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做了皇帝後,為什麼對「作則」二字那麼敏感,雖說就殺誰

朱元璋做了皇帝後,為什麼對「作則」二字那麼敏感,雖說就殺誰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草民出身的皇帝。做了皇帝後,為了鞏固其霸業,讓朱家皇權世代永流傳,他逐漸變得陰狠、猜忌、嗜殺,大搞「文字獄」。其中「作則」二字,就使得很多無辜官員人頭落地。那麼,「作則」二字,為什麼會惹得朱元璋雷霆震怒呢?

話說1368年朱元璋登基後,曾對大臣們說:「世亂用武,治世宜文」。意思是說,現在天下太平了,可以「文治」了。可有個大臣提醒他說,文人嗎,喜歡陰陽怪氣地諷刺人。陛下的老對手張士誠,原來叫張九四。因為信任儒生,就讓一個儒生給他起了個新名字叫張士誠。朱元璋說,士誠這個名字挺好啊!這個大臣告訴朱元璋,《孟子》里有一句「士誠小人也」,張士誠讓人給罵了還不知道。

朱元璋這才明白,敢情有學問的人,罵起人來都不帶髒字啊!由此愈發生疑,看什麼都感覺是在罵他。在他心裡,自己的過去是很坎坷的,當過游僧,要過飯,早年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靠一路打殺起家。但這些往事只能自己說,別人說就不行。看到大臣們的奏章里有「作則」二字,就覺得人家是在罵他「做賊」。因為朱元璋的老家是安徽濠州(現鳳陽),濠州方言里「賊」和「則」同音,所以便懷疑別人說「作則」,就是在罵他「做賊」。

其實,「作則」是好詞,來源於古書《禮記?哀公問》:「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 」 鄭玄的注釋:「君之行雖過,民猶以為法。」本意就是說統治者的言行為百姓所效法,後指做榜樣。可朱元璋卻不管那麼多,也許朱元璋的確不知道「作則」的本意,反正各地臣子的奏章中,只要有「作則」二字,殺無赦!

其中,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祿表》中,有「作則垂憲」四個字,本來是稱頌皇帝的習慣用語。誰料朱元璋大怒,認為是罵他「做賊」,就把林元亮殺了。北平府學訓導(按:訓導,府下面的普通教育官員。)趙伯寧作《萬壽表》一文,本意也是稱頌朱元璋的,但裡面寫了「垂子孫而作則」,誅!桂林府學訓導蔣質作《正旦賀表》,內有「建中作則」,誅!灃州學正孟清作《賀冬表》,寫了「聖德作則」,朱元璋也認為這不僅是在罵我做賊,還不是一般的賊,還是「僧的做賊」,必須誅!倒霉的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朱元璋看到後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光則剃髮也,則字音近賊也」,短短12個字,就把我罵的這麼全面,必須殺!

可憐這些文人大都是低級別的文官,多在教育界供職,距離皇帝朱元璋差了不知道多少級,恐怕到死也未曾見過朱元璋一面,就這麼不明不白的丟了性命,實在窩囊。雖然這些文人的賀表大多是稱頌朱元璋的,可也不排除有人是拍「馬屁」的。既然你觸碰了朱元璋的忌諱,丟掉性命那是遲早的事。因為當了皇帝朱元璋,見誰都想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探秘大全 的精彩文章:

作為梁山好漢中唯一的皇族,為什麼不去和宋江爭奪梁山老大的位置

TAG:歷史探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