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山律:若修世間禪定,雖經上界,終還生死,未有出期

南山律:若修世間禪定,雖經上界,終還生死,未有出期

選自良因法師導讀《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別行篇》

第四課 出家宗致

甲一、出俗本意-乙五、出家已行凡福行

「若修世禪,緣色緣心。

雖經上界,終還生死,未有出期。」

若修世間的四禪八定,如色界、無色界的禪定,修行的方法或是緣色、或是緣心。「緣色」就是觀呼吸,或者觀佛像、觀光明相等;或者耳朵聽聲音,專註在聲音上,這是聲塵,也是屬於色法的一部分;所以緣色就包括緣著色聲香味觸這外在的五塵,為我們的所觀境。「緣心」就是看好自己的念頭,這是制心止。修世間的四禪八定,或者緣色,或者緣心,雖然只要得到禪定,死後就可以經歷上二界,可以投生到色界或者無色界,壽命很長遠,但是「終還生死,未有出期」,沒出三界,終究還是要回來流轉生死,沒有出期,究竟白忙一場。

所以有的人修禪,往往就只是修世間的禪定,隨著他的定功加深,很容易就耽著在這上面,就像經典中說的:為三昧酒所醉。他沉溺在三昧的快樂當中,就像一個人喝醉了酒一樣不想出來了。有的念佛人,越念心越安定,很安詳快樂,但他的第六意識卻越來越懶惰。雖然念佛還是很精進,但是他的第六意識越來越不想動,不想多思惟佛法,起正念觀照,就只想一直念下去,這時完全就只是在修定。不要說出世的智慧,有時候甚至連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信願都不具足了。

蕅益大師說:「若無信願,縱使將此名號作個語頭,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一般,亦萬無一得生凈土之理。」不能了生死啊!所以禪修時要注意,既要修止,也要修觀。不要因為平常的生活紛紛擾擾,心很忙亂、很累,一坐下來,可以徹底地休息,這時,第六意識就不想動了,就只是修定,或者觀呼吸、或者制心止,看著這念心,然後就以為我這時就是與自性相應了,實際上就只是個制心止。這樣長時間下去,雖然定力會增加,但死後生天,即使壽命再久,終究還是墮落,沒有出期。所以這也是修行中的陷阱,我們修念佛的人也要注意。

因此蕅益大師說:「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不得生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慧行,必須要透過智慧的觀察抉擇才能夠生起,例如:觀修極樂世界的功德、觀修娑婆世界的苦等等。就算不能觀修,最起碼也要透過誦經,讀誦凈土的經典,在誦經的過程中,不只是念文,還要不斷地隨文入觀,這樣也多少可以取代觀修。長時間的熏習,慢慢地才能止觀雙修,才是真正的修禪。

而這裡所說的修禪,只是純粹修定,很多人卻很喜歡這樣的修定。甚至有的人在修定當中,更期盼能夠發起感應、神通,這樣的發心就更下劣了。最後「終還生死,未有出期」,這通常是重視行門用功的人,容易誤入的陷阱,修禪到最後只是修凡福行。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網路,由玉泉禪寺校編髮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南山律:出家不明信智二門,則形心混俗,愚昧於法
對智明行,通途增數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