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松花江,滿洲族的母親河!沒有松花江何來松花湖!(二)

松花江,滿洲族的母親河!沒有松花江何來松花湖!(二)

12月15日我們刑警007等的文章《松花江,滿洲族的母親河!沒有松花江何來松花湖!》,文章未完,今天發作者提供的第二部分。

文章原題目:一湖雙壩的松花湖

長白山是滿洲族的故鄉山,松花江是滿洲族的母親河。

沒有長白山哪來松花江,沒有松花江何來松花湖!

我的好友侯雲生始終關注他的第二故鄉吉林市的發展變化,他用相機鏡頭隨時撲捉著吉林市一草一木的新動態。對於豐滿松花湖大壩的新舊交替,他更是一年四季地記錄著現場實況,從新壩奠基到落成都留下了或繁忙、或安靜的畫面。儘管這樣的畫面並不如風光片好看,但是它反映著建設者的智慧和辛勞,讓我們不能不感受到這勞動者之美、設計者之美、決策者之美,及其所共同構成的國家之美、人民之美。我作為吉林人、東北人、滿族人、中國人,深為子孫後代能夠繼續守候在松花湖這盆聖潔之水的旁邊,享受清水綠帶、流光溢彩、稻花飄香、魚歡蝦躍、風調雨順、霧凇晶瑩的生活而倍感幸福、快樂、吉祥如意!

初冬的松花湖寧靜、安詳,忙過夏秋兩季的船艇都歸港準備貓冬,平均水深44米的松花湖面在藍天的映襯下深藍醉人。可在八十多年之前,這裡是松花江小豐滿峽口,江水在東西兩山的夾持下奔騰咆哮,過此再無險峽隘谷。早年上游長白山原始森林的木材源源不斷地匯聚這裡,在放排人用生命和血汗編撰的號子聲中,穿越峽谷漂流運達船廠吉林烏拉古城。豐富的木材資源和便捷的松花江水道,讓初建的吉林古城不僅城牆是木頭杖子,連街道、排水溝都是用木頭鋪修的,最終導致雷擊閃電火燒連營,留下火燒船廠的歷史悲歌。進而又引善人修建玄帝觀和避火圖石,以鎮北降火魔保佑吉林古城

早在七千多年前就留有滿族先民肅慎人茶阿沖文化印記的滿洲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近代以來豐富的物產資源,四季分明的氣候,吸引沙俄和日本列強都想把滿洲利亞吞為己有。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佔領東北後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編製起自1937年到1941年和從1942年到1946年的兩個「產業開發五年計劃」,以圖把中國東北變成他們賴以生存和進行侵略戰爭的物資供應基地,修建小豐滿發電站就是這兩個計劃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之一

1942年豐滿大壩建成後把松花江攔腰截斷,形成了松花湖,夏秋是旅遊避暑的旺季,青山綠水的湖光山色讓遊人三伏天也只享22C°的體感,每年冬春還會有白雪加霧凇的美景,松花湖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但是,當年為修建豐滿大壩而死難的勞工們不曾看到松花湖的美景,他們的皚皚白骨就堆積在壩東孟家村管內的三道天然山溝里。1964年,吉林市政府在那裡修建了吉林市勞工紀念館,豎立了「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的紀念碑。1984年,吉林省政府公布豐滿萬人坑為省級重點文保單位

豐滿水電站平時有一台機組經常發電擔負基荷,這樣就可以維持西流松花江一定的基本流量,滿足沿江用水和下游航運需求。其它機組擔負調峰之用。 為了保證大壩的安全,上世紀末又在左岸邊開挖一條泄洪放空洞,洞徑9.2米,長683米。隧洞進口位於庫區正常高水位以下39米,採用水下岩塞爆破法一次爆破成功,岩塞實方量3794立方米,洞出口位於兩壩下游,現在汛期溢洪就是從泄洪放空洞中噴出水流

大壩前一座座塔吊和吊車在新壩工地上繁忙,豐滿水電站從建成之初的亞洲第一,到解放後的中國水電之母,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都是大名鼎鼎,水電人對它無不敬仰有加。創建於1959年的豐滿水電技術學校可稱得上是我國水電工業的黃埔軍校,從中走出的水電事業領軍人物不勝枚舉。長江第一電站葛洲壩發電廠從廠長到生產骨幹早前都是從豐滿水電站選調過去的。吉林市作為我國現代水電工業發源地無論東北電力學院,還是豐滿水電高級技工學校都為中國水電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時下我國修個發電站猶如農民蓋所房子般的輕鬆,對此豐滿發電廠的基礎經驗和貢獻功不可沒,而他們建在豐滿街2號的水電博物館更是我國水電歷史和水電文化陳列與傳承的最佳平台

自1995年國家電監會大壩安全監察中心開始水電站大壩首輪定檢起, 圍繞豐滿大壩的安全等級評估和重建與否,爭議之聲未絕。國家電網公司堅持強力推進耗資近百億元的拆除重建計劃,以期「徹底解決問題」;而反對者認為,對大壩採取維修加固措施即可達到安全運行目的,如果拆除重建不僅是巨大的浪費,還可能導致下游霧凇景觀受到威脅。為了保護霧凇景觀,技術人員提出的對策之一是「原三期機組+新機組」聯合發電,繼續從老壩取水口取水發電來提高下泄水溫,但此舉將影響豐滿水電站冬季調峰。重建工程遂考慮調整老壩拆除方案,不惜克服水下施工困難,以加深舊壩拆除高度達到提高取水水溫的目的,最終效果如何作為局外人我將拭目以待

冬日的豐滿發電廠即使工地也靜怡祥和,圖中號稱「松花江第一橋」的豐滿大橋,原為豐滿電廠所建。舊橋建於1937年,很窄很小,是為修建電站運料和通行所用。新橋建於1989年,橋面加寬10米與舊橋並行合用,橋體長約460米。2005年,舊橋被鑒定為危橋封閉,過往車輛和行人只由新橋通行。2009年電廠對橋體檢測時發現新橋東側橋台水平錯位,經省交通研究所檢測鑒定為危橋。該橋雖屬企業用橋,但長久以來,承擔了便民作用。遂於2012年吉林市政府對豐滿大橋重新設計並重建,2014年建成通車至今,這是拆除原有新舊橋後重建的豐滿大橋,也是吉林市為豐滿發電廠大壩全面整治(重建)工程所做的準備工程之一

豐滿大壩新舊兩壩軸心線相距120米,這是受地形限制的無奈之舉。目前新壩工程已完工99%具備擋水功能,正在利用冬季枯水期進行舊壩部分拆除施工,方法是蠶食式微爆破鬆動後機械鏟挖,儘可能減少對水質的負面影響。全長1080米的舊壩共分60個壩段,高達90·7米的舊壩從西端第6至43壩段橫向拆除684米,縱嚮往下拆除27·5米,湖水由此豁口漫過舊壩淹沒新舊之間壩腳僅40米寬的空間。而舊壩剩餘的絕大部分不僅繼續承受湖水的巨大壓力,分擔湖水對新壩的衝擊也有利於攔沙。同時,舊壩西端90米、東端306米保留的部分作為工業遺址留存,其上還要修建成觀景台,供遊人近距離觀賞「一湖雙壩」的奇觀,體驗「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傳統意涵與現實美感

即將被拆除的舊壩溢洪閘口早前是排洪的唯一通道,11個閘口根據需要開啟幾個或多個,巨大的水柱奔騰而出,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十里之外就能聽到。隨水而出的大魚被摔傷摔昏順江而下,人們在市區江邊就可以撈到傷殘漂浮的大魚。12月12日,首次拆除爆破的是第32壩段,計劃明年4月松花湖開江前完成拆除工程施工,新壩將於明年5月投入使用。期間將進行上百次的微爆破作業,相信經過這樣的處理不會影響吉林霧凇自然奇觀的形成和質量。12日早晨靠近豐滿的大長屯水庫沿岸就出現了濃密的霧凇,這已是今年入冬後第二次出現霧凇

新時代高科技現代化的工地上看不見多少工程建設人員,機械化模塊化信息化作業的現場國旗高懸,再也不是當年人拉肩扛人海作業的場景。當然,大壩的建設速度和質量更不可同日而語。而大壩西端的五花山更是美不勝收,相信今天的水電建設者在這樣的環境下勞動,心情是舒暢的,精神是快樂的。當然,安全是什麼時候都不可忽視的。當年,日本人為修建豐滿電站在哈達灣建了「洋灰株式會社」,就是松江水泥廠的前身。為運輸水泥又修建了吉豐鐵路龍潭山至大豐滿專用線,可是這次重建工程沒有動用這條鐵路,也沒有看到公路運輸水泥的繁忙場景,新大壩就靜悄悄地起來了,是時代之差,還是我沒有親臨現場呢?

這座富士山造型的豐滿東山是好友侯雲生曾經服役的空軍防空高炮營的陣地,後被地空導彈營取代,改革開放後他們結束保衛豐滿大壩的歷史使命光榮撤出陣地。如今這裡是尚未開發的森林公園,我一直嚮往登上它峰頂的森林防火瞭望塔,一覽松花湖的風光。就在山腳下樓群中的龍豐鐵路大豐滿車站,爬滿牽牛花的柵欄已不復存在,低矮的黃沙站台已經被雨水沖刷出溝壑,生鏽的鐵軌間雜草叢生,兩座紫紅色的站房默默無聲地表述著滄桑。這座與龍豐鐵路同時始建於1937年的車站,鐵路曾一直延伸到壩東水運碼頭。日本人把松花湖水運下來的長白山原始森林上等木材和土特產在這裡裝上火車運到大連,再裝船運回日本

位於豐滿區小白山鄉腰屯村二社的佛手山,以山頂奇石形如佛手而得名,俗稱佛手砬子,海拔934.2米。早在唐代公元666年以前,這裡就建有「天齊廟」,是關東地區最早的一處漢傳佛教道場。公元1682年清康熙帝東巡吉林烏拉,御筆題「佛手擎天玉柱、高僧功與天齊」的讚美詩句之後,使該千年古剎名聲顯赫。1966年「文革」「破四舊」中遭摧毀,2007年啟動重建天齊禪寺計劃,2012年新天齊寺落成,香火旺盛

2014年啟動的豐滿發電廠全面整治(重建)工程,到2015年春天的工地上顯得很狼狽,這是東北氣候的特色,等殘冰敗雪消融後大地就會露出本色。而松花湖每年1月初封凍,到4月末開湖,吃開江魚是吉林人迎春的頭等大事,尤其是滿族每年舉辦的松花湖祭江活動場面隆重壯觀。這是自清朝官民祭祀長白山和松花江習俗的延續,也是遊人們品嘗松花湖「三花一島」四大名魚的好時節。而在豐滿街里的老張頭魚餐館就是個品魚的好去處,這位曾給原豐滿電廠總工程師李鵬做過魚餐的矮個子老頭兒頭頂高高的廚師帽,不僅餐前迎賓,餐中上菜,餐後送客,將「來的都是客,禮多人不怪」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且他親手紅燒、回燉、干炸的各種魚,對比多年品嘗過的各類魚餐,我著實感到他家做魚菜肉嫩湯鮮、香酥淳脆,尤其是他用純魚肉製作的魚丸湯,潔白如玉,形似珍珠,入口讓人真正品味和體驗「鱻」(鮮)字的內涵

已經完成地下施工進入地面工程的新大壩和新廠房,外觀基本和原來相似。新壩長1068米,比舊壩短12米;壩高94.5米,比舊壩高1.8米。值得一提的是修建這樣巨大的水壩並沒有動用鐵路運輸,這是公路運輸發達的結果。當年為修建豐滿發電站特鋪設吉豐鐵路龍豐線,為保護歷史遺迹明代將軍劉清的摩崖碑,還開鑿了阿什哈達1號鐵路隧洞。當年,日本人為開採石油在此特設阿什哈達站,可鑽了幾口探井上來的都是石頭,阿什哈達河也因此被人們改稱石井溝了。在吉豐鐵路即將走進歷史的時候,我真希望把它作為歷史文物保留

吉豐鐵路龍豐線自吉林站起經龍潭山、療養院(乘降所)、大長屯、阿什哈達、孟佳站到大豐滿終點站,全長28公里,雖短但沿線有松花江龍潭山特大橋、阿什哈達隧洞、大豐滿人字型專用線等各種鐵路基本要素,當初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就應當把它選作教學實驗線,何必到口前修假的呢!而沿途龍潭山森林公園、東團山遺址公園、露德聖母洞、東山文化公園、江南熱電廠工業區、大長屯蓄水電站、阿什哈達摩崖閣、朱雀山風景區、豐滿萬人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孟家美食街和聖鑫莊園影視基地以及松花湖風景區等諸多名勝古迹和現代景觀,使之不失為城郊最美鐵路線。當年周恩來總理等多位國家領導人都是乘火車經這條鐵路來到豐滿發電廠視察的,如今它僅作為江南熱電廠的運煤專用線發揮著半截路的作用,其餘部分都在停用和荒廢中。2007年吉林市政府曾打報告商請瀋陽鐵路局批准拆除大長屯至大豐滿段鐵道線,依我看真不如開行旅遊小火車,使其在旅遊業中起死回生,講述歷史,演繹新生,而豐滿發電廠的工業旅遊本身就有巨大發展空間

初現新壩基礎規模的工地白雪潑灑,冰封雪蓋的松花湖將山體與大壩凝固一體。三九天的陽光讓遠山也變得暗淡,可在這表面安靜的底下,松花湖水正熱烈地擁抱著水輪機,爭先恐後地擠出大壩的管道以掙脫這凝固的束縛,到松花江里舒展她們熱氣升騰的身姿,遇到合適的條件她們還要以霧凇的形態贏得人們的青睞。松花湖自豐滿大壩起向上蜿蜒在山間峽谷中,水面遼闊延展達5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多米,冬季冰面厚達2米,冰封的湖面下水溫高達4C°。這樣的湖水經過水輪機流入松花江,在氣壓、氣溫、風速及岸邊地形和載體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自然奇觀「霧凇」。自豐滿大壩起到烏拉街滿族鎮霧凇島沿江百里冬季江面不封凍,皆有霧凇景觀出現。其實,霧凇就是水由氣態遇到驟冷而直接變成固態的結晶,如果水由氣態變成液態再變成固態,那就是霜雪,而不是霧凇。同時,霧凇美不美的關鍵是其載體樹木和蒿草的形態,霧凇最常出現的地方當然自豐滿阿什起,依次向下游延伸,最佳觀賞點還是松江路,霧凇島霧凇美在那些百年老樹

越過雪蓋冰封的新壩建設工地,遙望眼前的老道、老樹、老屋,還有層巒疊翠的遠山,無不述說著豐滿街的滄桑。早前,豐滿發電廠叫小豐滿水電站,是因為在此西南方向毗鄰的旺起鎮還有大豐滿屯,大豐滿屯是清朝時就有人居住的古老村屯,而修建發電廠的峽谷口是山地與盆地的交接點,冬天山口風特別大而被稱為風門,修電站後改稱豐滿,為與大豐滿屯區別,將這裡叫小豐滿。隨著豐滿街道的發展,人們約定俗成地把「小」字省略,也似乎遺忘了大豐滿屯的存在,當然這與旺起鎮原來歸永吉縣管轄有關,不過公交車始終都有大豐滿站樁

預計2019年5月,豐滿大壩將正式實現新老交替,在壩底這些雜物清除乾淨後,將開啟「一址兩壩」模式,展露「一湖雙壩」的雄姿。但是,豐滿發電廠無論新壩還是老壩都不是松花江上發電量最大的攔江大壩。水力發電是勢能與電能的轉換,決定勢能大小的是水的深度即大壩的高度。受地形條件限制豐滿大壩沒有白山大壩高,白山發電廠大壩高149·5米,比豐滿新壩高55米,發電量170萬千瓦,是東北電網之首。但是豐滿新壩重建同時增加了裝機容量,達到148萬千瓦,比舊壩100·25萬千瓦增加47·75萬千瓦。重建的豐滿發電廠除大量加入現代化高科技和信息化元素外,還在新壩後增加了魚到和升魚機,這是環保理念在新工程中的體現,對恢復松花江流域原始水生態有好處。同時,新壩溢流壩段溢洪表孔比舊壩擴大僅兩倍,達到20830M/秒提高防洪能力。新壩在徹底解決歷史隱患的同時又增加新功能,即使多花點錢也比撒到動亂之地、無誠信之地好哇

再見吧!為東北人民貢獻光明76年的原豐滿大壩,你退休了,責任交給新壩,相信後來人比我們做的更好!

原創:刑警007 文字:王家富; 攝影:侯雲生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廣西的滿族在如何發展?
美國、日本教科書的中國主要朝代疆域圖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