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走出去,與南亞職業教育牽手

走出去,與南亞職業教育牽手

編者的話:

日前,在第三屆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研究國際研討會上,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發布了《「一帶一路」職業教育研究藍皮書·南亞卷》,這也是全國第一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藍皮書。近年來,我國與南亞國家間開展的職業教育合作不斷加強,一方面為「一帶一路」倡議下雙方的國際合作以及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和相關技術服務支持,另一方面,也不斷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縱深發展。此次發布的藍皮書,重點聚焦代表性較強的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和孟加拉國四個國家,梳理四國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現狀,提煉出共性問題,並對未來我國與南亞各國的職業教育合作提出策略性思考。本報摘編了藍皮書中的共性問題和合作建議部分供讀者參考。

近年來,南亞各國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並將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提升人力資源水平的重要戰略。但由於受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各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依然面臨著許多共性問題。此外,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南亞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中國與南亞各國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也將持續受到多方關注。

南亞國家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共性問題

南亞國家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共性問題,集中體現在職業教育地位較低、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職業教育質量有待提升和職業教育管理亟須改進等四個方面。

職業教育地位較低。南亞國家的學生(斯里蘭卡除外)要接受職業教育,基本前提是要完成8年義務教育。但由於南亞國家學生義務教育普及率較低,大約有2.38億的勞動力只具有小學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導致大量學生難以進入職業教育機構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造成南亞國家職業教育發展陷入「兩難」格局,一方面,受亞洲「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等傳統思想影響,許多能夠接受正規職業教育的學生並不專註於獲得職業技能,不願意在企業的技能崗位上工作,他們傾向於在政府部門工作或成為「白領」;另一方面,對接受正規職業教育有真正需求的學生,卻因未能完成8年義務教育而無法獲得接受正規職業教育的機會,這些學生主要包括貧困地區群體、農村地區群體和女性適齡群體。「兩難」格局導致了南亞國家職業教育應該具有的社會功能和個體就業技能提升功能難以充分發揮,不僅影響了職業教育促進社會公平與平等功能的發揮,也難以為南亞國家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支撐。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2017年,我國人均GDP超過了8800美元,而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的人均GDP分別為1940美元、835美元和1517美元。不僅遠遠落後於我國,也難以與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相比肩。經濟發展水平的相對落後導致南亞國家用於發展教育事業的經費相對欠缺,加之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用於發展職業教育的經費更是「捉襟見肘」。其中,孟加拉國用於發展職業教育的經費支出僅占教育總支出的1.5%—2.5%,尼泊爾用於發展職業教育的經費僅占教育總預算的1.2%和政府總預算的0.2%,印度和斯里蘭卡,雖然沒有權威的官方統計數據,但據相關專家學者估計,其所佔份額也不容樂觀。

職業教育質量有待提升。質量偏低是南亞國家職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共性問題,問題的根源之一在於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水平不高。而這又是由職業教育師資選拔和任用存在弊端、師資培訓存在缺陷造成的。由於缺乏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培訓指導方案,職業學校的教師通常只能接受有限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培訓,能力本位等先進教學方法培訓嚴重缺乏,從而造成職教師資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後。由於企業實踐經歷並非是成為職業教育機構教師的一項必要條件,職業教育領域的教師普遍缺乏實踐技能。目前,印度和斯里蘭卡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國家職業資格框架,按照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的設置和要求,基於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將持續開展和推進。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這兩個國家的職業教育師資質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職業教育管理亟須改進。南亞國家的職業教育管理水平亟須提升。一方面,就職業教育管理機構而言,職業教育發展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職業教育政策出台程序的正義性有待加強,對於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職業教育財政撥款等關鍵議題,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針對性也有待加強。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管理機構與產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聯絡與溝通機制有待完善。南亞各國都意識到了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的重要性,但是系統在基本設置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建設進度比較緩慢。目前,印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等國已成立了國家技能開發部門、行業技能協會,以此作為連接職業教育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機構,探索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提高系統運行的成效。

中國與南亞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的建議

開展國際合作,推介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南亞各國職業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學生技能訓練有效性較低等問題。在提高人才培養的市場針對性、提高實踐教學有效性方面,可以向南亞相關國家交流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特別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經驗。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受到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認可,職業院校可以通過境外辦學或指導的方式將校企合作內容、形式、人才培養模式及體制機制等經驗向南亞國家推廣。境外辦學是向南亞國家推廣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經驗的有效方式,也是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直接培養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針對性的有效方式,如青島電子學校結合尼泊爾電子電氣的發展需求,在尼泊爾建立分校,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與斯里蘭卡職業技術大學合作建立中斯絲路工匠學院,為當地培養急需的技術工人。但境外辦學要遵循適應性、有效性與融合性原則,準確把握境外辦學定位,開設與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專業,提高適應性;積極組織或者委託第三方對境外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進行評估,提高辦學的有效性,只有這樣,境外辦學才能行穩致遠。

與當地中資企業合作,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目前,已有大量的中資企業在南亞地區投資,且投資數量和規模在不斷增大。但通過對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中資企業的調研發現,企業發展急需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而當地工人的技能水平較低,難以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企業不得不從國內派遣工人赴當地生產,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從用工成本角度看,中資企業需要技術技能水平較高、懂得企業管理的當地技術工人,但當地職業院校受師資、設備等條件限制,難以培養出中資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因此,我國職業院校要積極與在南亞國家開展業務的中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企業在當地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根據企業在南亞發展的需求開展相應的業務指導和培訓,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和支撐。

積極開展與南亞國家的職業教育體系比較研究,推動國際職業教育體系和資格互認。職業教育體系和資格互認是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南亞國家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成就認同度較高,派遣留學生、開展教師交流等合作的意願強烈。但由於各國職業教育體系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在學歷文憑和資格互認方面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在孟加拉國職業教育體系中,學生在修完十年級的課程之後進入職業技術學院進行4年的文憑課程階段學習,學業結束後獲得工程文憑,獲得畢業文憑的累計受教育時間為14年。而在我國,學生在十二年級後進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獲得畢業文憑時的累計受教育年限為15年,雙方文憑獲得者受教育年限不對等。目前,來中國的孟加拉國留學生是在該國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完2年後的學生(即累計受教育12年),他們首先接受一年的語言培訓,第二年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在中國累計學習3年獲得專科畢業文憑。學生學業期滿回國後文憑如何認證,孟加拉國尚未出台相應的管理辦法,雙方需要探討學歷互認的有效機制。類似問題在中國與南亞其他國家之間也同樣存在。因此,當前我們應加強國家之間的職業教育資格體系、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體系的對等研究,推動國際間職業教育體系和資格互認。

(作者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8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書育人是大學的天職
技術風行,教育學理論落伍了嗎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