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稱「祖」,開國皇帝反而卻是「宗」

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稱「祖」,開國皇帝反而卻是「宗」

儒家思想特別講究「禮法」,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朱熹說:「克己復禮為仁」。孔子致力於形成一套長幼有別、尊卑有序的系統。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從生前禮儀到身後稱呼,都有嚴格的要求。

對於皇帝的稱呼,有廟號和謚號之分,廟號是皇帝駕崩後,被貢在祖宗排位上的稱呼;謚號是皇帝駕崩後,按照他的所作所為,給予的評價。如太宗、高宗、顯宗,這就是廟號;漢武帝、漢桓帝、漢靈帝,這就是謚號。

隋朝以前,不是每個君王都有廟號,一般皇帝死後會有自己的家廟,單獨祭祀。後代,由於皇帝謚號數目膨脹,每個繼承人都想給先皇美謚,於是廟號反而成了給先皇蓋棺定論的工具。

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稱「祖」,開國皇帝反而卻是「宗」


一般開國皇帝,給予「祖」字輩的廟號,守成皇帝,給予「宗」字輩的廟號。比如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擊敗突厥、發展經濟,開創「貞觀之治」,可是不屬於開國皇帝,只能被稱之為「太宗」。

可是,凡事也有例外,歷史上,就有五位守成之君,被稱為「祖」,分別是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棣、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

另兩個皇帝且不說,後金國歷史中,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割據遼東,遷都瀋陽,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還把觸角伸到喀爾喀蒙古。正是因為努爾哈赤,滿清才能在東北站穩腳跟,所以稱其為「太祖」。

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稱「祖」,開國皇帝反而卻是「宗」


此後的皇太極,雖然建立滿清,是開國皇帝,英勇善戰,可是活動區域只限于山海關內,所以,只能定廟號為「太宗」。皇太極的兒子福臨六歲登基,順治元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都城也遷到了北京。順治帝親政後,撫平了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的反清情緒,恢復生產,與民生息。正是因為順治卓有成效的工作,滿清才能在中原統治下去。

作為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也被稱為「世祖」。

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稱「祖」,開國皇帝反而卻是「宗」


而到了康熙,就更為大家所熟悉了。康熙8歲登基,14歲斬殺鰲拜,征討沙俄、平定三藩、親征準噶爾、收回台灣、休養生息、發展經濟,開創「康乾盛世」,實在是一位偉大的帝王。所以,康熙被稱為「聖祖」也是不奇怪了。

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稱「祖」,開國皇帝反而卻是「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翔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一個家庭,做到這3句話,家業可興,福報自然來!
一個男人,需要謹記這3戒,才能更有福氣,有出息

TAG:翔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