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網路虛假新聞、全球變暖後果……2018年的這些論文曾引人關注

網路虛假新聞、全球變暖後果……2018年的這些論文曾引人關注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據英國《自然》網站、Altmetric網站近日報道,2018年最受全球媒體關注的100篇論文(Altmetric Top 100)揭曉,包括颶風造成的驚人死亡人數、虛假新聞泛濫網路等在內的今年熱門話題進入榜單。

這份百強論文榜單,包含了一百篇發表於2018年並在出版後同行評審信息平台、公共政策文獻、主流媒體、博客、維基百科及社交媒體上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的文章。

百強論文發表於45本不同期刊,在機構方面,劍橋大學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10篇,而《科學》刊登的最多——12篇。

災難、新聞傳播與酒精攝入……

進入前五名榜單的論文依次是:

第1名,颶風「瑪利亞」在波多黎各造成的死亡人數調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其改進了一種新方法來確定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

第2名,真實新聞和虛假新聞的網路傳播,《科學》雜誌,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發現謠言在推特上的傳播速度要比真相快得多。

第3名,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酒精攝入和醫療衛生負擔狀況,《柳葉刀》雜誌,科學家發現只有完全不攝入酒精才是唯一安全的飲酒水平。

第4名,人類世地球的演化路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其發現如不採取重大幹預措施來抑制碳排放,全球變暖將很快陷入可怕的反饋循環中。

第5名,2011年-2015年120萬美國人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關係研究,《柳葉刀·精神病學》,這項針對120萬人的研究指出,團體運動、騎自行車和去健身房是改善心理健康最有效的運動。

碳水攝入、替代療法

與生物質分布……

排在第六到十名的論文分別為:

第6名,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死亡率關係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和元分析,《柳葉刀·公共衛生》,指出碳水化合物占攝入熱量50%的飲食死亡風險最低;

第7名,太平洋垃圾帶正在聚集更多塑料垃圾,《科學報告》,指出太平洋垃圾帶遠比人們此前以為的要大得多,其中94%由對海洋生物有害的微塑料構成;

第8名,使用替代療法、摒棄常規療法和可治癒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美國醫學會期刊·腫瘤學》,涉及190萬患者研究指出使用替代療法藥物治療癌症可使死亡風險增加2倍;

第9名,全球變暖改變珊瑚礁集群,《自然》,指出海洋變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殺死珊瑚礁;

第10名,地球生物質的分布,《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其表明自從農工業出現以來,人類對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野生動物減少至之前的七分之一,植物生物量減少了一半。

中方研究機構是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份百強榜單中,來自中國或者有中方研究機構參與的論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第十九名,極端乾旱和高溫導致全球啤酒供應下降,研究機構為北京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南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預測了因氣候變化而產生的一些嚴重啤酒短缺情況。

第40名,預測250個國家和地區的預期壽命、減壽年數以及250種死因的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參與機構華中科技大學,揭示了91個國家沒有足夠的孩子出生來維持現有的人口。

第58名,社區老年人補充鈣或維生素D與骨折發生率的關係,天津醫院、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其顯示鈣和維生素D補充劑並不能預防50歲以上人群的骨折。

第60名:體力活動對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適度運動帶來心臟病風險顯著下降。

第63名,非洲以外最早的現代人類,中國科學院,這項在考古發現使人類向世界其他地區擴散的時間提早了55000多年。

第65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對美國人口生活預期的影響,華中科技大學,指出五個關鍵的生活方式因素促使人們預期壽命延長。

第68名,透明化分析選擇的變化如何影響結果,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廈門大學,突出了主觀選擇在從大型複雜數據集中得出結論時的作用。

第79名,撒哈拉沙漠中的大型風能和太陽能農場增加了雨水和植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用氣候模型解釋了該地區的植被和降水增多。

第83名:評估《自然》《科學》在2010年至2015年發表社會科學研究的可重複性,哈爾濱工業大學,就不可重複的實驗為何得以發表提供了見解。

第87名,成年之後新神經元形成過程會減弱,復旦大學,指出成年人大腦中新神經細胞的發育極為罕見。

第93名,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食蟹猴,中國科學院,通過使用一種新的體細胞核移植方法,研究人員已經能夠成功克隆食蟹猴。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評論之十四
席酉民:從體制內走出,當了「一棟樓大學」的校長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