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彈劾翁同書 李鴻章添上二十四字讓其死罪難逃
1861年,兩江總督曾國藩做了一件永生難忘的事情:彈劾安徽巡撫翁同書。
曾國藩為什麼要彈劾翁同書呢?
翁同書是在1858年出任安徽巡撫的。咸豐皇帝命他為欽差大臣勝保幫辦軍務,駐守定遠(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1859年,捻軍數萬人大軍進攻定遠,翁同書不能抵擋,退守壽州(今安徽省淮南市)。
定遠失守後,朝廷將翁同書革職留任,讓他戴罪立功。
1860年12月,壽州出了亂子:安徽團練首領苗沛霖與壽州團練首領孫家泰、蒙時中、徐立壯等人互相仇殺,引發苗沛霖反叛清廷,率部圍攻壽州。壽州防守堅固,自三國兩晉以來就有「鐵打的壽州」美譽,但翁同書無心戀戰,不但按照苗沛霖的意思,上書朝廷為其美言,還下令處決其原來當作心腹愛將的徐立壯,將孫家泰投進大牢。可苗沛霖背信棄義,還是攻破了壽州。翁同書倉皇逃出壽州,歷經艱難險阻回到京城。
看到此情此景,曾國藩坐不住了。曾國藩當時擔任兩江總督。從層級上來說,兩江總督與安徽巡撫平級,彼此沒有隸屬關係。但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的同時,還負責督辦蘇(江蘇)、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4省軍務,4省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所以,曾國藩就對安徽巡撫翁同書有了管轄權。
曾國藩對翁同書兩次出逃以及在苗沛霖事件上處理不當的事情很不滿意,如果不對這種行為進行懲戒,那他這個兩江總督就不好當了。可是,翁同書並不是那麼好彈劾的。
翁同書父親叫翁心存,當年在朝廷里官至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還做過同治皇帝的老師。翁心存的兩個兒子翁同書、翁同爵都官至巡撫,屬於與曾國藩平起平坐的封疆大吏。翁心存第三個兒子翁同龢則是狀元出身,聖眷正隆。可以說,翁氏家族在朝廷里很有勢力,翁門弟子布滿朝野。曾國藩彈劾翁同書,稍有不慎,將會惹禍上身。
就在曾國藩躊躇良久之際,正在曾國藩幕府擔任幕僚的李鴻章主動請纓,為他代寫奏摺。
李鴻章文筆極好,早年進京參加會試時,就寫下「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這樣的豪邁詩句,寫個彈劾奏摺,還不是手到擒來?
李鴻章在這篇題為《參翁同書片》的奏摺中寫道:「軍興以來,督撫失守逃遁者皆獲重譴,翁同書於定遠、壽州兩次失守,又釀成苗逆之禍,豈宜逍遙法外?應請旨即將翁同書革職拿問,敕下王大臣九卿會同刑部議罪,以肅軍紀而昭炯戒。」這是指出翁同書的罪過,建議將翁同書革職拿問,進行議罪,以嚴肅軍紀。
這還不夠,為防止朝廷有人為翁同書說情,李鴻章又畫龍點睛地添了24個字:「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這句話說得大義凜然,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這一寫,不但朝中大臣無法袒護,連皇帝都無法徇情了——我曾國藩都「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你皇帝好意思瞻顧遷就?
很快,曾國藩彈劾翁同書的奏摺送到了朝廷。這時候,同治皇帝已經繼任,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垂簾聽政。那時候,曾國藩統領的湘軍是抵抗太平軍的主力部隊,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很重視曾國藩的奏摺,便將翁同書革職逮問。經過王大臣審議,擬定了一個死刑。
翁心存得知兒子被判死刑,又急又氣,生了重病。翁同書被暫時釋放回家,在病床前伺候父親。沒過多久,翁心存病重不治,撒手人寰。考慮到這些情況,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以眷念師傅的名義,改翁同書的斬刑為充軍新疆。後來,翁同書改戍甘肅軍營效力,3年後死在了陝西花馬池。
對於翁同龢來說,父親溘然長逝、兄長發配邊疆,一個好好的家弄成如此凄涼光景,都是由曾國藩、李鴻章的一封奏摺引起的。不過,那時候,翁同龢才剛剛進入仕途,只是一名六品京官,而曾國藩是兩江總督,又是朝廷倚重的重臣,跟他較勁純屬自不量力,於是便遷怒於代筆的李鴻章。
此後,李鴻章就成了翁同龢一輩子的敵人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參翁同書片》等】
※他是太平天國最後的頂樑柱 王府變身蘇州博物館
※左宗棠豪言曾國藩不如自己 此人回答:他有一樣比你強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