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美軍航母聞名喪膽的裏海怪物,如今被棄荒野,處境令人唏噓
蘇聯在研究地效飛行器方面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當進入60年代後,蘇聯開始加大地效飛行器的研發力度,從這時候開始,蘇聯的地效飛行器開始往大型化發展,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就是70年代中期首飛的小鷹號地效飛行器。
注意小鷹號比較另類的貨倉,整個機頭連帶著升力系統發動機向右側打開,可以搭載數輛輕型裝甲車輛實行登陸作戰。其機頭搭載了兩台NK-8系列渦噴發動機,這兩台發動機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升力,其次是提供一部分巡航動力,真正的巡航發動機還是依靠垂尾上方的KN-12渦槳發動機。
而進入70年代末期的時候,蘇聯開始了更大飛行器的研發,這就是著名的裏海怪物。裏海怪物一共搭載了10台發動機,前8台負責強化升力並且提供部分動力,垂尾上方兩台發動機作為巡航發動機使用,布局跟小鷹基本差不多。
裏海怪物最大起飛重量超過500噸,得益於其地效應,其最大裝載能力約為300噸,和烏克蘭的安225差不多,但是其比安225更安全,也更廉價更高效。
有趣的是很多人把蘇聯的「花尾鴿」地效飛行器當成了裏海怪物,兩者雖然在布局上差不多,但是裏海怪物體積比花尾鴿要大的多,而且最重要的是裏海怪物和小鷹一樣,以運輸為主,而花尾鴿從建造之初就被定義為反艦型武器。
花尾鴿地效反艦飛行器搭載了3具雙聯裝SS-N-22反艦導彈發射器,在700公里每小時的航速下,以超低空突防,絕對是當時美軍海軍艦隊的噩夢,如果以裏海怪物和花尾鴿搭配進行反艦登陸作戰的話,就連美國都會感到膽寒。
最終由於蘇聯的解體,一系列大型地效飛行器全部都下馬。其中就包括了花尾鴿和裏海怪物。
近日,就有俄羅斯網友在工廠附近拍到了第二架花尾鴿的半成品,整個機身已經全部完工,和第一架花尾鴿不同,第二架沒有安裝反艦導彈,原來搜索雷達的位置也變成了類似艦橋的乘員艙,應該是傳聞中的搜救型花尾鴿。而如今只能在工廠裡面風吹日晒,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矢量發動機好處多多,我國已研發成功,為何不全面換裝?
※瘋起來盟友都打?美國再次揮舞大棒,這次目標不是俄羅斯
TAG:戰爭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