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官討好元朝故意黑賈似道?他曾很偉大,晚年卻犯了個大錯

文官討好元朝故意黑賈似道?他曾很偉大,晚年卻犯了個大錯

原標題:文官討好元朝故意黑賈似道?他曾很偉大,晚年卻犯了個大錯


歷史是一種傳承,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不同的人看待同樣一段歷史,都有可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果。因此,無論是歷史人物還是事件,存在爭議都是很正常的,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甚至有些真相會被完全抹殺。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像南宋晚期權相賈似道一樣的人物,後世的人們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如此嚴重。我們熟悉的賈似道是個專橫弄權、欺上瞞下、權勢熏天的無能之輩,但名士姚勉偏偏又評價他為「經文緯武之略,出將入相之才」。


在如今人們對賈似道的評價中,多有這樣的描述出現:此人根本沒什麼軍事上的認識,被宋理宗委以重任卻從一開始就奔著賣國求和去的。他曾藉助蒙軍撤退的機會進攻,僅殲滅170餘名外敵,卻被他誇耀成一場曠古爍今的大勝。這被視為賈似道好大喜功、欺上瞞下的罪證,但真實的歷史卻又是另一番模樣。文天祥有言:「己未鄂州之戰何勇也,魯港之遁何哀也!」鄂州之戰,反而是賈似道人生中的一大閃光點。


1258年2月,蒙哥決定發動對宋朝的全面戰爭,一舉征服南宋。為此,蒙哥將大軍分為兩路,自己向西親征四川,東路蒙軍則由宗王塔察兒統帥,向安徽一帶發動猛攻,企圖牽制宋軍主力。當年11月,東路蒙軍戰事不順,塔察兒也被忽必烈取代。1259年7月,蒙哥戰死釣魚城,但東路蒙軍屢戰屢勝,勢如破竹。雖被告知蒙哥死訊,被要求北歸爭奪漢位,但忽必烈眼見長江北岸百姓備受當地守將欺壓,紛紛投誠獻出漁船幫助蒙軍渡江,認為機不可失,便決定繼續進攻。



9月初,蒙軍兵鋒已直指鄂州,蒙軍在首次攻城時遭遇宋軍猛烈還擊,忽必烈下令以圍代攻。值得一提的是,宋軍雖看上去屢戰屢敗,但氣節上並不吃虧。鄂州守軍曾兩度出城迎戰,當忽必烈派宋軍俘虜到城下勸降時,守將都統張勝大怒,立刻下令殺掉降兵並再次派兵出擊。無奈的是,比起勢頭正盛的蒙軍,宋軍戰鬥力顯得有些可憐,加上鄂州城內守軍空虛,在一連串的失利後,守軍只能閉門不出,鄂州情況危急。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259年9月28日,宋理宗下詔命賈似道節制江西、兩廣人馬,共同抵禦蒙軍;10月,賈似道進入鄂州城親自督戰。接下來的一番攻防非常精彩,忽必烈在城外築起高台,每天都要登台視察城內情況。他對手下將領張柔說:「吾猶獵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獵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張柔按照忽必烈的意思,一面遣兵攻城,另一面又派人挖洞,試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賈似道則針鋒相對,在抵抗蒙軍的過程中不斷修復城牆,隨後又下令在城牆內壁建造木柵。這項工程幾乎在一夜之間完成,忽必烈對此都十分嘆服:「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有人提出,是士人勸說忽必烈下令不準濫殺百姓,導致鄂州遲遲不能破。忽必烈聞之大怒,當即指責這些人說:「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



忽必烈被卡在了鄂州,但局勢對宋朝來說依舊是岌岌可危。此時其他地方的蒙軍已經攻入南宋腹地,宋廷首當其衝。不得以,11月1日,宋理宗又急令賈似道從鄂州突圍到黃州重新構築防線,在只有700人護送的情況下,賈似道驚險地突圍成功,「下流之兵始振」。1259年冬,忽必烈得知自己漢位即將不保,意欲撤兵,賈似道趁機提出請和。對於這段歷史,《中國史綱要》是這樣描述的:「南宋的權臣賈似道統率諸路重兵去救援鄂州,卻暗中向蒙古軍求和,願意向蒙古稱臣納幣,雙方劃江為界。」不過,學者們為此可是爭議極大。


首先,有學者提出,雖然在鄂州之戰前,南宋就多次派遣使者求和,但這是宋理宗的意思,與賈似道沒多少關係。其次,歷史文獻中本身就缺乏支持賈似道「從一開始就想要求和」的證據,相反,有人提出,鄂州一役之後,南宋同蒙古的議和中只是交納歲幣並沒有稱臣。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歲幣本身就是慣用的緩兵之計,況且鄂州之戰對南宋來說幾乎是可以決定生死的,以「歲奉銀、絹二十萬」的代價換取蒙軍撤兵,這是十分值得的。另有人認為,大肆宣揚賈似道「賣國求和」本身就是忽必烈的計謀,一來可以掩飾他在鄂州一役的失利,二來很可能會引起南宋君臣之間的猜忌,說不定還有奇效。顯然,後者並沒有起到預期效果,賈似道班師回朝時,宋理宗親自迎接,稱賈宰相「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


鄂州一戰,賈似道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智慧令人欽佩,當然,我們不能就因此將其視為歷史偉人。在鄂州之戰立下大功、相當於挽救了南宋的賈似道為何會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呢?筆者認為大概因如下兩點、其一,賈似道是個官二代,骨子裡有一種紈絝習性。《宋史》記載:「襄陽圍已急,似道日坐葛嶺,起樓台亭榭,取宮人娼尼有美色者為妾,日淫樂其中。」賈似道貪玩,身居高位卻懈怠朝政,生活奢靡放縱,甚至把蟋蟀帶到朝堂之上。文獻多有記載,自從鄂州之戰後,賈似道居功自傲,愈發荒淫。實際上,鄂州之戰後的賈似道著手做了另外一件事,此事不但讓他在當時變成眾矢之的,日後更是要了他的命,這件事便是推行「公田法」。


所謂公田法,就是打破豪強貴胄對土地的兼并,強行從富人手中征回國有土地,將土地租給私人經營。公田法在歷史上的爭議較大,但總的來看無疑是利大於弊的。此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效減少了資源浪費,還在極短的時間內融進了一大筆可用資金,緩解了迫在眉睫的軍費問題,同時懲戒了不法官僚。公田法徵收的資金,七成上繳國庫,三成留給地方,主要用於減少底層民眾賦稅,降低百姓壓力。公田法看上去很美好,然而它卻破壞了權貴階層的利益。如此一來,賈似道自然就成了不少士人的眼中釘,南宋滅亡後,這些士人為元朝所用,元朝修宋史時,賈似道的評價自然不會太好。



如果此前賈似道的諸多做法還有討論的餘地,那麼晚年的他便是確鑿地犯了大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輕重不分。公元1267年,襄陽之戰爆發。文獻記載,此時的賈似道忙於內鬥,有意隱瞞戰事,這一點真實性有待商榷。實際上,六年的襄陽之戰,中樞所花費超過兩千萬,宋度宗多次下詔詢問戰事;僅最初兩年,宋軍前後8次救援但均告失敗。另有一說,當皇帝要求賈似道親上前線督戰時,他擔心朝中政敵會趁機發難,局勢難以掌控,因此百般推脫,最後迫於壓力才親征出戰,還急於議和。在國家存亡之際,賈似道如此輕重不分,的確是十分糊塗。


作為權臣,賈似道內鬥手段強硬,加上公田法推行,著實得罪了不少人。1275年,賈似道擅自拋下魯港(今安徽蕪湖一帶)13萬宋軍精銳逃跑,致使宋軍慘敗,元蒙兵鋒直指臨安,宋廷上下一片震恐。群臣紛紛上奏要求誅殺賈似道,重壓之下,謝太皇太后只能將其貶到當時較為偏遠的廣東一帶。在押解的過程中,曾遭到迫害的縣尉鄭虎臣趁機誅殺了賈似道,一代權臣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殞命了。丟掉襄陽沒幾年,南宋便滅亡了。


客觀地講,賈似道曾對南宋有功,內政外交均有可圈可點之處;晚期的他則忙於內鬥,生活奢靡,貪圖權力,輕重不分,大有誤國之嫌。元朝修的《宋史》將他從頭到尾貶得一無是處,多少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我們也決不能一舉將他洗白。也許正如一些學者所說,那些投降元朝的宋朝文官正是為了討好忽必烈,同時也想公報私仇,最終共同將賈似道塑造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奸臣」。值得玩味的是,南宋滅亡後,忽必烈曾問宋朝降將:「爾等何降之易耶?」(你們怎麼這麼輕易就投降了?)對方回答說:「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積久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送款也!」(大概就是說賈似道大權獨攬,優待文官,輕落武將,武將們心中不滿,所以就投誠了。)忽必烈聽後說:「正如所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假如當真如此,賈似道這樣做還真沒啥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審度 的精彩文章: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TAG: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