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臨終除掉一人,蜀國推遲30年亡,如何看待諸葛亮此行為?

諸葛亮臨終除掉一人,蜀國推遲30年亡,如何看待諸葛亮此行為?

原標題:諸葛亮臨終除掉一人,蜀國推遲30年亡,如何看待諸葛亮此行為?


諸葛亮臨終前並沒有交代要除掉誰,尤其是魏延。只是受《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影響,大家都認為,諸葛亮臨死前密令馬岱斬掉魏延,而魏延也從一個忠臣變成了一個奸臣,有謀權篡國的嫌疑。那麼如何看待魏延這個人,又如何看待諸葛亮臨終前的安排呢?聽我慢慢為大家分析!


諸葛亮病篤,臨終前沒有寫下任何紙質文字,而是秘密的召開了一次會議,交代了自己死後大軍的去向問題。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員有丞相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魏延並沒有在列,因為魏延此刻作為行軍先鋒,在前線與魏軍對敵!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通知魏延來參加會議呢?從會議內容我們可以推測出來:

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會議內容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魏延領軍斷後,姜維次之,共同護送大軍安全返回漢中。關鍵是後面一句,如果魏延不遵從命令,那麼大軍就自行出發撤退


這其實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諸葛亮對魏延不放心。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對魏延不放心呢?這也是後來魏延被誅殺的直接原因。


大軍出行,講究進退有序,政令一致。而諸葛亮在臨死之時,卻發出這樣的奇怪命令,一方面讓魏延領軍斷後,一方面又讓大軍自行出發撤退。由此可見,諸葛亮預料到了自己身死之後,魏延有可能會違抗軍令,不服從調令。這也是魏延是叛臣的直接證據。


果不其然,諸葛亮死後,由於沒有手書,長史楊儀為了穩妥,讓費禕前去試探魏延的態度,看魏延是否會按照諸葛亮的安排,依令斷後。


令費禕沒有料到的是,魏延不但拒絕了領軍斷後的命令,更是以三軍主帥的姿態表示:丞相死了還有我魏延在,怎麼能因為一人的死而荒廢北伐大業呢?可令丞相府官員領軍護送丞相靈柩返還成都,余部在我的率領下對抗魏軍。魏延隨之要求費禕與自己聯名寫下文書,安排蜀軍抗敵及返回事宜,並且通知軍中將領。


費禕假以應允,並且安撫魏延道:長史楊儀,不懂軍事。我回去通知他,相信他一定會服從這樣的安排。那麼魏延此舉是否不妥,有篡權的嫌疑嗎?我覺得有。


行軍途中,偶遇主帥突喪,最快也最有效的辦法是大家公推一個威望最高的人來暫時繼任,這樣的話可保大軍穩定。


例如劉備與夏侯淵爭奪漢中之戰,在定軍山雙方交戰時,夏侯淵被蜀軍將領黃忠所突襲,命喪當場。後魏軍迅速公推張郃為主帥穩定了軍心。這種情況放到諸葛亮身死時就應該是這樣的,由楊儀和費禕牽頭,組織軍中將領及丞相府成員進行公開推選,選一個威望最高的人來暫時統領蜀軍,然後遵照諸葛亮臨死安排,統一調度大軍行留問題。


如果真的這樣做,那麼魏延能夠當選的幾率很大。雖然楊儀一直不服魏延,但是在軍中,魏延的威望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那時候魏延可以順利的安排防守或者撤退的問題,但是魏延沒有這樣做,楊儀也沒有這樣做,最後才引發了之後的一系列混亂。


魏延和楊儀兩人有矛盾,而且是不小的矛盾。魏延是諸葛亮在軍事上的依靠,而楊儀是諸葛亮在軍中管理上的依靠。但是很可惜,兩人都心高氣傲,相互看不順眼。有幾次,魏延甚至有捉刀要殺掉楊儀的舉動。所以說,兩人之間的仇恨在很早就已經埋下引線,只是在諸葛亮臨死之後才開始引爆。


其實魏延在費禕走後就已經開始後悔了,他感覺楊儀不會聽他的。魏延隨之派人來見楊儀,詢問大軍如何安排,楊儀以丞相遺命為由,說大軍要即刻撤退,返回成都。魏延知道後大怒,在楊儀還沒有領軍撤退時,自己率先領軍南下,跑到了大軍前面,燒毀走過的棧道,然後領軍堵在南谷口,斷了蜀軍歸路。

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魏延此刻是這樣想的:諸葛亮死後,論威望我應該是軍中主帥。況且我先前已經與費禕共同聯名手書,安排了全軍進退事宜。而你楊儀公然違抗我的軍令,那就是謀反。


楊儀則不這樣認為,楊儀認為諸葛亮臨死前安排了全軍撤軍,那就要不折不扣的執行。你魏延拒不執行命令,擅自改變丞相遺命,有謀權篡位的嫌疑,你那是謀反。


於是兩人都各寫了一道奏摺送到成都,狀告對方謀反。劉禪得到奏章後驚慌失措,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劉禪問丞相府留守官員蔣琬和董允,兩人到底是誰謀反?蔣琬和董允都擔保楊儀,說魏延謀反。從此刻可以看出,魏延的人緣有多麼的不好。


於此同時,魏延和楊儀也開始兵戎相見。楊儀派王平和魏延對陣,在道義上,魏延明顯吃虧。為什麼呢?諸葛亮雖然死了,但是威望還在。因此丞相遺命,有巨大的號召力。魏延是自認為自己現在是軍中主帥,並沒有得到大家認可和公推。此刻魏延領著蜀軍內訌,大家都心向楊儀。


於是王平簡單一句話便瓦解了魏延眾軍,王平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敢如此放肆嗎?隨後,眾軍散去,魏延成為光桿司令,帶著自己的兒子逃跑了,後被馬岱領軍追上並且斬殺。


因此,從整個事件可以看出,諸葛亮死後的蜀軍內訌事件,魏延要負很大的責任,而自己兵敗被殺,也是咎由自取。至於如同題目中所說,使蜀國滅亡推遲了30年,這種說法明顯誇大了魏延的能力。當時如果魏延真的有這麼大號召力,也不至於被王平輕鬆瓦解士眾,最後兵敗而死。


而諸葛亮這種安排,其實是不妥的。諸葛亮臨死前那個會議應該讓魏延參加,這樣的話不會發生以後的悲劇,或許蜀軍還能保留一名能征善戰的大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龍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老龍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