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越來越高的腕管綜合征,你可以這樣解決
點擊↑↑↑藍字關注康復醫學網ID:cnkfyx
如果你不知道腕管綜合征
那麼你一定知道「滑鼠手」
因為「滑鼠手」只是腕管綜合征其中的一個別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腕管綜合征
(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
腕管綜合征是腕部長期過度活動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卡壓而產生的疾病,主要表現為拇指肌肉無力、食指與中指疼痛伴麻木的臨床綜合征。疾病早期癥狀可呈間歇性,後呈進行性加重,尤其以夜間或清晨為甚。
腕管綜合征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疾病,發病率非常高,有數據顯示,國外一般人群中腕管綜合征的發病率為1%-5%,而特殊人群則高達14.5%以上。
別稱: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痹、腕隧道綜合征、正中神經卡壓綜合征、腕部正中神經擠壓征、滑鼠手、鍵盤腕
危害
1疼痛
手功能不同程度障礙
影響工作和生活,造成社會及醫療資源損失
2影響因素
職業因素
職業因素是腕管綜合征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重體力負荷、不良腕部、手部姿勢、反覆性操作、長時間工作者發病率高。
△ 農民是患病程度最嚴重的人群
△ 手工勞動者(過度屈腕或伸腕)
△ 文職人員(高度頻繁使用滑鼠、鍵盤)
△ 家庭主婦(繁雜的家務)
3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增生進一步縮小了腕管的容積,加重對正中神經的壓迫,造成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的保守治療
腕管綜合征分為輕、中、重度3型,對輕、中度腕管綜合征臨床上多主張採用保守治療。
1休息和正確的腕部運動方式
腕管綜合征本身有一定的自愈率,有研究表明,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療,有21%的患者在休息10~15個月之後臨床癥狀也會緩解。
2制動固定
腕部支具固定是最常用的保守療法,可以緩解正中神經壓力,使得早期中度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3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在近些年被較多的應用於臨床。
中國傳統康復療法
推拿:腕關節周圍推拿按摩可以緩解疼痛,松解粘連。
針灸:研究發現,針刺、艾灸在治療腕管綜合征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神經系統功能,促進組織再生等。
神經鬆動術
神經鬆動術通過「牽拉—放鬆」動作能有效促進神經移位,減輕瘢痕組織粘連,並增強神經周圍血液循環,促進軸漿運輸,有利於炎性、致痛物質消除及營養物質吸收,從而減輕神經機械敏感性,緩解患者神經壓迫癥狀、減輕患部疼痛。
肌內效貼
肌內效貼通過增加感覺輸入而改善感覺異常。肌內效貼還通過貼扎時不同的方向和拉力及貼布在肢體動作過程中與軟組織的交互作用,起到支持或放鬆軟組織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輕水腫、改善循環、減少局部炎性反應、減輕疼痛。
物理因子治療
冷療:適用於發病急性期,可以鎮痛、消腫。
熱療:適用於急性期之後,減痛消腫。
超聲波、超短波、中頻脈衝等:臨床上比較常見,但是有局限性。
運動療法
間歇性的腕部主動活動、手指的屈曲和伸直可以減少腕管內的壓力。正中神經和肌腱滑行練習包括肌腱滑行練習和神經滑行練習兩部分。
肌腱滑行練習:伸直、鉤狀、拳狀、桌面狀、平拳狀5個手部動作;
正中神經滑行練習:腕處於中立位,輕握拳;腕處於中立位,伸指;伸指伸腕,使手成背伸狀,手指併攏;大拇指外展;前臂旋後;對側手指輕輕按壓該拇指。
日常康復訓練
手腕屈伸
腕伸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著左手四指,然後向後施力。保持呼
吸,維持動作 30 秒。換右手做。重複 2~3 次。
腕屈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內,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後向內施力。保持呼
吸,維持動作 30 秒。換右手做。重複 2~3 次。
直臂伸展
伸出雙臂,與肩成水平,然後將左右手交叉緊扣,緊握十指。吸氣,雙臂向上伸展,維持姿勢 15~20 秒。可增強手腕的靈活度,伸展上背及上胸,減少肩膊酸痛。
手腕旋轉
平伸雙臂,握緊拳頭,以手臂為軸心,向內旋轉拳頭,連續轉動 15~20 秒。完成後,反方向再做 1 遍。可放鬆腕部肌肉,令手腕保持靈活和鬆弛手臂神經。
參考文獻
胡永善.腕管綜合征康復指導[N].中國社區醫師,2009-11-1(31版)
雷瑋,錢曉路,孫曉春,李文婕,虞聰.腕管綜合征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N].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4,29(18):10-11
毛慶友.綜合康復治療輕中度腕管綜合征療效觀察[N].臨床合理用藥,2018,11(11A):137
邵靜雯,曹曼林.腕管綜合征的診療進展[N].中國康復,2014,29(2):143
大眾健康報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申衛紅
合作/投稿 手機/微信/QQ/支付寶號:15313343001(←長按複製)
關注 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第3版)》
院士推薦,康復治療師人手一本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閱讀原文
※只拿水果當晚餐,有生命危險!你還在用這樣的方式減肥……
※骨性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
TAG:康復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