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綠營「轉型正義」又拿蔣介石開刀 恐將造成社會不安

綠營「轉型正義」又拿蔣介石開刀 恐將造成社會不安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備受爭議的台當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17日公布半年任務進度報告,其中較引人矚目的是建立「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明確列出「加害者」。台媒質疑,此舉不僅不能消除社會仇恨,反而會造成更大衝突。

在「促轉會」17日提出的半年任務進度報告中,去除「威權」是一大重點。據台灣東森新聞網17日報道,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轉型方面,「促轉會」建議書提出所謂五個原則,包括解除現存地之「威權」性格、銘記從「威權統治」到「挑戰威權」的歷史軌跡等,而且在修法過程中,應有響應「轉型正義」工作的過渡措施,比如規劃撤出三軍儀仗隊等。「促轉會」代主委楊翠還意有所指地稱,「中正紀念堂」不一定夷為平地。另外針對「國防部長」嚴德發日前不贊成拆除營區蔣介石銅像的表態,「促轉會」委員尤伯祥稱,「促轉條例」明確提到「公共場所的威權象徵應予移除」,「國防部身為行政機關,應該尊重法律」。不過「國防部」17日下午發表聲明稱,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之父」,也是陸軍軍官學校第一任校長,「國防部基於尊重歷史、飲水思源,傳承光榮傳統,維持營區現狀」。

除了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還瞄上了新台幣。楊翠稱,「促轉會」已正式行文「中央銀行」了解改版成本。聯合新聞網稱,這是「促轉會」首度跟「央行」接觸,觸及新台幣改版相關問題。楊翠還稱,「央行為了夾娃娃機盛行可編預算鑄造新硬幣,為何轉型正義不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促轉會」將建立「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讓民眾可以檢索查閱,了解各案件的加害程序與參與者,以終結「只有被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現象,預計明年年底完成。台灣《聯合報》17日援引「促轉會」發言人葉虹靈的話稱,資料庫的正式名稱還未定,但其中確定會有受害者、加害體制及加害者信息,如在資料庫中輸入「蔣中正」,就可看到當時有哪些案件最後是送交他,他對案件各做了怎樣的批示;如果輸入某個當時軍法官的姓名,也可查出他曾參與審理哪些案件,各做了怎樣的判決等。

島內多數輿論表示反對。國民黨「立委」質疑,「促轉會」在尚未改組、取得社會重新信任前,推動相關「轉型正義」工作缺乏正當性。法界人士也不以為然,質疑「促轉會」是行政機關而非司法審判機關,如何認定一個人是否為加害人?況且不少當事人已死亡,貿然將其納入,對當事人及遺族都不公平。一名不願具名的司法官員稱,資料庫若建立「加害運作機制」,形同貿然將加害者公諸於世,非但沒有弭平傷口,是否會延伸到加害人後代、親屬和被害人後代之間的對立,造成社會不安,值得憂心。

《聯合報》17日評論稱,「促轉會」若要完整勾勒「加害運作機制」,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何謂「加害者」?依照其說法,所有經手案子的軍法官、呈核者和核定者都可能是「加害者」,但政治案件一如所有的司法案件,樣態各有不同,「促轉會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未免武斷」,況且其中的盤根錯節,很可能根本就超過了單純一分為二的「加害人」與「被害人」層次。文章說,這也是民進黨當局處理「轉型正義」,始終無法跳脫到更大格局的關鍵,「如此忽略歷史脈絡,當然不可能弭平爭議」,除橫生枝節與衝突,實質意義恐怕不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高洪: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
他們倆還是見了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