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花35塊錢養著你,你憑啥只認媽不叫爸?」結局揪心引人深思

「我花35塊錢養著你,你憑啥只認媽不叫爸?」結局揪心引人深思

「喂,今天放學你陪我看個電影吧,上次跟你看電影還是你跟媽媽離婚前呢,算起來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你都不知道,媽媽每天都忙到很晚才下班,經常我回家都是一個人。但是我知道,媽媽是為了讓我不羨慕其他小朋友也在攢錢給我買鋼琴,所以她才這麼努力噠。所以,今天晚上我可不可以不回家呀去你的新家住?這樣,媽媽回家就能早早休息啦。」

「可以」

或許孩子最終也沒明白,爸爸口中的可以,是陪他看電影,還是他不用回家,只是自己心裡打起了小算盤,今天終於可以解放不用上學了。

「喂,咱去看什麼電影呀?」

「你決定吧」

「狗十三吧,我們同學爸爸媽媽帶他去看了,說電影里有一隻狗狗叫愛因斯坦,特別可愛。」

「好」

昏黃的路燈下,一位步履婆娑的中年男人,拉著一位身高看上去只有七八歲的小孩,朝著繁華的鬧區走去,留給道路兩旁的,只有單薄的背影。在那個地方,有老城拆遷後留下的最後痕迹,一個翻新的電影院。聽爸爸說過在他小的時候爺爺經常帶他來。

轉眼到了晚上10點鐘,熙熙攘攘的人群開始走齣電影院,這其中也不乏這對父子,只是與電影開始前相比,此時的氣氛凝固到窒息。

「我為了今天陪你,你弟弟我也沒管,第一時間來接你。你媽沒時間,那是因為給你重新找了個後爸。我雖然只花了35塊錢帶你看了個電影,可是我也是你爸爸呀啊!我承認當時是我先離開的你媽媽,可是這些年我已經在儘力彌補你跟你媽了呀,你為什麼就是不肯叫我一聲爸?……」

「我就是討厭你,從小你就是這樣,總是用你自己的想法逼我接受你的決定!從來不尊重我的感受,爸你還記不記得我有多久沒見過你了嗎?你有想過我嗎?」

「啪」,一記響亮的耳光,重重的打在了孩子稚嫩的臉上,本是一個看似很溫馨的一個畫面,最終以孩子委屈的跑開,爸爸捶胸頓足的叫罵結束。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只要大人們志在必贏,就會迫使孩子成為輸家。

這何嘗不是現實版的《狗十三》呀……對未來本抱有美好幻想的女孩,用自己的方式向父親表示反抗,最終換來兩巴掌。這一巴掌,換來的也是一句中國式教育經典話術「爸打你,都是因為愛你呀」。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父母眼裡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潛台詞,竟然被潛移默化成 「聽話」「成績好」「懂事」……說實話,挺可悲的。

突然想了想,在我們小時候又何嘗不是這樣過的呢?父母總是希望我們出色,優秀,順從。而最後,我們做的最讓父母滿意的,也不過是順從罷了。我們總以為對父母最大的孝順,是順從,卻不知,也正是這個「順從討好式人格」,正一步一步摧毀著我們,甚至影響到我們的孩子。

影響

1,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她的第一任老師。她會時刻以父母的行為為準則。作為父母來說,就覺得我讓你這樣做,你就要這樣做!久而久之,難免也會迫使孩子也變成這樣的人。

2,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她開始權衡一件事情的對錯時,這個時候,她發現父母的行為有一定落差,這個時候,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會存在距離感。孩子會覺得父母欺騙自己,父母會覺得孩子開始忤逆自己想法。針尖對麥芒,就會引起爭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不可預估的後果,比如:離家出走……

3,當孩子已經別父母潛移默化成了這種人格,那麼她就像橡皮泥一樣,被父母捏成了自己滿意的樣子。而變成這個樣子的過程中,她也吃盡了苦頭。但還是對父母的無條件順從。並且默認父母的一切行為。說實話,這一種最可怕,因為,她最終變成了父母所希望的樣子。變成了中國式教育下的犧牲品,一具沒有靈魂的皮囊……

父母總是再講,我應該給孩子這個,我應該滿足孩子那個。殊不知,孩子最需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關心,是呵護,與理解。而不是畸形咄咄逼人的愛,把她們壓到喘不過氣,變得不像自己。千萬不要讓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惡劣成敵對關係,那才真是讓人可悲呀。

最後,菌菌想問問大家,如果是我們,會這樣暴力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嗎?或者說,大家心裡孩子跟父母相處的最佳模式,應該是什麼樣子呀~歡迎大家踴躍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月呵護 的精彩文章:

關於卵巢保養的那些事兒,婦產科醫生是怎麼看的?別信,捂好錢包
沒喝完的奶粉到底是該扔掉還是放冰箱?

TAG:十月呵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