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從糧食憑票供應,到食品琳琅滿目,悄悄改變的還有這個「世紀難題」
各位童鞋們,大家好!
我是集郵之家的編輯麥子童鞋,俗話說南方的吃食在廣州,北方的吃食在天津。小編整理了一批和天津相關的老照片,帶大家一起追憶一下我們改革開放40年來,普通老百姓關於吃的歷程, 看一看人們餐桌上的食物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從上世紀50年代說起,那時我國全國範圍內,發生了糧食緊缺的現象,國家對糧食經營實行統購統銷的政策,對城鎮居民限量發放糧票。這些花花綠綠的票證,也在後來成為了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終身難忘的記憶。
那時人們要購買商品,主要的渠道是各種門市部和供銷社,經常能看到手拿各種票證的人們,在供銷社前排起長隊的場景。
在那個舉國上下勒緊褲腰帶的時期,蘿蔔白菜成為了最受歡迎的食物,這兩樣食物在冬天的時候最為熱銷,價格便宜。人們會在冬天到來的時候,在家裡屯上許多,用來當做漫長冬日裡充饑果腹的吃食。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有一個特色,就是見面先問「吃飯了嗎?」外國人不能理解,為什麼對別人的吃那麼關心,其實這樣打招呼的形式就是來源於那個年代。關係好的人們見面後,首先關心的是對方吃過飯了沒有、吃飽了沒有,如果沒有的話,就拿出自己寶貴的糧食,讓對方果腹,所以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可以說超越了招呼的意義,而變成了一種關心和關愛之情。
後來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之路,普通人們離忍飢挨餓越來越遠,餐桌上也漸漸有了更為豐富的食物。包子、餃子這樣的美食也不再是不敢奢望的東西,經常能見到一些家庭包頓餃子「改善生活」。
副食店和「代銷點」是很多人兒時記憶中的一部分,饞了上副食店買點小食品,絕對是一件值得高興半天的事情。
除了溫飽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市場上也逐漸出現了口味特別的進口食品,比如可口可樂,就是在改革開放後進入中國的外國飲料,第一批唱過它的滋味的人,心裡恐怕也會有「外國的口味真難懂」的感覺。
隨後,葡萄酒、罐頭等也相繼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範圍之內,各種中外合資的工廠,也陸續落成。
人們手頭寬裕了,各個食品蔬菜市場也漸漸熱鬧了起來,走上街市購物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到了80年代後期,副食緊張的局面也得到了解決,形形色色的小食品、水產食材、水果等開始走向市場。
街上的餐館生意也漸漸火爆起來,新式餐廳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普通家庭的就餐氛圍,也從過去的「莊嚴神聖」變得輕鬆愉快。
衚衕中也能見到人們隨意擺上幾個菜,和朋友一起喝酒吃肉的場景。
80年代過完,到了90年代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食物已經是琳琅滿目了,雖然人們已經對各種食材、各種餐廳都習以為常,但是自助餐的出現,還是讓人們感覺眼前一亮,交了一定的錢之後,就可以進去敞開了吃,而且能品嘗到平時不太常見的高級食材。麥當勞等外國快餐,也逐漸出現在人們面前,成為一個孩子們最喜歡的用餐好去處。
時光漸漸流轉,人們逐漸走入嶄新的21世紀,「世紀難題」也開始改變,之前面對樣樣新鮮的食物,人們總會想「什麼好吃?」現在的難題是什麼呢?——吃什麼好?飲食種類的豐富,讓人們有點出現了「選擇困難症」,而且肥胖問題的出現,也讓人們開始由大魚大肉,轉向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
※只要有這兩個字母,你手上的20元紙幣就值500元!
※10元紙幣能換輛車?這就是收藏的價值!
TAG:集郵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