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飯,更要會養生,道教飲食養生法應該了解一下
飲食,並非吃飽肚子這麼簡單,其一個重要目標是人體的健康,而飲食養生是一切養生的前提和基礎。
《千金要方》云:「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葯忌者,不能以出病也。」食物進入人體後,經脾胃的運化和消化,使之成為可供吸收的水谷精微,而這些營養物質就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對於飲食的養生問題,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首先,應該「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食如飽中飢,飢中飽耳。蓋飽則傷肺,飢則傷氣,咸則傷筋,酸則傷骨。」意思是說,人們應在感覺到飢餓前吃飯,感到口渴前喝水,倡導多餐少食的飲食習慣,同時要注意每次的飲食量不能過多,正如《內經》中所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飽、過飢、過咸、過酸都會對人體的臟腑氣血造成影響。
其次,在飲食過程中要注意葷素搭配,應該多食蔬菜,少食肉類,不吃生冷、陳臭的食物。
第三,對於飲酒要求適量、適度。孫思邈認為,飲酒以藥酒為佳且不可過度。他說:「久飲酒者,腐爛腸胃,漬髓蒸筋,傷神損壽。」現代醫學發現,酒對胃黏膜刺激較大,增加肝臟的解毒負擔,同時過度飲酒會出現酒精中毒,嚴重者危及生命。
第四,飲食後不能劇烈運動,只可「行步踟躕」,緩步消食;情緒不能過分激動,切不可大喜大悲,否則容易出現血脈閉阻,反而不利於養生。
需要注意的是,孫思邈贊同「葯食同源」的思想,倡導食療。《千金食治?序論》中說:「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孫氏認為,大凡藥物,藥性剛烈狂暴,如果不注意劑量或者隨意使用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而食物則不然,可以排邪安臟、悅神爽志、滋補氣血。因此,孫思邈在兩部《千金方》中對果實、菜蔬、穀米、鳥獸等食物進行了描述,包括四氣五味、功效禁忌等。他說:「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味克五臟五行,自然之理也。」如果過度偏好,則導致五味不平衡,從而使身體出現「五味之傷」。
在日常的飲食過程中要注意食物搭配問題,飲食要根據個體體質進行適量調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飲食養生。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去道教第二十八福地煉金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祖師人間顯道法,你真了解葛玄祖師的神通嗎?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