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懂金融的軍閥:袁大頭銀元背後的貨幣戰爭

一個懂金融的軍閥:袁大頭銀元背後的貨幣戰爭

原標題:一個懂金融的軍閥:袁大頭銀元背後的貨幣戰爭


在北洋史上,提起「老頭子」,各路群雄自然會意,這是指北洋軍閥的大家長袁項城。這位「北洋團體」之扛纛人,在發跡之路上,熟諗槍杆子的重要性,所以也就離不開另一樣武器,那就是金錢。這不是小錢,靠在天津的那些小打小鬧,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有大手筆,為此一場幣制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對決麾下一群脫身於晚清泥濘的不安分武夫,想打贏中樞與地方的貨幣戰爭,確實需要懂金融。畢竟咸豐年間,清朝曾進行過一次規模很大的幣制改革,鑄造了新的銅錢和鐵錢,發行了與銀兩等值的寶鈔,但那次幣改初始目的,僅是為脆弱不堪的清廷內庫輸血,是一次變相斂財,所以很快失敗。


其實,早在光緒十三年,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提出「廢兩改元」。其後他嘗試鑄造銀元,各地紛紛試行,也鑄造了各式各樣的銀元,然而這也算是地方督撫,與中樞爭奪財源的始作俑者。宣統年間,清廷意識到尾大不掉的地方督撫,其實需要一場貨幣戰爭,方能把鑄幣權收回,在傾覆前夕,曾頒布了有關統一鑄造銀元和銅元的詔令,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沒能解決幣改問題。北洋初立,幣制境況混亂,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既有銀兩、銅錢、鐵錢,還有銀元、銅元、鈔票。銀元既有清朝發行的「龍洋」和洋人輸入的「鷹洋」,鈔票的種類,內外有十多種,再加上錢莊、票號發行的銀票、匯票,簡直可以湊齊一座「貨幣博物館」



但是,懂金融袁項城,對此早有認識。光緒二十五年,他就向廟堂中樞提出鑄造銀元,「按庫平一兩製造,小者遞減」,以應付混亂不堪的幣制。贛寧之役後,他更意識到武力打贏南方各省,基礎還得在贏得貨幣戰爭,「袁大頭」銀元應運而生。一圓銀幣為主幣,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以「銀九銅一」的比例鑄造,每枚成品總重量為七錢二分。然而新貨幣要被市場接受,質量當然是重要環節。天津設立造幣總廠,在南京、武昌、成都等地設立分廠,按照統一的幣型、重量、成色等標準開鑄新幣。


最終,為進一步打消大眾對新幣質量的顧慮,「袁大頭」發行後造幣廠每星期都主動抽樣送檢,以此保證信譽。造幣總廠監督吳鼎昌曾報告:「究其收效之由來,實因重量、成色考核最嚴。」憑質量成為硬通貨,袁大頭在與各省舊幣和紙幣的兌換中也很順利,總體取得了成功,逐漸代替了龍洋、鷹洋。贏得了貨幣戰爭,等於抓住了「錢袋子」,也就斷了各省「草頭王」們坐大的本錢。由於財力增強,北洋中樞直轄和依附的人馬,迅速擴充至百萬眾,其中北洋嫡系及附屬人馬超過半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故步自封的北洋扛纛人,也將一失足成千古恨。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文史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人體模特之爭:孫傳芳的道德觀和劉海粟的藝術觀
新軍何以變成軍閥?北洋裂變之原因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