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激烈的一擊,《光美》初期的探索

激烈的一擊,《光美》初期的探索

作者:煌言

封面: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第2話2004年2月8日放送,一般家庭收視率7.1%。第3話2004年2月15日放送,一般家庭收視率8.4%。

【本周的光之美少女雜談?黑版】

第三回 《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第2、3話雜談

第2話2004年2月8日放送,一般家庭收視率7.1%。

同一周的星期日:

7點整放送《怪傑佐羅利》第2話4.2%,7點半放送《爆龍戰隊暴連者》最終話7.9%,8點整放送《假面騎士劍》第3話9.1%,9點整放送《金色的卡修!!》第43話9.8%,9點半放送《鐵臂阿童木》第43話8.4%,19點半放送《海賊王》第180話12.8%。

同一天的東映御三家:

腳本階段的暫定題是《恐怖的大停電》。一開頭,渚沙和穗乃香的班級在選舉委員,有兩個同學在講台上唱票畫正字。全程黑板上出現的候選人,總共就4個姓氏,其中美墨和雪城這當然是主角光環的2人。最後是雪城同學以壓倒性優勢當選,美墨同學從頭到尾在全班得了2票 ,可能就是志穗和莉奈投的 。

那另2個競爭對手姓西澤和高橋,這就取自本片製作局朝日放送電視台的製片人西澤萠黃,和廣告代理商旭通第企的製片人高橋知子。很明顯是《小魔女DoReMi》系列的優良傳統,以前的連載中也說過的這2人,都是從《小魔女DoReMi》系列的時期一直在任的製片人。

上一話是初回,在高密度地把主要人物和元素等大線索趕緊拋出來,這一話就開始能夠有空間塑造一下主角二人的校園劇日常了。渚沙和穗乃香所在的這個佩羅涅學園,名字原意其實就是義大利的城市維羅納的名字。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發生的那個地方,將來第37話她們倆扮演舞台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段劇情,基石就是這樣在企劃階段鋪上了。

渚沙和穗乃香的班主任良美老師也初次登場。前面的西澤和高橋一般在大友眼裡不出名,所以大概出現名字還比較隱晦,這個良美老師就明顯得多了。還記不記得當年的順一老師?好吧我知道你只記得關老師和行老師(雪老師)了。順便看這個稱呼是挺有意思的,一般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當然稱呼老師叫姓氏吧,何況是日本人。可是從頭到尾片中總在稱呼為良美老師對不對。

聲優永野愛,也是東映動畫御用的美聲聲優。1997年時在經歷5年壽終的《美少女戰士水兵月》系列的後番組《甜心戰士F》出道,出道就是主演,在這波操作上是後進者諸如德光由香和小清水亞美的大前輩。1998年在《甜心戰士F》的後番組繼續出演,1999年移到小女孩動畫的另一個東映動畫專屬檔,就是星期天早晨8點半這個。在《小魔女DoReMi》系列連續4年出演長期角色,就是主角組的死對頭玉木麗香,順帶著還兼任出演複數個角色。

同時期也是從1999年開始的連續4年間,在《數碼寶貝》系列也是連年都有出演,並且也是兼任出演複數個角色,代表角色是《數碼獸大冒險》的妖女獸和《數碼獸馴獸師》的李小春。接著2003年在《明日的娜嘉》依然有份,2004年起在初代Q娃的2年間出演良美老師這種長期角色,而且第2年起又開始兼任。2006年《數碼寶貝》復活,在《數碼獸拯救者》接著有份。再到2007年起連續2年間,終於成為了Q娃出演秋元小町,這是大友熟悉的形態,而且依然兼任出演複數角色。

以上舉例的各種角色,聲線各不相同,如果不知道聲優姓名的前提下,普通是很難聽出來的。是惡女能演,女神也能演,蘿莉能演,大姐姐也能演。演技過硬,聲線廣泛,不世出的人才。

渚沙去理科實驗室找穗乃香,這時兩人還是跟陌生人差不多的,稱呼美墨桑和雪城桑。這段劇情就3個要點,第一是展現科學女王穗乃香的謎之科學力,穿著白大褂的穗乃香完全就是一副《科搜研的女人》的模樣。

第二是繼續玩具廣告,上回教了用手機變身,這回教具體卡片怎麼玩。這裡萬代方面的玩具設計意圖很明確,在東映動畫方面不贊成打架用卡片刷武器的前提下,那就設計成滿足小女孩玩娘親遊戲的潛意識願望。小女孩容易喜歡模仿母親做照顧孩子的行為,這也是小女孩玩具市場自古以來的套路。

第三才是真的要點,表現兩人經過上周事件後的反應。渚沙是偏向於悲觀的態度,穗乃香是偏向於樂觀的態度,這種圖式後來在《Yes!光之美少女5》中,夢原望美和夏木玲的身上也再用了一次。

光之園的景象,這段原畫的作畫者是佐藤元。他女兒那年剛好開始上小學一年級,是穗乃香的腦殘粉,不過學年是4月份開始所以這一話放送時還算幼兒園小女孩。另外穗乃香的奶奶第一次正面露臉,這時的演出上就一種霸氣側漏的表現了,從頭到腳都在接近直白地說這個操著野澤雅子聲的老太太身上要有戲。

本回劇情的一大事件是皮薩德把吸塵器變成扎肯那,後來還切斷電梯的纜線,一電梯的人面臨掉下去喪命的危機。這大概能說是Q娃史上最大危機事件,因為關鍵就在於有木有現實性和現實感,舉另一個例子。

哪怕不說多少年前的歷史,就比如過去我們講《咯咯咯的鬼太郎》誕生的一波三折,區區50多年前的故事讀起來除了「歷史」兩個字外也沒什麼實感。但是3年5年前的什麼所謂老番舊番,或是在電視上看過國語配音版的那些童年回憶,讓你體會到的「時代的眼淚」這一感受要遠遠深刻,這就是因為現實感。

雖然這類超級英雄題材的片子中,少不了什麼世界征服、地球毀滅、時間停止這些聽起來不得了的大事,但是性質完全不一樣。這回的表現則是,電梯的纜繩斷了,電梯就要掉下去了,裡面的所有人將會喪命,而且還描寫了電梯內人們的反應和喊叫,再而且電梯內還有主角的親友。這種可以近在身邊近在眼前的危機,給觀眾帶來的實際緊張感程度,比起地球毀滅那種大事都會完全不同。

你可以看到哪怕整整這15年中,這一話出現這種情況和場景,在整個Q娃系列都是罕見的特殊的。這就是初期一種嘗試期的現象,圍繞「日常」「身邊」這些企劃階段明確的關鍵詞,來摸索可能的表現形式留下的痕迹。但是果然還是存在對小朋友過於刺激的隱患,以後自我修正自主規制,不再多搞了。

黑Q娃出招時,這一連串完整動作,已經完全就是標準的騎士踢。這裡要說劇情末尾當事件已經解決,扎肯那也恢復成普通吸塵器以後。只見在商場里正常作為商品的這個吸塵器上,還留下有踢在扎肯那身上形成的那個鞋印,還專門給個特寫鏡頭。這一小段場面是西尾大介故意在玩的,他想體現出一種開放式模糊處理。

就是兩個Q娃的這場戰鬥,有木有被人察覺到呢,不明確說但是要表現出這個可能。包括前面電梯下墜時和事件解決後,同步都有在穿插描寫電梯內那些乘客的反應啊表情啊,也是出於這個宗旨。於是西尾還專門跟本回的演出家山吉康夫交代一句,最後記得讓吸塵器上留個鞋印,順便還能產生一種彷彿電影的餘韻感呢,謎之美學。

山吉康夫我們以前也講到過,在Q娃出現之前,他已經在星期天早上8點半這個檔的演出輪班陣容中幹了11年了。80年代是擔任《金肉人》系列導演的老將,70年代在《魔神Z》《大魔神》《UFO機器人 古連泰沙》系列三部作的演出陣容中,是東映動畫的動作戲老牌演出家。迎來Q娃後又幹了3年,2006年9月病逝,享年64歲,遺作是2006年10月放送的《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Splash Star》第36話。

當時已經完成了第36話的分鏡和部分演出作業,還沒有徹底殺青,剩餘的演出作業由矢部秋則臨時打破輪班體制緊急接手。矢部也是以前在講《小魔女DoReMi》系列時講過的人了,他與前輩山吉的交情從《金肉人》開始,在Q娃出現之前,他也已經在星期天早上8點半這個檔幹了17年了。

第3話2004年2月15日放送,一般家庭收視率8.4%。

同一周的星期日:

7點整放送《怪傑佐羅利》第3話3.0%,7點半放送《特搜戰隊刑事連者》第1話7.6%,8點整放送《假面騎士劍》第4話9.1%,9點整放送《金色的卡修!!》第44話9.1%,9點半放送《鐵臂阿童木》第44話9.1%,19點半放送《海賊王》第181話11.8%。

同一天的東映御三家:

腳本階段的暫定題是《新任教師來了》。川村敏江初次擔任Q娃作畫監督的一回,這件事是本回的重點(西尾自稱)。

佩羅涅學園的校長和教導主任也終於登場了,兩人在設計時的原型都是上世紀的老片里,電影啊電視劇里常見的那種大致形象。不過校長對應老片中的不是校長的形象,而是那種公司老總的形象,還不是稻上晃直接設計成這樣的,是西尾先畫了個輪廓頭像再遞給他。

渚沙第一次去穗乃香家見家長,穗乃香的屋子裡擺的相片,她的偶像布雷克斯頓博士,設計的原型是愛因斯坦。見家長前還又是一段設定說明時間,穗乃香對梅普露和米普露的一句問得好,為什麼你們又是變成手機的模樣,又是變成玩偶的模樣?那當然是因為……要生產玩具。家長野澤奶奶來了,又是挖坑時間。她很明確地見到兩個手機了,還明確指出來你們這是情侶裝了,最後走之前還對渚沙扔下一句穗乃香就交給你了。

後半集的打架部分,有一個場景是描寫白Q娃被直擊中腹部,然後表情直觀表現很痛苦,並且站不穩了單腳膝蓋著地。這在當時是個大事件,如今Q娃這麼年多了激烈的動作戲也早就已經不少,但是一般這個方向性是表現打架的激烈性,而不是直觀去描寫疼痛感來傳達給觀眾。

這次也是作品初期嘗試期摸索階段所留下的痕迹,雖然打人不打臉這條綱領最開始就有,但是經過這次實驗性的演出後來便進一步具體化和明確化了。堅決不能(不敢)製作殘酷感到某種程度的影像,至於這所謂某種程度又是個什麼程度,那就真心沒法量化了玄學了。

【本周的東映動畫史拾遺】

東映動畫的商標為什麼是佩羅貓(後篇)

東映漫畫祭也不是一開始就叫東映漫畫祭,這中間經過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56年創立後的7年間,東映動畫還是在專心研發麵向一般家庭的長篇原創動畫電影的,這家企業的形象和目標也還是「東洋的迪士尼」。第二階段從1963年開始,東映漫畫祭的形式誕生了,不過這也只是東映動畫大變革的環節之一。變革的導火索當然是這年自《鐵臂阿童木》出現後,引發動畫行業的一連串地震,東映動畫也丟掉了所謂東洋迪士尼的不切實際的理想,跟母公司一樣徹底根據國情走經營至上主義了。東映漫畫祭的形式初期也不穩定,第三階段要到再過6年後,「佩羅貓」也開始逐漸成為了東映動畫的代名詞。

1963年以前,東映動畫還在專註於研發一般家庭向長篇原創動畫電影的時候,基本上保持一年完成一部作品的節奏。當東映漫畫祭的形式開始出現時,原本以東洋的迪士尼為目標的東映動畫,倒也不是立刻徹底放棄了這一理想和野心。在一路狂奔向少子化老齡化的日本這個國度,東映動畫的這個路線還是堅持到了1983年之後,期間安插在東映漫畫祭之中上映。東映漫畫祭每年2到3次,平均每次約3到6個影片,合計一年間就可能到10至15個作品,東映動畫的主力長篇原創動畫電影就放在其中之一。

1969年東映動畫的主力長篇原創動畫電影,是以歐洲民間故事為原作改編的《穿靴子的貓》,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作家夏爾?佩羅曾把它正式寫成童話故事。佩羅的童話集與《格林童話》有很多重複的收錄故事,諸如《灰姑娘》《小紅帽》《睡美人》這些從小聽的童話故事。在中國大概是格林這個名字更有名,在日本則多是佩羅版流傳更廣,佩羅的時代也比格林的時代早一個多世紀。

東映動畫製作的這個《穿靴子的貓》放在1969年春假檔期的東映漫畫祭上映,因為要給當主角的貓起個名字,於是乾脆起名叫佩羅。監督起用矢吹公郎,他本是與動畫無關的東映京都攝影所出身的,實景影視作品的演出家。被東映集團內部安排調任到東映動畫後,在東映動畫最初的電視動畫《狼少年肯》初期就正式出道,在前一年1968年剛剛有了映畫監督的經驗。

上世紀在中國大陸的電視上見過的東映動畫各名作中,年代最早的當屬《聰明的一休》了。這是持續放送了7年差一個季度的電視動畫,在昭和時代這種收視率至上主義時代的瞬息萬變險惡環境下,是東映動畫最長壽的片子,矢吹擔任本片的系列導演。另外60年代時宮崎駿還在東映動畫,就在《穿靴子的貓》的原畫班子中,還為宣傳影片而在報紙上連載的漫畫版作畫。

60年代末那時在日本市場是動畫的寒冬期。《鐵臂阿童木》出現後,60年代中期確實帶起過一波風潮,但是很快就弊病暴露無遺,1968年剛剛徹底熄火了。手塚治虫模式完全無法解決,屬於勞工密集型的動畫產業在日本一旦進了電視界後,第一手直接收支註定赤字的本質。因而就必須依賴商品化事業,做角色生意來額外填補回收成本,接著角色生意速興驟亡的本質也暴露,大起大落的危機就跟著傳染蔓延到多個行業。

到了60年代末該醒的都醒來了,一時期跟動畫扯上關係的營業在各行業就成了刺蝟,動畫的生產前線本身也陷入需求急劇減少、規模迅速萎縮的危機。唯一的安慰大概是在不虧錢不正常這一惡性體質方面,還有(動真格的)特攝給動畫墊個底。下一個給動畫行業打入一針雞血的是《虎面人》,要到1969年10月新番才登場,1970年才真正火起來,所以1969年春天就夾在這中間的時期了。

1969年春假檔期的這次東映漫畫祭,也是可上映的作品處於緊缺狀態。總共上映了5個影片,除了《穿靴子的貓》是80分鐘的長篇電影以外,其他4個都是一集電視動畫程度的短篇。其中3個就直接是電視上的東西抽取一話拿到電影院再次上映,再其中2個根本就不是東映集團生產的片子,更是拿來湊數的。

《穿靴子的貓》就成了這次東映漫畫祭唯一的主力作品,不料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反響。首先錢是足夠塞滿票房了,堵住了資本家的嘴。然後國家政府強推這片,東京地方政府也強推,教育界在強推,家長協會也在強推,還殺到莫斯科電影節去了。這讓東映動畫出乎意料地大大威風了一把,開始將《穿靴子的貓》視為公司的一大代表作。

1963年東映漫畫祭這種形式誕生之後,一開始沒立刻叫這名字,而是每次五花八門換著來。比如帶「漫畫」的就叫漫畫大行進、漫畫大遊行,帶「祭」的就叫東映兒童祭、東映孩子祭。1969年春的那一次,正好總標題叫了東映漫畫祭,經過這次揚眉吐氣後,從此決定了以後每回都固定下來叫東映漫畫祭,打造成一個品牌。

僅僅3年後《穿靴子的貓》就出了續作,這時就已經不是寒冬期了,日本處在「變身風潮」的鼎盛期中,本片與完全新作的劇場版電影《假面騎士對修卡》共同作為這次東映漫畫祭的主力作品。監督起用同樣在1963年於《狼少年肯》出道為演出家的勝間田具治,就是那個後來過了古稀之年還在演出前線幹活的東映動畫大佬,連Q娃他都參加過。

再過4年又出第三作,監督起用東映動畫的小女孩動畫片的王牌演出家設樂博,就是那個西尾大介、佐藤順一、貝澤幸男等他們這些第一期東映動畫研修生的師父。東映動畫的原創長篇動畫電影像這樣接連製作續篇可是異常事例,佩羅貓也成了東映動畫的吉祥物,定為公司的商標圖案。

進入平成時代後,以漫畫映畫來稱呼動畫的用語已經過時,日本也完全成為少子化的土壤了。所以順帶著的東映漫畫祭也改叫了東映動畫節,主要靠著《龍珠Z》稱霸一方,到新世紀初也終於消失。最後一次冠以東映動畫節名稱的上映在2002年暑假檔期,票房收入只有4億日元,此後東映總算徹底放棄了這種為孩子而設的電影節形式。

關注日本動畫電影還逛2ch的應該能見過,2ch有專門以動畫電影的商業成績票房收入為主題的專樓。近年已經越來越知名度高,也吸引眾多海外情報搬運黨了,當年開第一棟樓的契機,就是最後一次東映動畫節那個衝擊性的4億日元低票房收入。

東映動畫節的名稱雖然已經撤銷,但是畢竟檔期擺在那裡,每年春假和暑假各一次兒童片電影的傳統,東映從未停止過。說到這裡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如今每年春的Q娃電影,每年夏的皮套人電影,就是這一路線的歷史沉澱。並且夏季也是複數影片捆綁並行上映,買一張票看2個電影。

2015年秋天的Q娃劇場版嘗試開啟3個影片並行上映的形式,並且此後兩年繼續了實驗性小短篇並映的形式,也都是在找回東映漫畫祭留下的記憶。2019年在春假和暑假之間,東映又剛剛在黃金周檔期動了把這個名稱撿起來玩情懷的心思,不過上映的作品是比較沒人權的,後面的事這裡就不多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孤單的少女與無知的神明少女,「我想要成為你的特別」
《莉茲與青鳥》:波瀾的青春之中所蘊藏的秘密情愫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