,這其中充當「橋樑」角色的 RNA 被稱為 mRNA(信使 RNA)。

如果將人類細胞視作一個「體內工廠」,mRNA 便是可以生產特定蛋白質的「工人」,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人」,就能讓細胞「工廠」生產出自身需要的目的蛋白質,甚至是可以治癒疾病的「藥物」。

圖 轉錄與翻譯 圖源 Khan Academy

相比於傳統醫療領域,RNA 療法可謂是另闢蹊徑。相對於常規藥物的研發與檢測,mRNA 的合成不僅簡單快速,且價格低廉。同時這種人為設計的核酸材料並不會誘發人體的免疫反應,更重要的是,與穩定的 DNA 不同,行使過功能的 mRNA 隨後便會降解,不會對人體產生其他的毒害或副作用。

通過注射特定 mRNA 將患者自身細胞打造成為「體內工廠」正是 Moderna Therapeutics 公司的初衷,而這一設想一旦實現,將會給整個生命健康、醫藥研發領域帶來革命性的顛覆。

不需要注射或服用傳統藥物,患者只需要注射特定的 mRNA 就會「自愈」—mRNA 療法所勾勒的願景美好到到讓人無法拒絕。

因而當 Moderna Therapeutics 的一經 mRNA 療法提出,便得到一眾資本的追捧,一時間投資、合作,紛至沓來。

資本的新寵

成立於 2011 年(也有認為成立於 2010 年)的 Moderna Therapeutics 一出場就充滿神秘氣息。2010 年,哈佛大學教授 Derrick Rossi 成功使用一種修飾過的 mRNA 轉染人體細胞使其脫分化重回幹細胞狀態。隨後,他與同在哈佛大學的同事 Tim Springer 對這一發現的商業化可能進行了討論,同時對早期的 mRNA 技術實驗驗證進行了更深入的驗證。

圖 Derrick Rossi 圖源 Vor Biopharma

直到 2012 年,Moderna Therapeutics 才逐漸為眾人所知,在此之前,整個公司都處於極度低調的狀態,所有員工都簽署有嚴格的保密協議,甚至業界一度以為這是一家專註於幹細胞研究的生物技術公司。

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Moderna Therapeutics 的首次亮相便有著不俗的表現。2012 年,Moderna 首次便募得了 4000 萬美元投資,隨後各種資本紛紛湧來,到 2015 年,Moderna 共募得了 9.5 億美元投資,同時拿下了生物技術類初創公司單輪融資額之最的桂冠,當時公司估值為 30 億美元。

好運氣並沒有停下,2016 年,Moderna 再次獲得 4.7 億美元融資,2017 年,Moderna 又斬獲 5 億美元融資。2018 年初,在完成 G 輪融資後,Moderna 的市場估值達到 70 億美金。

圖 Moderna Therapeutics 的研發項目 圖源 官網

從初出茅廬的「獨行俠」,到如今名副其實的行業獨角獸。Moderna 只用了短短 7 年時間。在這 7 年時間裡,除了「吸金」,Moderna 更是毫不吝嗇的開始全方面「散財」。

由於 mRNA 藥物廣泛的應用可能與簡便的研發工藝,Moderna 在研究領域選擇方面可謂是全面開花。從癌症、罕見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到傳染病,目前該公司處於研發階段的 mRNA 療法項目共有 21 個,其中共有 9 個相關項目已進入 I 期臨床試驗階段,1 個關於治療心臟衰竭的再生性因子項目進入 II 期臨床試驗。

圖源 Labiotech

除此之外,Moderna 更聰明的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先後與包括阿斯利康、亞力兄製藥、默克等多個著名葯企建立合作聯繫,同時也積極的參與政府與基金會相關項目研發。

積攢了足夠的財力、項目和人脈,現在 Moderna 可以正式登場了。2018 年 11 月,Moderna 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文件,正式申請於納斯達克上市。2018 年 12 月 7 日,Moderna 首次公開募股,股票代碼為 MRNA,以 23 美元/股的價格發行 2630 萬股,融資超 6 億美元。

但結果出乎意料,Moderna 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大跌 19.13%。

鏡花水月?

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而科技投資尤其是這樣。因為項目的超前性和不確定性,投資甚至有一些投機的成分。

近年來,投資市場表現出極大的熱情。2018 年 10 月,Allogene Therapeutics 獲得了 3.24 億美元的 IPO 融資,Rubius Therapeutics 在 7 月份以超過 20 億美元的初始估值帶來了 2.41 億美元的融資規模。Homology Medicines 在 3 月份的 IPO 中融資 1.66 億美元,目前市值超過 7 億美元。

但對於目前並沒有任何商業化產品的 Moderna 來說,普通投資者看到的更多是風險而非利潤。近年來,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投資額水漲船高,初創公司也開始用資本市場的標準自我評估,但對於普通公開市場,顯然有著另一套評判標準。

與同類公司進行比較就是其中很好的一項。不錯,Moderna 是 mRNA 療法領域的獨角獸,但覬覦 RNA 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遠不止它一家。而比較之下,Moderna 可謂是表現平平。

圖源 PYMNTS

2018 年 8 月,美國 FDA 批准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的 Onpattro(patisiran)用於由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hATTR)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病成人患者。值得一提的是,這 FDA 批准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 RNA 干擾(RNAi)治療藥物。同時該公司還有多項 siRNA 產品已經進入 3 期臨床試驗階段。

同樣,因為一直以來的私有性質,公眾對 Moderna 的了解缺乏,因而使人們更趨向于謹慎判斷。

諸多原因共同作用,形成了 Moderna 首日亮相的草草收場,但這並不意味著 mRNA 療法的挫敗,也許對於市場來說,仍舊需要更多的時間對 Moderna 進行觀察和考驗。

參考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oderna-therapeutics-biotechnology-initial-public-offering-record-2018-12

https://www.modernatx.com/pipeline/clinical-trial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衛星地圖「實時更新」時代將到來?亞馬遜、洛馬都入局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