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補償、面源整治,啃下水源保護「硬骨頭」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汀溪水庫庫容近5千萬立方米,供水範圍覆蓋廈門約八分之一人口,儘管已進入枯水期,但依然保持在地表二類水質。飲用水源地基本都在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我國環保的「弱項」。汀溪鎮五峰村村長許志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汀溪水庫水源保護區包括12個村,為保護水源,包括五峰村在內的12個村,共清退生豬約11.7萬頭,果林等都改成了生態林。
根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專項行動要求,2018年底前,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務,而福建省已提前全部整改完畢。這樣的成果來之不易。五峰村村民許宏圖說,他家4口人,總共不到1畝地,就養了200多頭豬,收入不錯。但是根據廈門市水源地保護要求,從2012年開始,他就不能在自家養豬了。於是,他改行做房屋裝修的吊頂,每年收入與養豬相當。
像許宏圖這樣的年輕人,不養豬種地了,還能改行做其他的,對於很多中老年人來說,可能就沒有了生計。對此,廈門市出台了《同安汀溪水庫水源保護區農村綜合整治和生態補償實施方案》,市、區財政自2012年8月起,對保護區內12個行政村發放貨幣補償,每年隨廈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幅度的1/3進行調整,補償年限為20年。2012年度補償金是每人1300元,到2018年已上漲到2800元。
「畜禽退養後,村裡的環境乾淨了,溪流不再黑臭,蒼蠅蚊子也少了。」許志勇,政府還按失地農民標準,給水源地保護區的村民上了養老和醫療保險,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漳州市的飲用水都來自九龍江,九龍江流經龍岩、漳州、廈門三市,人口密集,農村污水處理成了「老大難」問題。漳州薌城區為徹底解該問題,2017年就開始謀劃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全面收集處理;2018年,通過公開招投標,引進社會資本,整個污水收集處理工程項目共投入資金約4億元,涵蓋約15萬人口。
「我們實施的薌城區城中村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與處理項目,覆蓋了天寶鎮等四個鎮共計67個行政村。」中科同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付遠鵬說,其中天寶鎮僅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把5萬人的生活污水集中納入市政管網,進入污水廠統一處理;還有44個村離污水廠較遠,就新建分散式污水處理站,採用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發的多點進水高效低耗生物反應器技術,不但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運行能耗遠低於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並實現了全自動化運行。
記者在現場也看到,處理後的水流過種植著美人蕉等植物的沙地,再經植物根系吸收,最終出水口的水清澈見底。
付遠鵬說,農村污水處理最難的是收集,由於農村房屋分布分散,有的人家甚至多達5個排污口。為了保證所有的污水都能進入處理系統,工程量巨大;還必須根據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收集管網。如甘園村僅30多戶,污水量很少。他們因地制宜租用了村邊的魚塘,增設曝氣、生物浮島等裝置,接納了村裡污水的魚塘水質能穩定保持在地表四類水。
為保護飲用水源、改善流域生態環境,2003年,福建在全國率先啟動九龍江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試點,2018年,九龍江流域11個縣市共獲得補償金4.88億元。「以環境質量為目標,流域的每個村都有考核目標,如果出境斷面水質好轉,這個村至縣市都有獎勵資金,如果水質惡化,就要扣補償金。」廈門市環保局水處朱耀華說,通過生態補償、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近年來,九龍江水質持續轉好,達到優良。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大型強子對撞機關閉待升級;新技術10分鐘內完成癌細胞檢測
※「未來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職位」之一,可能也要慌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