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血床單手術服混洗引爭議!醫生告訴你這樣做到底有啥問題?
2018年12月17日上午,新京報發布了一篇名為《記者卧底江西三甲醫院洗滌廠:帶血衣物混洗遭污染》的文章,該文章指出江西20多家醫院的床單、病號服、手術服等醫用布草,在洗滌承包企業的清洗過程中,出現混洗、未嚴格高溫消毒等情況。患者使用過的床單、病號服等布草,應該如何清洗消毒,有沒有行業標準,今天曾醫生來科普一下。
國家有規範
在患者住院診療的過程中,所用的衣物、床單、手術巾等醫用織物被患者特別是患有感染性疾病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污染後,具有傳播感染的危險,必須進行清洗及消毒處理等工作程序。2003 年4 月,台灣地區發生一起醫院洗衣房工作人員感染SARA 事件,2 名洗衣工感染ASRA病毒,其中1例死亡;2010年美國CDC 的一項研究表明,某醫院發生新生兒/兒童皮膚真菌感染,重複使用織物被確定為所有病例唯一共同的暴露因素。2016年,國家衛健委頒布了《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範》(WS/T 508-2016),該規範詳細地規定了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的基本要求,分類收集、運送與儲存操作要求,洗滌、消毒的原則與方法,清潔織物衛生質量要求,資料管理與保存要求。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說一說:
感染性織物和臟污織物有明確的定義
感染性織物:醫院內被隔離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病、多重耐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後,或者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潛在生物污染風險的醫用織物。臟污織物:醫院內除感染性織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後的醫用織物。
感染性織物應該單獨收集
對臟污織物和感染性織物進行分類收集。確認的感染性織物應在患者床邊密閉收集。盛裝感染性織物的收集袋(箱)宜為橘紅色,有「感染性織物」標識;有條件的醫院可使用專用水溶性包裝袋。臟污織物宜採用可重複使用的專用布袋或包裝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專用塑料包裝袋盛裝;其包裝袋和包裝箱(桶)應有文字或顏色標識。盛裝使用後醫用織物的包裝袋應扎帶封口,包裝箱(桶)應加蓋密閉。新聞中的洗滌廠,未將臟污織物和感染性織物進行分類收集,不符合規範的要求。
臟污織物的清洗原則
應遵循先洗滌後消毒原則。根據醫用織物使用對象和污漬性質、程度不同,應分機或分批洗滌、消毒。新生兒、嬰兒的醫用織物應專機洗滌、消毒,不應與其他醫用織物混洗。手術室的醫用織物(如手術衣、手術鋪單等)宜單獨洗滌。布巾、地巾宜單獨洗滌、消毒。新生兒和嬰兒的織物,需要單獨洗滌,該洗滌廠的做法不符合規定。
感染性織物清洗原則
清洗原則類似於臟污織物。但是感染性織物不宜手工洗滌,宜採用專機洗滌、消毒,首選熱洗滌方法;有條件的宜使用衛生隔離式洗滌設備。機械洗滌消毒時可採用洗滌與消毒同時進行的程序。採用水溶性包裝袋盛裝感染性織物的,應在密閉狀態下直接投入洗滌設備內。對不耐熱的感染性織物宜在預洗環節同時進行消毒處理。被朊病毒、氣性壞疽、突發不明原因傳染病的病原體或其他有明確規定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感染性織物,以及多重耐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後的感染性織物,若需重複使用應先消毒後洗滌。
有嚴格的質控標準
布料清洗消毒之後,需要達到衛生質量要求,主要有三個指標:
(1)感官指標:清潔織物外觀應整潔、乾燥,無異味、異物、破損。清潔織物洗滌質量的感官指標應每批次進行檢查。
(2)物理指標:清潔織物表面的pH 應達到6.5至7.5。pH 應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測定。
(3)微生物指標:清潔織物微生物指標應符合表1的要求。根據工作需要或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醫用織物有關時,應進行菌落總數和相關指標菌檢測。
具體的清洗消毒流程
織物的洗滌主要有四個步驟,分別是預洗、主洗、漂洗和中和。詳見下圖
預洗:用溫度不超過40℃的水進行預洗;可根據沖洗污垢需要加入適量的洗滌劑。臟污織物的預洗:應採用低溫、高水位方式,一般洗滌時間為3至5分鐘。
主洗:主洗可分為熱洗滌和冷洗滌兩種洗滌方法。根據被洗滌醫用織物的污染情況可加人鹼、清潔劑或乳化劑、消毒洗滌原料。洗滌、消毒方法和程序應按下列要求選擇進行:
a)熱洗滌方法:應採用高溫(70℃至90℃)、低水位方式。對耐熱的醫用織物首選熱洗滌方法。消毒溫度75℃,時間>30分鐘 或消毒溫度80℃,時間>10分鐘;洗滌時間可在確保消毒時間基礎上,根據醫用織物臟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長。新聞中的洗滌廠,洗滌時間只有5分鐘,不符合規範,能否將織物清洗乾淨,能否達到衛生和消毒的要求,值得商榷。
b)冷洗滌方法:應採用中溫(40至60℃)、低水位方式。對不耐熱的醫用織物如受熱易變形的特殊織物(化纖、羊毛類織物),應選用水溫<60℃的冷洗滌方法處理。
漂洗 通過用水稀釋的方法進行,為主洗去污的補充步驟。漂洗方法:應採用低水位方式,一般溫度為65℃至70℃,每次漂洗時間不應低於3分鐘,每次漂洗間隔應進行一次脫水,漂洗次數應不低於3 次。
中和 對最後一次漂洗時的水應進行中和;此過程應投放適量的中和劑。中和方法:應採用中、低水位方式,一般溫度為45℃~55℃,時間為5分鐘;每次中和劑(包括中和酸劑、柔軟劑等)的投放量應根據洗滌織物在脫水出機後用pH 試劑測試水中的結果而定,pH 偏高則加量,偏低則減量。中和後水中的pH 應為5.8至6.5。
烘乾與整理過程
醫用織物洗滌後宜按織物種類選擇進行熨燙或烘乾,烘乾溫度應不低於60℃。洗滌後醫用織物整理主要包括熨燙、修補、摺疊過程,其過程應嚴防洗滌後醫用織物的二次污染。為避免織物損傷和過度縮水,清潔織物熨燙時的平燙機底面溫度不宜超過180℃。烘乾及其整理過程中應進行質量控制,如烘乾前應目測檢查洗滌後的醫用織物是否乾淨,發現仍有污漬時需重新進行洗滌等。
布料清洗消毒之後,醫院還會再次高溫滅菌嗎?
很多網友說,衣服被單清洗消毒之後,送回醫院還會再次高壓蒸汽滅菌。其實,只有手術衣、手術用的巾單、手術刷手服等需要嚴格無菌的物品,才會高壓蒸汽滅菌。而醫生的白大衣,患者的病號服、床單和被罩,這些屬於清潔織物,不需要完全無菌,一般是不會再次滅菌的。所以,醫院的洗衣房或者外包的洗滌廠,需要嚴格遵照《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範》,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綜上所述,如果新聞報道屬實,根據《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範》,該洗滌廠在人員配製、洗滌廠的環境、織物分類、清洗消毒等多個過程都不符合要求,希望有關部門嚴查,確保患者在就醫過程,以及醫務人員在工作當中拿到的是清潔乾淨的衣服、床單,避免造成院內感染。
※因為一個小檢查,漂亮的女患者哭了,警察來了,可是醫生有話說
※闢謠!手上的青筋越多,說明體內毒素越多?完全沒有道理!
TAG:普外科曾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