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曇花一現的努力,都是偽努力

曇花一現的努力,都是偽努力

作者:唐一(富書籤約作者)

有時候真替現在的年輕人擔心。

才刷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現在又要擔心自己會像「29歲發小」那樣猝死了。

最近,一篇爆文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大意是:

發小上班不足5年,29歲就因為心肌梗塞去世,剛結婚一年,上個月才當爸爸,今年2月才貸款買房。

作者還說,她有同行得了腦溢血、勞模姐姐進醫院,還列出一系列數據,最後大聲疾呼:

為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我要活得久一點!

這篇文章,我有不少朋友都轉發到了朋友圈,他們大部分都是程序員、廣告人或者創業公司老闆,每天不是加班就是去加班的路上,對這篇文章感到共鳴,我也十分理解。

但讓我驚訝的是,一些平時根本看不出會有「過勞猝死」可能的人,也把它轉發到朋友圈。

譬如我有個朋友,她轉發了這篇文章,配文是:「工作永遠不能高於生命,我要好好對待自己,不再加班。

要知道,就在她轉發文章前的一小時,她剛發了一條抖音短視頻,寫著:「花了一個下午拍的海草舞視頻,快來看一下!」

我就好奇了,有時間花一個下午拍抖音視頻的人,還用得著擔心自己過勞死嗎?

其實,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沒到擔心自己會猝死的地步。別再用你自以為是的努力,來感動自己了。

應該承認,持續熬夜、不眠不休,的確是一些人猝死的誘因,但熬夜加了幾天班,就要擔心自己猝死了嗎?

哈佛大學科學研究發現,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數死於突發的心臟病,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更是熬夜猝死的高危人群。

也就是說,只有那些已經表現出心血管癥狀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熬夜才容易引起猝死。

不要高估自己的努力程度,也不要低估身體的潛能,不是隨隨便便熬幾晚夜、加幾天班就能猝死的。

用一個作者的話來說: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到底是不是過勞,用不用擔心自己猝死,難道心裡就沒點數嗎?

如果這都能猝死,下面這些商界大佬們,或許早就死翹翹了:

即將上市的小米,其創始人雷軍是不折不扣的勞模,當年他擔任金山總經理,每天工作16個小時,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吃飯時間,其餘時間都拿來編程序、寫代碼。

創立小米後,雷軍更加勤奮了,工作時間甚至是「5+2」和「白+黑」,每天睡醒一睜開眼就在忙工作。

從工作至今,雷軍已經堅持這樣的生活方式快30年了,他就不擔心自己猝死了?

再說說另外一個商界大佬,王健林。

2016年,王健林的一張日程表曝光,當天他4點鐘就起床,一天之內去了兩個國家,三個城市,飛行6000公里,晚上7點回到辦公室後,還要繼續工作到晚上10點。

這就是王健林工作的常態,主持人魯豫曾跟著王健林度過一天,早上9點的飛機到南昌,然後在南昌樂園巡視了一整天,哪怕汗流浹背也不會停下來休息片刻。

首富的一天,到底如何?

魯豫只用了一個詞來表達當天的感受——「急行軍模式」

日本首富、馬雲的早期投資人孫正義,當年在美國留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一道門,搬回房間,放在兩張鋼製柜子上,做成一張特大號的書桌。

大學四年,孫正義化身「學習狂」,像超人一般不知疲倦地學習,平均每天只睡3小時,最多也不超過5小時。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例子:

有蘋果公司員工在凌晨4點半收到過CEO庫克的郵件;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每天4點半起床,在吃早餐的同時看報紙,保證6點前趕到辦公室;

雅虎CEO瑪麗莎創下過一周工作超過130小時的紀錄......

這些人,難道就不怕猝死了?

或許你會說,這些人都是商業天才,天賦異稟,我可做不到。

那你想想,在你高三的時候,每天是怎麼過來的?

那時候的我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做題,周圍的同學都那麼拚命,自己稍有鬆懈就覺得要落後了,恨不得24小時都拿來學習,連吃飯久一點、洗澡洗多一會,就覺得浪費時間...

論拚命、論強度、論壓力,現在的你比得過高三的時候嗎?也沒見你那個時候猝死啊。

請注意,我不是在為熬夜辯護,這種生活方式確實非常不健康。工作重要,身體更重要。

我批判的,是那些一邊懶散度日,一邊轉發文章到朋友圈,說著「我這麼努力,好怕自己會猝死」,以此來自我感動的人。

在他們看來,工作學習到凌晨就會傷害身體,但他們卻會玩抖音、玩遊戲、追劇到凌晨。真是奇了怪了,難道和工作相比,這玩意還有保健功能?

看到熱點就想蹭,把自己熬夜刷抖音、玩農藥說成為了工作努力付出,這根本就是碰瓷。

其實,大部分熬夜的人都與努力無關,而是一種不自律的結果,一種低效率的表現。

江西師範大學曾經針對18到35歲人群做了一次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有320人,其中包括了學生、白領、個體戶、自由職業等群體。

在這320人里,有62%是在11點至凌晨1點的區間入睡,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被問到「睡前1小時在做什麼」的時候,結果顯示:

54%在上網;18%在玩遊戲;14%在看電視,只有不到9%是在忙工作的。

這樣的調查結果,其實也代表了當下年輕人的狀態——大部分的熬夜,其實只是個人的放縱,根本和努力無關。

以這樣的生活狀態,還要被自己發憤圖強的樣子感動得一塌糊塗,那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作家張佳瑋曾突發奇想,抽出半天當樣本,來了個掐表實驗:自己每逢做什麼,便掐表記錄,計算時間。

最後,他的結論是:「我這半天的時間,真拿來看書的非常少;真拿來做正經事的更少。

在這半天里,他刷網頁,看微信,跟朋友聊天,打遊戲,真正花在讀書、寫東西上的時間少之又少,在沒統計之前,連他自己都沒注意到。

最後,他直言:

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不是沒時間,也不是沒給自己排時間表,只是時間都零零碎碎,用在了其他所在,自己都尚未明白。

比如,咬緊牙關工作一小時,可能其中有半小時零散在了發獃、刷網頁、聊天、喝水、擺弄手機、打開APP又退出、上洗手間——諸如此類之上。

張佳瑋是國內知名作家,出過數十本書,以勤奮好學、博聞強記著稱。

知乎上甚至有個提問:「為什麼張佳瑋懂那麼多東西?」

以這樣的人物,都發現自己並沒有好好利用時間,試問在座的各位,又有誰敢說自己比他還要勤奮?

我們身邊,總有不少這樣的人,打開他們的朋友圈,只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努力的人。

在他們的朋友圈裡,不是加班到12點時公司的外的夜景,要不就是一疊要處理的單據,再不然就是本月要讀的書單。

但在努力的假象背後,往往是這樣的景象:

加班到12點,只是因為白天上班時只顧著刷微博、聊天,該做的正事沒做完,只好加班來完成了;

單據沒有處理完,只是因為出錯太多,全部要重新處理;

買回來的書,拍完照發到朋友圈後就翻了幾頁,然後就不知道扔到哪個角落積灰了。

也總是這一群人,遇到什麼猝死的新聞,就會想到自己:「我這麼努力,會不會有一天也會猝死?」

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眼裡的努力,只是感動了他們自己。

廉價的感動,恰恰只是因為做的太少。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我憐憫的情緒,這是人的天性。

但所有的成功,都是反人性的,每一次的「自我感動」,都會成為你進步的桎梏。

你很容易沉浸在自憐情緒中,忘記了去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

這樣一來,你的人生就會停滯不前,永遠沒法到達成功的彼岸。

義大利著名小說家卡爾維諾就說: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

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我們每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創傷,我們戰鬥就是為了擺脫這個創傷。

那麼,要想抽離這種情緒,我們應該怎麼做?

LinkedIn作者許威曾在他的文章中寫到,如果已經你陷入某種既需要外界贊同又容易自我感動的狀態,那麼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4個問題:

1、你為什麼要努力?

2、你真的夠努力了么?

3、你明白努力和吃苦的區別么?

4、你堅持了么?

領英專欄作者菜刀少爺曾說:「曇花一現的努力,都是偽努力。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能成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想種大一棵樹都要十年,更何況要完成從平凡到成功的跨越?

試問一下自己,你堅持了嗎?你是否太急功近利了?你能日復一日地進行著枯燥的積累嗎?

許威就說:「成功有時候很簡單,那就是只做一件事,並堅持做一件事。」

老子言「自是者不彰」,越是沉迷於標榜,說明這個人胸中無物,真正厲害的人,都靠最後的結果說話的。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一夜暴富、早早成名的模式,彷彿才是大家最愛看的戲碼。

但沒有多年積累為支撐的成功,終究是海市蜃樓,終有一天會消失殆盡。

所以,努力的意義,永遠不可能被抹殺,出身不能決定、環境不能決定,個人的努力,就成了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事情。

幸運的是,它所能帶給我們的,也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就像曾國藩說的:「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當你能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努力,當你對努力已經習以為常,再也沒必要當做炫耀的資本時,你一定會迎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籤約作者,千萬閱讀量爆文作者,立志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現居廣州。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父母統一戰線,才是最高級的教育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