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的格調?一幅沒有格調的作品還算不算是書法作品呢?
格調確實是我們在書寫書法的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講,他是屬於作品風格情韻等方面的內容,而非屬於技法層面。但是,並不是說只要我們的書法有了格調就是一件好的書法,還是要看這個格調它所代表的一個思想情感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格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文學領域,尤其是文學評論評論領域。
中國古代文學文學作品浩如煙海,那麼對於文學的品評、鑒賞就形成了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叫做文論。
後世的文學團體也多,以文學理論的主張相互稱呼、彼此呼應,團結成一個社團的有很多,比如江西詩派、性靈詩派、神韻詩派、格調詩派等等,而這些理論在這些文學團體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很多文學團體都有他們共同的文學主張,那麼這些文學主張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之後,就成為了文學理論的著作。
那麼關於「格調」這一個文學理論,其實在明代就早已經提出了,尤其是明代的文學團體把它看作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創作要素。
在這方面,明代代表的文學團體是前後七子,而清代是沈德潛。尤其是沈德潛,繼承了明代的格調說,將格調進一步發展發揮成為一種更加完備的理論體系。
沈德潛所強調的格調不同於明代前後七子所強調的格調。明代前後七子最早認為格調實際上就是詩歌以及諸多文學作品中的體格、聲調,尤其是指詩歌中的體格聲調。
作為一種文學樣式,這是他應該有的基本形式,即一定要符合法度聲調,一定要遵循詩歌的平仄,詩歌的對仗,整齊,音韻上的和諧。
但是到了清朝的沈德潛之後,就把這樣的一種格調加以複雜化了,它更多的指的是一種思想上的一種主張,而不僅僅局限於形式上的一種技巧。
沈德潛認為格調很重要的,他不僅應該從形式上加以約束和規範,而且在思想上必須符合正統觀念,即在思想主張上,以儒家所提倡的溫柔敦厚為基本原則。
實際上這一點和幾千年之前孔子所說的興觀群怨的觀點有點重合。但是畢竟那只是幾千年之前的一個文學思想了,在清代能否適合當時的文學現實和政治社會呢?實際上還是一個未知數。
簡單來說,這種思想就是非常注重一種符合中庸之道、符合君子思想的一種文學品格的要求。在內容上不可過分顯露情感,應該文雅含蓄,遵循聖人的法度,不逾越聖人的教誨。看上去這種主張很好,實際上他大大限制了文學的發展,是一種片面強調復古的論調,是對文學的一種束縛。
但是這樣的觀念我們仍然可以在後代的很多人的文學作品中,或者說他們的藝術中看到這樣的影子。實際上,也不能說這樣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不是否認這種觀點的合理性,而是不能就此來說它是一種絕對正確的存在,唯一的存在。因為歸根到底的說,文學或者藝術追求的是多樣化,任何看似天然正確的唯一存在,都是不可取的行為。
因此如果有一個書法作品,它是強調格調的,那麼當然這是非常好的。但是他所強調的格調,是不是能夠具有時代精神,能體現出我們現代人的審美追求。
能夠體現出我們文化傳統的歷史特色,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方面。如何把握好這樣的一個歷史尺度和當代審美的一個尺度平衡,不會被人說數典忘祖,又不會被人說是因循守舊,這是很難的。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