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適: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

胡適: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

東方君按今天是胡適先生誕辰127周年。

胡適,是一個爭議頗大的人。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推動者,胡適以「八不主義」掀起了五四時期的白話文改革,他對學術界破舊創新的歷史功績不可抹殺。但其政治主張,以及哲學思想和學術上的建樹則一直受人詬病。有人稱其為沽名釣譽的投機分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1962年胡適在台灣逝世,留下「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的話語。

同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個知識分子中的另一人——魯迅,曾不止一次點名罵胡適,「嘴裡吃得著肉,心裡還保持著不忍人之心,又有了仁義道德的名目。不但騙人,還騙了自己,真所謂心安理得,實惠無窮。」

然而,魯迅逝世以後,許廣平等就《魯迅全集》出版事宜請他幫忙,胡適「慨予俯允」。

余英時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中寫道:對於這樣一個啟蒙式的人物,我們既不能用中國傳統「經師」的標準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專業哲學家的水平去測度他。

與胡適「忘年交」、算得上半個弟子的李敖,認為「胡適之是一個寂寞的人,其實這年頭兒,凡是有點真「人」味兒的,沒有不寂寞的,何況是有個性的人呢?」

對歷史人物的臧否,不能依據一家之言妄斷黑白。若要相對客觀的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和成長軌跡,最直接的方式,是從本人的文字中去追尋。

下文摘選自東方出版社《過去的中學》

我在澄衷學堂

胡適

我進的第二個學堂是澄衷學堂。這學堂是寧波富商葉成忠先生創辦的,原來的目的是教育寧波的貧寒子弟;後來規模稍大,漸漸成了上海一個有名的私立學校,來學的人便不限止於寧波人了。這時候的監督是章一山先生,總教是白振民先生。白先生和我二哥是同學,他看見了我在梅溪作的文章,勸我進澄衷學堂。光緒乙巳年(1905),我就進了澄衷學堂。

澄衷共有十二班,課堂分東西兩排,最高一班稱為東一齋,第二班為西一齋,以下直到西六齋。這時候還沒有嚴格規定的學制,也沒有什麼中學小學的分別。用現在的名稱來分,可算前六班為中學,其餘六班為小學。澄衷的學科比較完全多了,國文、英文、算學之外,還有物理、化學、博物、圖畫諸科。分班略依各科的平均程度,但英文、算學程度過低的都不能入高班。

我初進澄衷時,因英文、算學太低,被編在東三齋(第五班)。下半年便升入東二齋(第三班),第二年(丙午,1906)又升入西一齋(第二班)。澄衷管理很嚴,每月有月考,每半年有大考,月考大考都出榜公布,考前三名的有獎品。我的考試成績常常在第一,故一年升了四班。

我在這一年半之中,最有進步的是英文、算學。教英文的謝昌熙先生,陳詩豪先生,張鏡人先生,教算學的郁耀卿先生,都給了我很多的益處。

我這時候對於算學最感興趣,常常在宿舍熄燈之後,起來演習算學問題。卧房裡沒有桌子,我想出一個法子來,把蠟燭放在帳子外床架上,我伏在被窩裡,仰起頭來,把石板放在枕頭上做算題。因為下半年就要跳過一班,所以我須要自己補習代數。我買了一部丁福保先生編的代數書,在一個夏天把初等代數習完了,下半年安然升班。

這樣的用功,睡眠不夠,就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有一個時期,我的兩隻耳朵幾乎全聾了。但後來身體漸漸復原,耳朵也不聾了。我小時身體多病,出門之後,逐漸強健。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為我在梅溪和澄衷兩年半之中從來不曾缺一點鐘體操的功課。我從來沒有加入競賽的運動,但我上體操,總很用氣力做種種動作。

澄衷的教員之中,我受楊千里先生(天驥)的影響最大。我在東三齋時,他是西二齋的國文教員,人都說他思想很新。我去看他,他很鼓勵我,在我的作文稿本上題了「言論自由」四個字。後來我在東二齋和西一齋,他都做過國文教員。有一次,他教我們班上買吳汝綸刪節的嚴復譯本《天演論》來做讀本,這是我第一次讀《天演論》,高興的很。他出的作文題目也很特別,有一次的題目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試申其義》(我的一篇,前幾年澄衷校長曹錫爵先生和現在的校長葛祖蘭先生曾在舊課卷內尋出,至今還保存在校內)。這種題目自然不是我們十幾歲小孩子能發揮的,但讀《天演論》,作「物競天擇」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個時代的風氣。

《天演論》出版之後,不上幾年,便風行全國,竟做了中學生的讀物了。讀這書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學史和思想史上的貢獻。他們能了解的只是那「優勝劣敗」的公式在國際政治上的意義。在中國屢次戰敗之後,在庚子辛丑大恥辱之後,這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公式確是一種當頭棒喝,給了無數人一種絕大的刺激。幾年之中,這種思想像野火一樣,延燒著許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競」「淘汰」「天擇」等術語,都漸漸成了報紙文章的熟語,漸漸成了一班愛國志士的「口頭禪」。還有許多人愛用這種名詞做自己或兒女的名字。陳炯明不是號競存嗎?我有兩個同學,一個叫孫競存,一個叫楊天擇。我自己的名字也是這種風氣底下的紀念品。我在學堂里的名字是胡洪驛。有一天的早晨,我請我二哥代我想一個表字,二哥一面洗臉,一面說:「就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適』字,好不好?」我很高興,就用「適之」二字(二哥字紹之,三哥字振之)。後來我發表文字,偶然用「胡適」作筆名,直到考試留美官費時(1910 年)我才正式用胡適的名字。

胡適,中華民國駐美大使 1939年。

我在澄衷一年半,看了一些課外的書籍。嚴復譯的《群己權界論》,像是在這時代讀的。嚴先生的文字太古雅,所以少年人受他的影響沒有梁啟超的影響大。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曉暢之中,帶著濃摯的熱情,使讀的人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有時候,我們跟他走到一點上,還想往前走,他卻打住了,或是換了方向走了。在這種時候,我們不免感覺一點失望。但這種失望也正是他的大恩惠。因為他盡了他的能力,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境界,原指望我們感覺不滿足,原指望我們更朝前走。跟著他走,我們固然得感謝他;他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指著一個未知的世界叫我們自己去探尋,我們更得感謝他。

我個人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現在追想起來,有兩點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說》,第二是他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梁先生自號「中國之新民」,又號「新民子」,他的雜誌也叫作《新民叢報》,可見他的全部心思貫注在這一點。「新民」的意義是要改造中國的民族,要把這老大的病夫民族,改造成一個新鮮活潑的民族。

《新民說》的最大貢獻在於指出中國民族缺乏西洋民族的許多美德。梁先生很不客氣地說:五色人相比較,白人最優。以白人相比較,條頓人最優。以條頓人相比較,盎格魯撒遜人最優。(《敘論》)

他指出我們所最缺乏而最須採補的是公德,是國家思想,是進取冒險,是權利思想,是自由,是自治,是進步,是自尊,是合群,是生利的能力,是毅力,是義務思想,是尚武,是私德,是政治能力。他在這十幾篇文字里,抱著滿腔的血誠,懷著無限的信心,用他那支「筆鋒常帶情感」的健筆,指揮那無數的歷史例證,組織成那些能使人鼓舞,使人掉淚,使人感激奮發的文章。其中如《論毅力》等篇,我在二十五年後重讀,還感覺到他的魔力,何況在我十幾歲最容易受感動的時期呢?

《新民說》諸篇給我開闢了一個新世界,使我徹底相信中國之外還有很高等的民族,很高等的文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也給我開闢了一個新世界,使我知道《四書》《五經》之外中國還有學術思想。梁先生分中國學術思想史為七個時代:

一、胚胎時代 春秋以前

二、全盛時代 春秋末及戰國

三、儒學統一時代 兩漢

四、老學時代 魏晉

五、佛學時代 南北朝,唐

六、儒佛混合時代 宋元明

七、衰落時代 近二百五十年

我們現在看這個分段,也許不能滿意(梁先生自己後來也不滿意,他在《清代學術概論》里,已不認近二五〇年為衰落時代了)。但在二十五年前,這是第一次用歷史眼光整理中國舊學術思想,第一次給我們一個「學術史」的見解。所以我最愛讀這篇文章。不幸梁先生做了幾章之後,忽然停止了,使我大失所望。甲辰以後,我在《新民叢報》上見他續作此篇,我高興極了。但我讀了這篇長文,終感覺不少的失望。第一,他說「全盛時代」,說了幾萬字的緒論,卻把「本論」(論諸家學說之根據及其長短得失)全擱下了,只注了一個「闕」字,後來只補作了《子墨子學說》一篇,其餘各家始終沒有補。第二,「佛學時代」一章的本論一節也全沒有做。第三,他把第六個時代(宋元明)整個擱起不提。這一學術思想史中間缺了三個最要緊的部分,使我眼巴巴的望了幾年。我在那失望的時期,自己忽發野心,心想:「我將來若能替梁任公先生補作這幾章缺了的中國學術思想史,豈不是很光榮的事業?」我越想越高興,雖然不敢告訴人,卻真打定主意做這件事了。

這一點野心就是我後來做《中國哲學史》的種子。我從那時候起,就留心讀周秦諸子的書。我二哥勸我讀朱子的《近思錄》,這是我讀理學書的第一部。梁先生的《德育鑒》和《節本明儒學案》,也是這個時期出來的。這些書引我去讀宋明理學書,但我讀的並不多,只讀了王守仁的《傳習錄》和《正誼堂叢書》內的程朱語錄。

1954年2月17日,胡適離台赴美

我在澄衷的第二年,發起各齋組織「自治會」。有一次,我在自治會演說,題目是《論性》。我駁孟子性善的主張,也不贊成荀子的性惡說。我承認王陽明的性「無善無惡,可善可惡」是對的。我那時正讀英文的《格致讀本》(The ScienceReaders),懂得了一點點最淺近的科學知識,就搬出來應用了!孟子曾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我說:孟子不懂得科學,——我們在那時候還叫作「格致」,——不知道水有保持水平的道理,又不知道地心吸力的道理。「水無有不下」,並非水性向下,只是地心吸力引他向下。吸力可以引他向下,高明的蓄水塔也可以使自來水管里的水向上。水無上無下,只保持他的水平,卻又可上可下,正像人性本無善無惡,卻又可善可惡!

我這篇性論很受同學的歡迎,我也很得意,以為我真用科學證明告了王陽明的性論了!

我在澄衷只住了一年半,但英文和算學的基礎都是在這裡打下來的。澄衷的好處在於管理的嚴肅,考試的認真。還有一樁好處,就是學校辦事人真能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功課和品行。白振民先生自己雖不教書,卻認得個個學生,時時叫學生去問話。因為考試的成績都有很詳細的記錄,故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容易知道。天資高的學生,可以越級升兩班;中等的可以半年升一班;下等的不升班,不升班就等於降半年了。這種編製和管理,是很可以供現在辦中學的人參考的。

我在西一齋做了班長,不免有時和學校辦事人衝突。有一次,為了班上一個同學被開除的事,我向白先生抗議無效,又寫了一封長信去抗議。白先生懸牌責備我,記我大過一次。我雖知道白先生很愛護我,但我當時心裡頗感覺不平,不願繼續在澄衷了。恰好夏間中國公學招考,有朋友勸我去考;考取之後,我就在暑假後(1906 年)搬進中國公學去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神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學術之路!
葛兆光:我們的教科書要如何敘述歷史?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