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個國家只有一個首都,為什麼這個國家卻有三個首都?

一個國家只有一個首都,為什麼這個國家卻有三個首都?

一個國家只有一個首都,這是很多人心中的準則,例如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德國的首都柏林,但是,世界上有個國家它的首都是三個,這就是南非,擁有三個首都的國家,分別是行政首都茨瓦內,立法首都開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敢情是三權分立呀!難道是為了相互制衡,明明一個城市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非要用三個城市呢?

三個首都其實是歷史遺留問題,最早的時候南非是屬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英國人覺得好幾個城市在管理上不是很方便,於是就想著說把開普共和國、納塔爾共和國、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共和國四個國家合併在一起,然後成立南非聯邦。

下面,我們一起來走入這個擁有三個首都的國家。

南非地處南半球非洲大陸的最南端,有「彩虹之國」之美譽,陸地面積為121.9萬平方公里,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海岸線長約3000公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兩洋國家」。地處兩大洋間的航運要塞,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線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是歐亞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一、南非概況

1、熱帶高原之國

全國境內大部分區域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西北部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為高原,沿海是狹窄的平原。南非高原是北起撒哈拉的非洲高原向南延伸的終端。高原的東側外緣是陡峭的德拉肯斯山脈,山脈以東是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區。

南非氣候多樣,東北部德拉肯斯山脈沿海是亞熱帶氣候,西南部開普平原為地中海型氣候,東部高山有降雪的冬天,西北部沙漠乾旱炎熱,東西溫差大於南北溫差。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全國2/3以上的國土氣候乾旱。

由於周期性乾旱,南非只有1/4地區的河流全年有水,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兩條,林波波河與奧蘭治河。

2、人文多樣之國

南非人口5496萬。分黑人、有色人、白人和亞裔四大種族,分別佔總人口的79.6%、9%、 8.9%和2.5%。黑人主要有祖魯、科薩、斯威士、茨瓦納、北索托、南索托、聰加、文達、恩德貝萊9個部族,主要使用班圖語。白人主要為阿非利卡人(以荷蘭裔為主,融合法國、德國移民形成的非洲白人民族)和英裔白人,語言為阿非利卡語和英語。有色人主要是白人同當地黑人所生的混血人種,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語。亞裔人主要是印度人(占絕大多數)和華人。有11種官方語言,英語和阿非利卡語為通用語言。約8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

3、資源豐富之國

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 一。現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鉑族金屬、氟石、鉻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黃金、釩、錳、鋯居第二位,鈦居第四位,磷酸鹽礦、鈾、鉛、銻居第五位,煤、鋅居第八位。

根據南非礦業部統計數據,2011年已探明的礦藏儲量:黃金6000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1.8%,下同),鉑族金屬 6.3萬噸(95.5%),錳1.5億噸(23.8%),釩364萬噸(26%),蛭石1400萬噸,鉻31億噸(85%),鈾29.5萬噸 (5.5%),煤301.56億噸(3.5%),鈦7130萬噸(10.3%),鋯1400萬噸(27%),氟石4100萬噸(17.1%),磷酸鹽15 億噸(2.1%),銻2.1萬噸(1.2%),鉛30萬噸(2.1%),鋅1400萬噸(3.3%),銅1100萬噸(1.6%)。

礦業歷史悠久,具有完備的現代礦業體系和先進的開 采冶煉技術,是南非經濟的支柱之一。2014年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礦產品是出口的重要構成部分,2014年礦產品出口額約佔出口總額28%。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黃金、鉑族金屬和鉻生產國和出口國。鑽石產量約佔世界的9%。南非德比爾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和銷售公司,總資產200億美元,其營業額一度佔世界鑽石供應市場90%的份額,目前仍控制著世界粗鑽石貿易的60%。

4、非洲發達之國

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金融、法律體系比較完善,通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良好。礦業、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均較發達,是經濟四大支柱,深井採礦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約2954億美元。

製造業、建築業、能源業和礦業是南非工業四大部門。製造業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主要產品有鋼鐵、金屬製品、化工、運輸設備、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 等。鋼鐵工業是南非製造業的支柱,擁有六大鋼鐵聯合公司、130多家鋼鐵企業。近年來,紡織、服裝等缺乏競爭力的行業萎縮,汽車製造等新興出口產業發展較快。

能源工業基礎雄厚,技術較先進。電力工業較發達,發電量佔全非洲的2/3,其中約92%為火力發電。近年來由於電力生產和管理滯後等原因,全國性電力短缺現象嚴重。在開普敦附近建有非洲大陸唯一的核電站——庫貝赫核電站,發電能力180萬千瓦。

農業較發達,可耕地約佔土地面積的12%,但適於耕種的高產土地僅佔22%。農業、林業、漁業就業人數約佔人口的7%,其產品出口收入占非礦業出口收入的 15%。農業生產受氣候變化影響明顯。玉米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各類罐頭食品、煙、酒、咖啡和飲料暢銷海外。盛產花卉、水果,葡萄酒享有盛譽。

畜牧業較發達,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國土。牲 畜種類主要包括牛、綿羊、山羊、豬等,所需肉類85%自給。綿羊毛產量可觀,是世界第4大綿羊毛出口國。

水產養殖業產量佔全非洲5%。南非商業捕撈船隊有各種船隻500多艘。主要捕撈種類為淡菜、鱒魚、牡蠣和開普無須鱈。每年捕撈量約58萬噸,產值近20億蘭特。

5、貿易自由之國

南非實行自由貿易制度,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會員國。歐盟與美國等是南非傳統的貿易夥伴,但近年與亞洲、中東等地區的貿易也在不斷增長。2016年南非貨物進出口額為1608億美元。出口產品有:黃金,金屬及金屬製品,鑽石,食品、飲料及煙草,機械及交通運輸設備等製成品。主要進口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石油等。

6、三個首都之國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茨瓦內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人口約292萬;立法首都開普敦是南非國會所在地,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位於西南端,為重要的國際海運航道交匯點,人口約374萬;司法首都布隆方丹為全國司法機構的所在地,人口約75萬。

茨瓦內原名比勒陀利亞(2005年3月7日改名),是南非行政首都,位於東北部高原的馬加萊斯堡山谷地,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

開普敦是南非立法首都,重要港口,好望角省首府。位於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始建於1652年,原為東印度公司供應站駐地,是西歐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據點,故有「南非諸城之母」之稱,長期是荷蘭、英國殖民者向非洲內陸擴張的基地。現為立法機關所在地。

布隆方丹是南非的司法首都,位於中部高原,為全國的地理中心,四周有小丘環繞,夏熱,冬寒有霜。它最初為一堡壘,1846年正式建城。現為重要交通樞紐,南非奧蘭治自然邦首府。布隆方丹一詞,原意為「花之根源」。市內丘陵起伏,風景秀麗。

二、南非歷史概況

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後來南遷的班圖人。

1、荷蘭建立開普敦殖民地

1652年4月,荷蘭船長揚·范里貝克載著第一批153名荷蘭移民抵達好望角的桌灣,建立了南非的第一個荷蘭殖民地開普敦。

為了建立向商船供應產品的農場和牧場,荷蘭移民從好望角向內地遷移擴張,圈佔土著人的大片土地,驅趕當地的土著黑人勞動,自己成為奴隸主。這些荷蘭、法國和德國移民的後裔逐漸形成統一的種族,操夾雜法語、德語、馬來語和科薩語的荷蘭文方言,被稱為布爾人(Boer,意為「農民」),但其自稱為阿非利卡人(原意為非洲定居者)。至19世紀中葉,定居在南非的荷蘭移民後裔數量已經達兩萬一千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歐洲白人定居者中達24%。

2、英國佔領開普敦殖民地

1795年,法國軍隊入侵荷蘭,英國隨即佔領了法國和荷蘭的眾多海外殖民地,荷屬開普殖民地也被英軍佔領。在1814年—1815年的維也納和會上,英國在向荷蘭支付了600萬英鎊的補償款後,把開普地區據為己有。

3、布爾人建立共和國

19世紀30年代,英國人宣布開普殖民地的土地為「皇家土地」。1836年春天,大批對英國殖民政策感到不安和不滿的布爾人農場主們拋棄了自己的牧場、房子,駕著牛車,趕著牲口,帶著全部家當和奴隸,離開原先居住地開普敦,開始向南非內陸地區的大遷徙。大遷徙斷斷續續持續了4年,參加大遷徙的布爾家庭組成若干個自衛民團。

遷出開普敦的布爾人遷徙者分為兩路,一路向東北的納塔爾地區前進,於1840年在納塔爾地區成立了納塔利亞共和國。1842年,英國人以布爾人同受英國保護的土著酋長國交戰為由,在德班港登陸,於1843年包圍了彼得馬里茨堡,吞併了納塔利亞共和國。當地的布爾人不願意接受英國的統治,在老比勒陀利烏斯的帶領下,再次向西邊的內陸高原地帶遷移。第二路布爾人遷徙大軍則向北,一部分越過瓦爾河,與從納塔爾向西遷徙的布爾人會合,建立了幾個名為「共和國」的小殖民區,如萊登堡共和國、溫堡共和國。

通過同當地部落和土著王國的戰鬥,這些小殖民區最終在1849年合併,建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德蘭士瓦的意思為「越過瓦爾河」。其首都被命名為比勒陀利亞,以紀念帶領布爾人擺脫英國統治的老比勒陀利烏斯。老比勒陀利烏斯以布爾人的代表自居,出面和英國人談判,德蘭士瓦共和國的獨立在1852年獲得了英國的承認。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另外一部分布爾人留在了奧蘭治河以北、瓦爾河以南的地區,於1844年宣布獨立,並在1854年同英國簽訂《布隆方丹協定》,建立了獨立的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首都為布隆方丹。小比勒陀利烏斯幾次試圖吞併奧蘭治自由邦,統一布爾人國家,但是因德蘭士瓦內部的權利鬥爭而未能實現,所以南非得以維持兩個布爾人國家長時間並存的局面。

4、布爾戰爭

1867年,奧蘭治河地區發現鑽石。奧蘭治政府立即聲明,這一地區歸自己管轄。英國的殖民者極力反對,並陰謀策劃吞併兩個布爾人共和國的計劃。1877年,英國人出兵武力吞併德蘭士瓦共和國,這一行為激起了布爾人的武力反抗。1881年2月,布爾軍在馬祖巴山附近擊敗了1000多名英軍,迫使英國在保留部分權力的名義下,承認德蘭士瓦的獨立,並相互簽訂和約。1886年,在南非中部的約翰內斯堡地區,一位叫喬治·哈里森的澳大利亞青年在一次偶然機會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礦區。礦區以約翰內斯堡城為中心,向東南和西南兩翼擴展,形成了長約500公里的金弧帶,佔世界黃金儲藏量的1/4左右。這一重大發現鼓動成千上萬的歐洲殖民者潮水般地湧來。在接下來的四年中,殖民者組織了141家礦業公司,瘋狂地開採礦區的鑽石和黃金,獲得高額利潤。見此巨利,英國人和布爾人矛盾進一步尖銳。

1895年,英國政府秘密指示開普敦殖民總督羅得斯吞併德蘭士瓦。於是,羅得斯派遣一支裝備精良的800人軍隊,偷襲德蘭士瓦首府,同時事先策劃城內的英國僑民暴動作為內應。但是,這一機密被想與英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德國政府獲悉,並轉告德蘭士瓦政府提前做好準備。1896年1月2日,在克勒克斯多普城郊,2000多名布爾軍伏擊英軍,打死134人,繳獲所有英軍槍械。在這次慘敗後,羅得斯被迫辭去開普敦總督的職務。英國政府一方面用外交手段拆散德國與布爾國家的軍事同盟;另一方面加緊運兵到開普敦,對布爾人施加壓力。大戰一觸即發。

1899年8月,英國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密令與布爾人談判的代表提出解除布爾軍的武裝等要求。曾兩次打敗英軍的布爾統治者根本不能接受,相反,他們認為自己佔優勢,想趁英軍戰爭部署尚未就緒,打敗英軍。10月9日,布爾人統治者向英軍提出最後通牒,要求英軍在次日下午5點前撤走。布爾人恰恰中了張伯倫的計謀,因為英軍正是想借對方的先開槍來博取國際同情。10月11日,布爾人先向英軍開火,英國人正式宣戰,布爾戰爭爆發。

剛開始,英軍處於被動地位。1900年2月,英軍轉入大規模的反攻,在4個月內攻陷德蘭士瓦的首府比勒陀利亞。9月10日,英國政府宣布兼并德蘭士瓦和奧蘭治。但是,戰爭還在繼續,布爾軍在農村進行廣泛的游擊戰,迫使英軍採取野蠻殘酷的「三光」政策來反擊。

戰爭越來越走到盡頭,雙方傷亡慘重。布爾人幾乎全國成年男子都被動員當兵,土地缺少人手耕種,牲畜瀕臨絕種。英國則三易主帥,投入45萬軍隊,傷亡近10萬人,耗資2.23億英鎊。這種沉重代價使國內人民反戰情緒高漲,世界輿論也強烈地抨擊英國。年邁的維多利亞女王為戰爭日夜焦慮,憂心忡忡,女王最終於1901年1月病逝。

1902年5月31日,英國知道不能殺絕布爾人,便與其簽訂《弗里尼欣和約》,規定英國是布爾人的合法主權者,但承認布爾人的自由和財產,並撥款援助布爾人重整家園,設立自治政府。

布爾戰爭雖然以英國勝利而結束,然而,大英帝國卻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歐洲諸強幾乎一致譴責英國在南非的政策,英國被迫放棄外交傳統中的「光輝孤立」政策和「大陸均衡」政策,先後簽訂協議,成立「三國協約」軍事集團,更深地捲入到歐洲政治漩渦中,把自己捆上了「協約國」的戰車,為參與一戰進而遭受巨大損失埋下伏筆。

5、南非聯邦建立

1838-1906年,英國人與祖魯王國之間曾經爆發過多次戰爭,其中有10次重大戰役使納塔爾的英國人對鎮壓非洲人感到力不從心。而此時在阿非利卡人(布爾人的後代)上層出現了以博塔和史末資為首的一些親英派,他們主張兩種白人聯合起來,以便阿非利卡人能在英國的統治下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1905年,新上台的英國自由黨政府允許阿非利卡人通過大選在德蘭士瓦和奧蘭治重新執政,建立自治政府。1908年,阿非利卡人在開普殖民地的選舉中也獲成功。這樣,在四個殖民地中就有三個由阿非利卡人掌權。這時的阿非利卡人迫切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南非」。

對於戰後的英國而言,它也希望儘快從南非的礦業生產和對外貿易中獲得經濟利益,以達到長期統治南非的目的。因此,建立一個「統一的南非」是英國人和阿非利卡人雙方共同的願望。經過幾年的協商,在1908年10月,4個殖民地的代表在德班共同討論了建立南非聯邦的問題,並起草了憲法草案。1909年1月,英國議會正式批准了《南非法案》。1909年9月20日,英國愛德華七世批准了該法案。

1910年5月31日,南非聯邦憲法正式生效。從此,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四個殖民地合併為「南非聯邦」,以一個自治領的身份加入英國,英國女王為南非聯邦國家元首。

6、南非走向獨立

南非聯邦成立後,居住在南非聯邦四個殖民地的阿非利卡人達到60萬,遠遠超過英裔白人的數量。他們具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加爾文派改革教會)和語言(由荷蘭語演化而成的阿非利卡語)。這樣,各殖民地阿非利卡人的政黨就很快結成了一個政黨——南非黨,由路易·博塔任主席。

在1910年9月的南非第一次大選中,南非黨擊敗了英裔聯邦黨,在1911年11月正式成立了南非聯邦政府。英國授命親英的博塔出任首屆聯邦總理並組閣,博塔去世後由史末資接任直到1924年。從1924—1939年由赫爾佐格建立的國民黨與勞工黨聯合執政,1948年馬蘭領導的國民黨上台執政到1994年新南非的誕生。

南非最初以英帝國(後來是英聯邦)自治領的身份出現。它的主權和獨立是不完整的。直到1919年,南非聯邦代表出席了巴黎和會,它才第一次以主權、獨立和平等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1926年,根據英國《貝爾福宣言》,南非成立外交部,並開始在國際事務中行使一個獨立國家的權力。1931年,根據英國議會通過的《威斯敏斯特法》,南非議會於1934年通過了《聯邦地位法》,正式通過法律將南非的主權國地位確定了下來。之後,南非不僅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它的主權和獨立地位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和尊重。

1960年,南非退出英聯邦。1961年5月21日,南非國民黨政府頒布了《南非共和國憲法》。這是南非第二個大法,與1910年頒布的《南非法》相比,該法在內容和形式上沒有太大的變動,仍然維持白人種族主義的統治。1961年5月31日,南非共和國正式成立。

7、南非與西南非洲

18世紀前,佔領南非的荷蘭人曾對沃爾維斯灣進行過人文地理考察,由於沃爾維斯灣附近多鯨魚,殖民者便把這一海灣稱作鯨灣。1878年,英國殖民者佔領了該港。英國卻沒有進一步佔領西南非洲一帶海岸,以致被德國撿了便宜。

1883年,不萊梅商人阿道夫·呂德里茨到西南非洲南緯20°~ 28°之間的安格臘--貝肯地區登陸,用少量步槍和馬克向當地部落酋長換得35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並請求帝國政府的保護。

1884 年4 月,經俾斯麥授意,德國駐開普敦總領事通知英國南非殖民當局,呂德里茨所佔土地處於德國保護之下。德國在西南非洲建立了第一塊海外殖民地。而英國自認為對安格臘和好望角之間的西南非洲沿海地區均有合法領土要求。英德在非洲殖民地的矛盾首次凸顯。

1890年,英國同入侵納米比亞即西南非洲的德國簽署了劃分在非洲的勢力範圍的協議,英國承認德國佔領納米比亞,當時稱德屬西南非洲,但是沃爾維斯灣不包括在內,仍由英國佔領。

1910年,英國在南非的殖民地組成了南非聯邦,沃爾維斯也成為南非聯邦開普省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5年7月,英國訓令南非出兵佔領了德屬西南非洲。

1919年1月18日召開的巴黎和會,經過五個多月的激烈爭論,最終締結了凡爾賽和約。和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際聯盟盟約。它隨著凡爾賽條約於1920年1月10日生效。國際聯盟盟約第二十二條規定了對於德國的殖民地和奧斯曼帝國的屬地實行委任統治的處理原則。其中,國聯1920年12月17日委任南非統治西南非洲。當地人民不堪忍受南非白人的統治,先後爆發邦德爾斯瓦特人、雷霍博斯混血種人和奧萬博人的反抗鬥爭。

1949年4月,南非議會通過《西南非洲事務修正法》,將西南非洲作為本國領土對待,並推行種族隔離政策。

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簡稱人組黨)成立,開始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1966年10月,聯大通過決議宣布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

1968年,聯合國大會根據西南非洲人民的意願決定將西南非洲更名為納米比亞。

面對納米比亞爭取民族獨立鬥爭日益高漲,南非改變初衷,規定從1977年9月1日起,沃爾維斯灣不再屬於西南非洲,重新劃歸南非共和國開普省。沃爾維斯灣曾是南非在納米比亞的主要海陸空軍事基地,並派駐了大量殖民軍隊。

1978年9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成立聯合國過渡時期援助團協助納米比亞特別代表工作》的決議,即435號決議,要求終止南非統治,通過聯合國監督下的公民投票實現納米比亞獨立。在國際社會的一再敦促下,南非在納米比亞主權問題上的立場有所鬆動,但又鼓吹通過「多種族的制憲談判」在納米比亞搞 「內部解決」。

1985年南非又簽署「納米比亞自治宣言」,成立了由「多黨會議」組成的「民族團結過渡政府」。這一切都未得到聯合國及國際社會的承認。國際間關於納米比亞獨立的談判持續不斷。由於南非堅持「聯繫方案」,把古巴從安哥拉撤軍作為實現納米比亞獨立的先決條件,以及設置其他障礙,這些談判都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1988年5月,南非與安哥拉、古巴和美國在倫敦重開談判。同年12月22日,安、古、南三國在紐約簽署關於和平解決西南非洲問題的三方協議,同意從1989年4月1日起實施435號決議。

1989年,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制憲議會和總統選舉,人組黨獲勝,其候選人努喬馬當選總統。

1990年3月21日宣布獨立。就在南非種族隔離終結、新南非誕生的前夕,1994年2月28日午夜,南非將沃爾維斯灣歸還給納米比亞。

8、新南非建立

南非當局長期在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鎮壓南非人民的反抗鬥爭,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和制裁。1961年退出英聯邦(1994年重新加入),成立南非共和國。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國民黨領袖和總統後,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對黑人解放組織的禁令並釋放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主席納爾遜·曼德拉等黑人領袖。1991年,非國大、南非政府、國民黨等19方就政治解決南非問題舉行多黨談判,並於1993年就政治過渡安排達成協議。

1994年4-5月,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大選,以非國大為首的非國大、南非共產黨、南非工會大會三方聯盟以62.65%的多數獲勝,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非國大、國民黨、因卡塔自由黨組成民族團結政府。這標誌著種族隔離制度的結束和民主、平等新南非的誕生。1996年,在臨時憲法基礎上起草的新憲法被正式批准,並於1997年實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雲、雨和雪的關係嗎?
柴達木盆地氣候的「前世今生」,以前曾是廣闊水域……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