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又針對華為?5G第一版標準突然延期3個月 詳解5G標準推進流程

又針對華為?5G第一版標準突然延期3個月 詳解5G標準推進流程

隨著5G標準的步步推進,市面上對5G產業的宣傳也日益增加,而在和消費者最接近的終端市場上,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已經發布了號稱「全球首款5G手機」的Moto z3,只需搭載專門的5G模塊,就能連上5G網路;同樣地,小米也將5G作為最新旗艦Mix 3的賣點之一。

不過,這種宣傳頗遭質疑,因為根據國內運營商既定的5G推進計劃,5G正式商用至少要等到2019年下半年,而從4G時代的經驗來看,從正式商用到大規模鋪開,恐怕還需要1-2年時間,運營商都用不上,5G終端不就是個噱頭?更糟糕的是,就在幾天前,5G標準制定者——3GPP組織決定,推遲5G R15 Late Drop標準凍結時間。

月中,3GPP組織在義大利召開了最新會議。12月14日,一名與會專家克萊蒙斯(Peter Clemons)在推特和領英上發布一個重磅消息。他稱,3GPP RAN(無線接入網路)主席博特尼(Balazs Bertenyi)在會上丟下了一顆「微型炸彈」,將5G R15 Late Drop「功能凍結(functional freeze)」時間推遲至明年3月,比原定時間晚了3個月。

當天,3GPP官網承認了此事,他們的解釋是:「為了確保未來完成版本具備更佳的穩定性,RAN第82次會議決定,在完成無線電物理層規範(即RAN1)和完成更高層次的無線電協議和RF/RRM規範(RAN2、RAN3、RAN4 core)之間,增加一段3個月長的間隔時間。對於R16標準,這段間隔將導致其所有完成工作連帶推遲3個月。」

本次延期或許和幾周前爆出的5G標準問題有關。11月28日, Light Reading網站發布了一篇題為《獨家:早期5G網路設備無法與設備晶元組「對話」》的文章,披露了R15標準中向後兼容問題的細節。文章引用多方消息來源稱,基於9月規格(SA,獨立組網)的設備晶元可能無法與部分信網路現有的5G基站通信。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3GPP的確認。

不過,克萊蒙斯表示,延遲的主要原因還是「基本的行政問題」,由於R15標準開發的巨大工作量,3GPP面臨著巨大挑戰。他提到,博特尼在會上曾抱怨過,3GPP技術標準小組(TSG)內部的3大組織——服務和系統小組、核心網路和終端小組以及RAN小組之間缺乏溝通和合作,本次大會也沒有安排小組間的合作會議。

或許看到這裡,許多讀者已經因為各種專有名詞和英文字母而看得頭暈眼花,實際上,像3GPP組織和內部小組名稱之類的,基本上只和業內人士有關。普通人想要了解5G的進展,只需要簡單了解並關注R15、R16這些標準名稱以及其推進計劃即可。

所謂R15,就是Release 15,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可以理解為3GPP組織發布的第15項大標準,也是5G時代的第2項大標準。在4G時代,我們就經歷了R8到R13標準的演進,而在5G時代,我們已經走過了R14標準階段,現在正在R15標準階段,未來還有R16標準,R17也已經在討論之中。

R14階段可以簡單理解為5G的準備階段,從2016年開始,研究方向是5G系統框架和關鍵技術研究,該階段於2017年3月完成,6月凍結;

R15標準可以簡單理解為5G的第一版標準,主要確定5G商業化的相關標準技術,滿足部分5G需求,最主要的是要完成獨立組網的5G標準(SA);

R16標準則是完整的5G標準,滿足ITU(國際電信聯盟)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標準化工作,與計劃於2020年初向ITU提交滿足ITU需求的方案。

那麼,所謂的R15 Late Drop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事實上,每個大標準之下,還會分成幾個小的標準階段步步推進,比如在R15標準中,原定是分成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2個標準階段。在2017年3月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舉行的3GPP第75次RAN全會通過了5G標準化加速的決定,計劃於2017年底前完成無線接入網(NR)NSA標準制定,並在今年6月完成NR SA標準制定。

這裡在簡單介紹一下NR NSA和NR SA的區別。首先,5G網路的部署主要需要兩個部分: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無線接入網主要由基站組成,為用戶提供無線接入功能;核心網則主要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和相應的管理功能等。由於部署新的網路投資巨大且要分別部署這兩部分,所以3GP分為了2種方式進行部署。SA指的是新建一個現有的網路,包括5G新基站、5G回程鏈路以及5G核心網,NSA指的是使用現有的4G基礎設施,進行5G網路的部署。

相較而言,NSA可以藉助成熟的4G基礎設施,實現低成本的早期5G建設,像美國幾家宣布馬上可以商用5G的運營商,採取的都是這一方案。不過,國內3大運營商都宣布了選擇5G獨立組網(SA)作為技術路線,其中潛藏著巨大的野心——一旦宣布建設5G網路,就意味著大規模投資,建成一個從接入網到核心網完整獨立的5G網路。

根據核心網、接入網以及數據線道、控制線道的不同,前後曾經有7種解決方案,選項1是4G方案,選項6已經被3GPP官方淘汰,僅剩餘下幾項:

(圖片來源於The Marcony Society)

說回來,本來業內以為在6月已經提出SA標準了,等到9月凍結就好,誰知道,在今年3月的3GPP第78次RAN全會上,他們又宣布,要在之後增加一個Late Drop標準階段。換言之,現在在R15這個大標準下,原來NSA、NA這2項小標準階段,變成了NSA、NA、Late Drop這3個階段,凍結時間要推遲到2018年12月。

增加Late Drop這個階段實際上是提出了2項新選項,也就是上圖中的選項4和選項7,這2種都是NSA模式,核心網都是5G,不同點在於,選項4以5G基站為主站,4G基站為輔站;選項7以4G基站為主站,5G基站為輔站。

這大概是因為2017年3GPP加速了標準制定速度,將原計劃於2018年6月完成5G NR NSA標準提前到2017年12月完成,以滿足部分運營商的先發需求,所以將5G第一階段標準R15分成了3個版本分步走。

北美和亞洲部分地區的運營商已經開始了5G的商業部署準備,這次延遲是否會對其計劃產生嚴重影響,仍然有待觀察。「從實際意義上講,可能不會有太大區別,」Heavy Reading首席分析師布朗(Gabriel Brown)表示。

克萊蒙斯表示,隨著R15功能性凍結推遲到明年3月,那麼含有完整ASN.1 代碼的標準版本凍結就要等到6月才會進行。R16的功能性凍結現在順延到了2020年3月,ASN.1版本凍結在2020年6月。另外,在本次大會上,RAN TSG還公布了和R17有關的計劃,他們打算在明年12月打包發布R17標準。

從今年7月以來,5G產業亮點釋放得越來越密集、越來越頻繁,運營商、晶元廠、手機玩家都紛紛向著5G衝刺。8月10日,工信部和發改委曾經聯合發聲,要求「加快5G標準研究,確保啟動5G商用」。原本隨著2018年年尾到來,5G產業的勢頭肯定會繼續激烈,然而,3GPP此次宣布將標準延期,不知道是否會為5G熱潮潑一盆冷水。

此外,在這個全球科技競爭到達白熱化的階段,對於此次5G R15標準凍結的推移,也有了一些陰謀論的解讀。有人認為,有可能是因為中國通訊廠商在5G技術上風頭太盛,「裁判」吹黑哨拖延比賽節奏。雖然這種觀點毫無依據,但上月底,英國電信首席架構師麥克雷(Neil McRae)公開表示華為是唯一「真正的5G供應商」,想必還是刺痛了不少競爭對手的心。

無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在NSA還是SA模式,以華為為首的中國廠商都是技術推進最快的一方。2018通信展期間,IMT-2020(5G)推進組正式公布了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3階段測試結果。

如下圖所示,在NSA測試中,華為是唯一完成包括核心網、3.5GHz頻段、4.9GHz頻段和R16測試的廠商,排在之後的是中興,愛立信、諾基亞貝爾都還差許多,號稱要在5G時代搶下20%市場份額的三星,則才剛剛開始測試。不過,5G時代的三星仍不可小覷,今年2季度,三星已超越中興成為全球第4大通信設備商。

(圖片來源於環球網)

而在SA模式測試中,華為除了在外場測試進度中落後於中興外,其他項目都展現了領先姿態。

(圖片來源於環球網)

另外還要考慮到,在5G專利數量上,華為也是首屈一指的廠商,截至2018年7月底,Polar碼技術領域共有103族專利,其中華為佔據半壁江山,擁有51族專利,佔比49.5%,雖然在LDPC編碼華為略遜於高通,但至少已經扭轉了過去通訊時代中國全面落後的局面,漸有反超的勢頭。

無論是否針對華為,經過這次延期,全球5G商用化的腳步肯定已經被拖延。原本整個行業都在期待著2019年5G的預商業,2020年實現5G的全面商業,然而,隨著5G標準的遲遲未定和推遲,5G的商用之路仍長路漫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張柏芝三胎得子刷屏背後 5000萬不孕不育的中國人路在何方?
2018年六大創意十足電子單品出爐 谷歌智能相框和新款蘋果筆憑設計理念上榜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