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老祖宗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也創造了無數精美華貴的文物。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四羊方尊、長信宮燈、後母戊鼎等等,你一定也聽說過「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它的精美程度和藝術風采,讓所有人都折服不已。

在1969年的甘肅武威縣,當地公社組織村民備戰備荒挖掘防空洞。有一個村民一鋤頭挖出一塊堅硬的石頭,仔細刨開上面的灰塵一看,竟然是一塊磚頭。這種荒郊野地怎麼會有磚頭呢?村民感到好奇,立即喊來公社其他人共同挖掘,沒想到在附近找到了一截牆體,進而發現了一個墓室。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當地的幹部聽說後,帶上武器和馬燈進入墓室,竟然找到了各種隨葬品。雖然當時的文物保護意識沒有現在這麼好,但當地村民的集體觀念非常強,他們認為發現的隨葬品都是屬於國家的,不能變賣,更不能損毀,必須上報給國家。於是,這批文物都被保護起來,「馬踏飛燕」就是其中一件,但並沒有引起重視。

第一個發現國寶價值的是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他第一眼看到「馬踏飛燕」就為之折服。它三足騰空而起,只有一足踩在飛燕之上,如同風馳電掣地疾行,又像要騰空而起,馬化為龍。馬的神態栩栩如生,齜牙咧嘴正在發力狂奔,而下面的飛燕在驚恐地回望。更為驚奇的是,雖然整個銅器並不重,只有七公斤多一點,主要重量都在龐大的馬身上,但很平穩地站在細小的飛燕上。這說明,早在東漢時期,工匠們已經掌握了重心平衡的原理。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當時郭沫若就表示,這件文物價值連城,如果帶到北京會引起轟動。專家就是專家,一眼就看出了它的巨大價值。後來,「馬踏飛燕」在北京參展後,一飛衝天,一鳴驚人,造就了無數輝煌。它入選過歷史教科書,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更是在1983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2002年被確定為首批禁止出國的文物之一。

馬踏飛燕的巨大文物價值被發現,現在成為了甘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穿越千年而來,吸引了廣大的遊客,是該館最為重要和最拉風的文物。然而,它的身上還蘊藏著很多未解之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名字之謎。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由於該青銅器上並沒有銘文,所以不能以銘文而命名。按照考古界、文物界的說法,從來沒有將它稱為「馬踏飛燕」,而是叫作東漢銅奔馬。這個名字當然沒有一點錯,完全符合年代和文物的特徵,但太過於中規中矩,並不能展現國寶的風采。

一直有傳說是郭沫若先生給它取的名字,但根據甘肅省文物局的老同志回憶,在當年將文物向郭沫若介紹的時候,就已經使用了「馬踏飛燕」這個稱呼了。因為這個名字太過於傳神,連對文物命名相當熟悉的郭沫若先生,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而是欣然贊同。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熟悉的名字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地上的小鳥並非燕子。最重要的理由是燕子的尾巴是分叉的,而這件青銅器上小鳥的尾巴並沒有分叉。因此,有人提出根據《東京賦》中「龍雀蟠蜿,天馬半漢」,這匹馬應該是天馬,而小鳥其實是龍雀,所以這件文物應該叫做「馬超龍雀」。這個名字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最準確的命名。

後來,又有人搬出很多論證,這件青銅器又有過 「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 「飛燕騮」、「凌雲奔馬」等等名字。可能,它在無意之間,已經創下了最多名字文物的記錄,這也充分說明東漢銅奔馬深受民眾喜愛。

農民一鋤頭挖出國寶,據說是郭沫若為它命名的,卻誤會了幾十年

其實,從學術上來說,它的名字已經確定,只是為了更好地推廣和傳播歷史文化,可以給它再取更為形象生動的名字。至於叫什麼,並不那麼重要,您有更好的名字也可以留言,我們一起給國寶命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藥鋪門前懸掛兩件東西,一件是葯壺,另一件讓人想不到
生下了皇子的三位宮女,為什麼在史書中被一筆勾銷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