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雍正: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1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四爺在位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人敢評價他,因為人人都只有一個腦袋。唯一敢對他說三道四的人,就是他自己。
雍正六年,書生曾靜和張熙試圖遊說當時的川陝總督岳鍾琪起兵反清,理由只有一個:你姓岳,岳飛也姓岳,他精忠報國,難道你不該大義滅清?岳鍾琪假裝同意,騙出口供之後直接送給了雍正去殺。
但領導的心思你別猜,你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雍正不但沒有簡單宰掉了事,反而赦免了本該凌遲處決的兩人,把他們的悔過書和自己的辯白有機融合起來,編成了一本書《大義覺迷錄》,全國統一發行。
這是一本只有雍正自己敢出版的著作,裡面詳細的記錄了他對曾靜指責他十大罪狀的辯護陳詞: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株忠、好諛任佞。這裡面隨便哪一條成立,雍正就再也跟明君的評價無緣。
雍正的想法是真理越辯越明,朕君子坦蕩蕩,無一事不光明磊落不可對天下言。但後人對書的評價是:雍正得位不正,想借這本書來圓謊,哪知越圓破綻越多。
雍正要是知道,肯定氣到吐血。反正他一歸天,他的好兒砸皇阿瑪乾隆一即位就把曾靜重新抓起來咔嚓了,然後宣布《大義覺迷錄》為禁書,統統收起來銷毀。要留書的,就不要想留腦袋。
清朝的文字獄有多麼毛骨悚然,從學者統統精通葵花寶典就可見一斑。所以直到清朝末年,無論官修史書還是私人著述,對雍正無不是一片頌歌聲。甚至連反清的地下組織如白蓮教天地會,都只是呼籲反清,對雍正本人並沒有什麼負面評價。民間雖然流傳著雍正的秘密暗殺組織如血滴子一類的軼事,但也只是軼事而已。
所以在雍正死後近兩個世紀,他一直都是光輝偉岸、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明君人設。
2
但雍正始終是異族、是蠻夷、是趁亂奪了大明漢人江山的壞人後代,所以晚清當雍正的子孫在軍事和對外事務中一敗塗地的時候,雍正的英明地位也隨之搖搖欲墜。
二十世紀一來,帶有強烈反滿反清的革命思想就成了救國救民顯而易見的途徑,時人的共識為:打不贏日本也打不贏八國聯軍,滿清三百年來對漢人的打壓難辭其咎。所以只有把滿洲統治者搞下台,中國才有希望。孫中山綱領的第一條就是「驅除韃虜」,而鄒容的《革命軍》歷史課本上沒有介紹到的是,它覺得把滿人趕回老巢還不夠,最好進行肉體消滅。
惡評清朝既然成了先進性的代表,那雍正要想有好名聲,好像也不大現實。因為在位期間的以嚴治國以高壓成名,雍正被醜化的傾向在滿清諸帝中排名數一數二。例如在《清代野史》中,看看雍正一朝的目錄,就知道他是負面人物:
野史掛著「反滿」的旗號,以宮闈秘聞的噱頭滿足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好奇心。正史呢?歷史學家們如蕭一山和孟森,都竭力跳出宮闈屠戮的套套去評價雍正,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史實材料。
直到上世紀末,清史的史料披露得都非常少,學者能見到的第一手材料相當有限,想要評價雍正的人,可能連他的一份批奏摺的手跡都無緣得見。所以就算歷史學家不屑於野史的八卦套路,想要盡量理中客地來評價雍正,但也不知道哪裡去找正面理由。1948年蔣經國去上海「打虎」,恨之者就將其比為雍正,譏諷他又貪財又殘暴。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雍正的形象仍然是典型的暴君形象。無論是香港TVB的劇集《呂四娘》還是大陸的電影《絕處逢生》,雍正都是劇情里的大反派,是英雄兒女們人人得而誅之的罪魁禍首。
3
但終於還是史料拉了雍正一馬。也是從八十年代開始,《清史列傳》、《清史稿》、《清實錄》、《清會典》這些以往難得一見的清代史籍陸續出版,為更多的學者研究雍正提供了參考書。隨著第一歷史檔案館開放閱覽清代檔案、四十大本《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的問世,歷史學家們終於有了一堆史料可用。即便經過清朝史官的遮遮掩掩指鹿為馬文過飾非,也總比沒有的好。
雍正朝的政治史,就這樣成為了顯學。歷史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史料里的雍正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雍正,之間的差距好比賈寶玉和牛魔王。從親筆奏摺里走出的那個雍正,是一個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的工作狂,他對康熙朝執政過於寬鬆的弊病進行了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的整飭,並成功地為之後的乾隆兌現紅利打下了堅實基礎。傳統的「康乾」盛世的提法,也從這時開始向「康雍乾」盛世轉變。一字之差,顯現出的是雍正從地獄起飛的轉機。
史學界評價的改變影響到了文藝界。從1990年到1992年,筆名二月河的河南作家凌解放用三年時間創作了小說《雍正皇帝》三部曲,大獲成功。雖然跟歷史相比,戲說的成份仍然過重又過重,例如把雍正的死因敘述為發現與私生女亂倫後的自戕。但小說筆法委實精彩,某種程度上不亞於金庸,因此常常會令讀者忘記了這只是小說,而把雍正更加正面的形象混同於歷史上的真人。
1998年,根據《雍正皇帝》改編的44集電視劇《雍正王朝》在央視八點檔播出,收視率空前。跟小說不同,電視劇略去了小說中對雍正狠毒一面的描寫,把雍正塑造成一個為國為民不惜得罪鄉紳士大夫的改革獨夫。電視劇對雍正堅持改革、不畏惡勢力的歌頌,對他崇尚實幹、反對空談的著墨,也深得觀眾認同。
但學界對電視劇是頗有微詞的。以學者秦暉為代表的觀點認為電視劇置歷史上雍正的狠毒一面不顧,全力打造其光榮偉大的一面,是典型的頌聖心理在作祟。最重要的是,電視劇中的雍正,跟歷史上的雍正差別太大,因此認為電視劇實際上是「胡說雍正」。只是學界跟普通觀眾畢竟離得太遠,絕大部分人接受的不是秦暉的雍正,而是電視劇導演胡玫、主演唐國強的雍正。
更令人驚喜的是,二月河和導演聯手催生了一個談戀愛與爭位奪嫡兩不誤的四爺。如果說《雍正王朝》吸引的主要還是以熱衷權謀的男性觀眾為主,那2011年上映的吳奇隆劉詩詩主演的《步步驚心》,則直接為雍正圈了一大波女性觀眾粉。導致後面的《甄嬛傳》和一堆跟風的清穿劇,雍正都是常用男主角。
根據作家桐華同名小說改編的《步》劇里,吳奇隆飾演的四爺雍正愛上了穿越而來的女主若曦劉詩詩。他愛得那麼認真愛得那麼認真,不僅在事業上擊敗了宿敵八爺,在情場上也把八爺秒殺得一敗塗地。雖然結局以虐戀收場,但雍正作為堪比楊過的痴情男,已經成為國人心中的新寵。
好多人就此把雍正認定為情愛種子,不管他歷史上做過些什麼,就算他狠毒陰險狡詐過河拆橋殺人滅口——也當然是選擇原諒他。雍正翻案翻得如此成功,不僅讓他成為言情界帝王男一號,在歷史流量界里也飛速攀升名列前茅。
4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雍正在國人心目中是什麼形象,主要看大眾媒介怎樣改造他。當媒介是野史時,他通常以暴君存在;當媒介是小說時,他改為以明君現身;當媒介是影視時,他除了明君還是情聖。雍正是什麼樣的人,大眾是不關心的,大眾只在乎他在我們眼裡看上去是什麼人。
而真實的雍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難回答。用普通人的道德去要求視權力為唯一目標的帝王,本身就顯得愚不可及。謀父奪嫡怎麼了?李世民還殺兄弟逼李淵呢,後世還不是把他視為明君。所以要評價皇帝,如果不從他的政績而從私生活著手,似乎難免有失公允。
而談到政績,雍正做的確實不賴。且不說追討庫銀、整頓吏治,也不提廢除賤籍、攤丁入畝,至少終雍正一朝,全國基本沒有發生農民造反的事。就算不提工作態度足以排進歷史前三說不定還是冠軍的敬業程度,光看在忙著吟詩作詞、閑來無事去大明湖邊泡夏雨荷的乾隆治下居然還能如此富庶的清帝國,就可以想見雍正鋪了個多優質的底子供消耗。日本歷史學者佐伯治曾評價雍正:「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
另外不管雍正作為皇帝多優秀,他都不是一個現代的國家領導人。用後世的觀念去衡量雍正,說他獨裁專制、集權暴力,那也是過於難為四爺了。坦白說,一身現代觀念的政治家穿越到十八世紀的中國,估計也坐不上皇位。既然是皇權專制下的帝王,就要跟皇權專制下的帝王比。只要他對帝國的正面貢獻大於負面,那他的評價就應該是正面的。
其實不管正面負面,如今都不重要。雍正現在的形象,是一個慣於賣萌的「朕就是這樣漢子」。一年帶貨十五億的喜人銷售下,也基本沒人覺得把他拿來營銷有什麼不對,不拿來賣也是浪費。
所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評價都是從現實出發的評價。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究竟是什麼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時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雍正。如果有一天需要雍正是外星人,那大家最終會發現:他其實來自三體世界。
※宮裡的口紅,你敢用嗎?
※穿越回2000年前,只怕「女德專家」們自己的腳都不保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