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地理角度來看《中俄尼布楚條約》待議地

從地理角度來看《中俄尼布楚條約》待議地

大家有沒有注意,尼布楚條約有個待議地。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這個待議地極其之小。但倘若真這麼點為何,連從最初提出勒拿河為界直到尼布楚都放棄的清王朝,會為這點土地死不撒手,並且根據《張誠日記》記載,雙方為這塊待議發生激烈的爭論,甚至連條約差點都不簽了,只能待議。直到雍正年間《中俄布連斯奇條約》還明確提到待議地一事,如此斤斤計較。

尼布楚條約清俄雙方最後簽字具有法律效應的拉丁文本中,待議地「惟界於興安嶺(斯塔諾夫山)與烏第河之間諸川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今尚未決」

對於這興安嶺走勢,清朝的外國翻譯法國人的《張誠日記》有這麼記載。

「關於這道山脈必須看到,它在格爾必奇河發源處形成兩支高峻的山嶺。其中一支差不多向正東延展,山脈的走向幾乎與鄂嫩河或名薩哈連河相平行的,這支山脈是俄人打算作為兩帝國的邊界之處。

另一支山脈,即我們的人打算作為邊界的,則走向東北。這兩支山脈之間,還有一大片廣大的土地,由許多河流所灌溉,其中的主河名烏第河。雙方商定,有關兩條山脈之間土地的一款應不作決定,以俟他們能各向本國皇帝稟報並恭請諭旨。」

通過文中敘述可知這待議地恐怕不小,即便當年清朝古人不知北冰洋存在,但也能對這塊面積的廣闊略知一二。

這裡請教各位興安嶺(斯塔諾夫山)是否如張誠日記所說分為南北兩支,北支是否延伸到今楚科齊半島東端的岬角為諾斯角。

請大家好好分析,如果真實存在,興許百年後會成為我國要回失地的法理依據!

從地理角度來看《中俄尼布楚條約》待議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地理角度來看《中俄尼布楚條約》待議地

從地理角度來看《中俄尼布楚條約》待議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廣角 的精彩文章:

太行山八陘
中國各省區市特別行政區最高峰

TAG:地理廣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