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招寶山的這些傳聞,真相就在這裡!

關於招寶山的這些傳聞,真相就在這裡!

原標題:關於招寶山的這些傳聞,真相就在這裡!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招寶山,


自古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

有的口口相傳,有的真實記載。


還有的故事和大家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招寶山如何被評為「第一山」?


攀登招寶山時,在上山處有一石碑,碑上刻「第一山」三個大字,為江西盧陵人蕭天蔭所書。那麼問題來了,只有80多米高的招寶山怎麼能稱它為第一山呢?


鎮海關是中國大陸東海邊上的第一關,而招寶山是從東海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座山。


其實早在明朝時,抗倭名將盧鏜曾用「六國來王處、平倭第一關」十個字來闡明招寶山在歷史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清朝詩人有「莫小候濤山,東來第一關」之句,故後人譽招寶山為「第一山」。


中法戰爭觀音顯聖牌的「靈力」?


明清碑林位於招寶山威遠城中。現存碑刻主要有十一方,依城而立。碑高2至2.4米,寬1至1.2米。其中明代五方,清代六方。其中有一塊浙江提督歐陽利見撰文勒刻的 「中法戰爭觀音顯聖牌」碑特別有趣。


1885年三月中法戰爭鎮海之役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這是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中是唯一的一次在海岸保衛戰中的勝利。戰鬥中,法國軍艦洋炮極為先進,但卻不能擊中我方陣地;而我炮小,而屢能擊中敵艦要害。


中法鎮海之役勝利以後,一位法軍官回憶說,從軍艦上看招寶山時高時下、時大時小,好像有雲霧遮護,若隱若現,炮碼測量,怎麼也測不準;用望遠鏡觀看,好像有白衣人來往山頭作法遮護,不解何故?


提督歐陽利見認為這是觀音菩薩顯靈保佑,為我軍擊敗法軍,捍衛海疆,立了大功。他把此事報告了光緒皇帝,皇帝極為高興,於中法戰爭鎮海之役勝利後第四年賜招寶山寶陀寺《自在神通》四字金匾一方。

招寶山也有普陀寺?



招寶山威遠城中的寶陀禪寺別名為普陀寺,關於普陀寺來源,還得從唐朝時說起,唐大中十三年,日本名僧慧鍔去五台山取經,看見一尊觀音像非常精美,於是想帶回日本供奉,至梅岑山(今普陀山),結果「風雨大作,舟人其恐」。只好把觀音像留在了梅岑山,梅岑山從此改名為普陀山,那尊觀音便稱為「不肯去觀音」。


明洪武二十年,倭寇猖獗,名將湯和遷居民入定海縣(今鎮海),觀音像隨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總制胡宗憲夜夢「觀音不願在內地」,便遷徙觀音至招寶山。觀音遷來之後,山上觀音閣、潮音洞、紫竹林、上天竺、中天竺等景點,也與普陀山景點相一致建設。

所以老百姓也稱招寶山的觀音為「活觀音」,招寶山自此香客如雲,尤其是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觀音誕辰、出家、成道之日,善男信女上招寶山朝拜者駱繹不絕。


「摩崖石刻」謎一樣的歷史



摩崖石刻位於南陵雲路南側,鐫於露岩峭壁上,上下均無記載,石刻橫長6米,高1.2米,由西到東字樣為漢音譯為「奄(om)嘛(ma)呢(ni)叭(bato)迷(me)牛(hong)"。是佛教密宗用語。即喇嘛教的「六字真言」。


經考證,此梵文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由印度僧人傳入中國。至於該梵文何時刻於招寶山上,至今還沒有發現有文獻記載。


茶花樹還能開出牡丹來?



觀音閣是招寶山十二景區之一,古時叫「夕照霞輝」,日落時觀晚霞,金光璨爛,滿天彩霞。故名「夕照霞輝」。現在的觀音閣,古名叫「夕照庵」,始建於明代,抗戰時燒毀成一片廢墟。


後智柔師太籌資在原址上建造廟宇殿閣,如今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觀音閣外有一支茶花,據說智柔師太生前非常喜歡牡丹,在她臨終前她對著這株茶花說,要是茶花樹也能開出牡丹就好了,據說在她仙逝的那一年這株茶花真的開出了一朵牡丹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招寶山旅遊風景區 的精彩文章:

小城故事多,招寶山那講不完的傳說……

TAG:招寶山旅遊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