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適宜技術熱奄包在胃脘痛(脾胃虛寒證)中的應用
「新世紀葯業杯」首屆雲南省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創作大賽參賽作品:《中醫適宜技術熱奄包在胃脘痛(脾胃虛寒證)中的應用》
作者:崔雪梅(永仁縣中醫院住院部內科)
熱奄包是取鹽之藥性,及文火炒制至溫熱以袪寒,配以適宜方葯,借鹽之溫熱,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資火之神,由皮膚而行血脈,血性得溫則宣流,使郁者散,屈者伸,能引凝泣也,以達祛除病痛之功。
食鹽作為葯食同源,從古至今均有以鹽入葯的記載,《本草綱目》、《本草新編》、《名醫別錄》、《本草求真》均有相關食鹽性味的記載,鹽(專入心腎),之品類甚多,有生海、(江淮南北)生池、(山西解州)生井、(四川雲南)生土、(戎鹽)生階、(光明鹽)生石、(石鹽)生樹、(水鹽)生草(蓬鹽)之各異,然寒氣味則一,鹽味咸氣寒;記載鹽味咸,溫,無毒。
在《釐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之「熨法」記載凡每遇病者食積痰滯,結於胃脘,炒枳殼,炒萊菔子各一兩,大皂角一條,食鹽五錢,共研末,白酒炒溫,用青布紮好,乘熱熨之,積滯漸除,胸次自能舒適。《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十五中寒門之「熨法」以蔥一握,束縛如餅,切去根葉,惟存二寸白許。先以火烙一遍,令通熱勿灼,置於臍上下以熨斗熨之,令蔥熱氣透入腹內,治中寒不省人事,氣虛陽脫,腹痛唇青。
同時,古有《仁術便覽》卷三中記載的鹽熨法,治吐瀉心腹作痛,炒鹽二升,布包,頓其胸前,並熨腹肚,上用熨斗盛火熨;一方治霍亂及絞腸沙,腹痛至死;炒鹽溫填臍中上,用大艾炷灸三五十壯,更灸關元三五;一方治轉筋法,男子以手挽其陰,女人以手牽其乳兩邊,此妙法也;一方治乾霍亂,忽然心腹脹悶,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者是,以二陳湯煎服,服畢以物探吐,以提其氣,原吐者,以物仍探吐盡;一方治乾霍亂心腹痛,服滾鹽湯一碗,立止,又方以筋於手足曲灣處,刮出紫紅者好。《丹溪心法》卷三口齒七十八中記載的鹽煎散治男子婦人,一切冷氣攻沖,腹脅刺痛不已,及脾胃虛冷,嘔吐泄瀉,膀胱小腸氣,婦人血氣痛,方以羌活、砂仁、甘草(炙)、 茯苓、草果、肉豆蔻(煨)、川芎、茴香、蓽澄茄、麥芽(炒)、檳榔、良姜(油炒)、枳殼(炒)、濃朴、陳皮、蒼朮(等分)上用水煎,加鹽少許。
我科室總結古人使用之藥方,結合當地病人生活習性,平素好食辛辣之物,飲食饑飽無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胃虛弱,運化失調,脾胃氣機失調特點,以脾胃氣虛證患者較多,以及歷年來出院病人統計,以自擬方用於胃脘痛病(脾胃虛寒證),方葯組成為:高良姜、乾薑、吳茱萸、丁香、砂仁、五味子、桂枝。方義為高良姜、乾薑、吳茱萸、丁香辛熱,散寒止痛,溫中降逆;砂仁行氣調中;五味子收斂固澀;桂枝甘溫,溫通經脈。自2017年開展至今,共開展3200多人次,療效滿意,有效率在80%以上。
熱奄包製作簡要步驟如下:
1、準備器具:電燉紫砂鍋1台,微波爐1台,溫度計1個,鍋鏟1個,可扎口棉質大小適宜布袋1個,食鹽500g,中藥方劑1劑。
2、中藥炒制:首先將電燉紫砂鍋通電,放入500g食鹽不斷翻炒,待溫度上升至50°—60°,放入準備好的中藥方劑繼續翻炒,不斷翻炒10-20分鐘,炒至中藥微黃為度,間斷使用溫度計監測溫度,溫度控制在70°以下,否則容易炒焦中藥影響療效。
3、裝袋:將炒好的食鹽和中藥方葯混合物裝入可扎口棉質布袋,紮緊袋口,避免食鹽和中藥漏出燙傷。
4、治療:將裝好的葯袋,放置於胃脘部,首先一手執袋,在胃脘部反覆滾熨,待溫度下降至40°左右時,放置於胃脘部繼續治療,上面覆蓋棉被或毛毯,大概約15—20分鐘時,溫度下降至20°左右,收回保存待用;第二次治療時將葯袋放置於微波爐中加熱,待溫度上升到60°左右時即可用於治療。每日2次,歷經5日,患者病情可明顯好轉。
5、注意事項:避免燙傷及藥物過敏;感性腹痛患者禁用;具有對中藥方劑中藥物過敏者及孕婦禁用。
——END——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這些養生謬論,把好多家庭騙得人財兩空!
※讓人聰明的幾張「傳世名方」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