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醫大師臨證經驗之劉嘉湘——中醫辨證治療支氣管肺癌

國醫大師臨證經驗之劉嘉湘——中醫辨證治療支氣管肺癌

國醫大師臨證經驗之劉嘉湘——中醫辨證治療支氣管肺癌

肺癌分為陰虛內熱型、氣陰兩虛型、脾虛痰濕型、氣滯血瘀型。製法用養陰清肺,解毒散結;益氣養陰,清熱解毒;益氣健脾,解毒消腫;溫腎養陰,消腫散結;理氣化瘀,消腫解毒。療效較好。

【治療方法】

辨證施治

陰虛內熱型:咳嗽,無痰或少痰,或泡沫黏痰,或痰黃難咯、痰中帶血,氣急,胸痛,心煩,失眠,口乾,便秘,發熱,脈細或數,舌質紅,苔薄。治以養陰清肺,解毒散結。基本方葯:南沙參,北沙參,天冬,麥冬,百部,魚腥草,山海螺,葶藶子,生苡仁,八月扎,瓜蔞皮,赤芍,苦參,干蟾皮,夏枯草,生牡蠣,白花蛇舌草,芙蓉葉,白毛藤。

氣陰兩虛型:咳嗽少痰,咳聲低弱,痰中帶血,氣短,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惡風,自汗或盜汗,納少,口乾不多飲,脈細弱,苔薄,質淡紅。治以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基本方葯:黃芪,党參,白朮,北沙參,天冬,生南星,百部,瓜蔞皮,五味子,陳皮,白花蛇舌草,石打穿,半枝蓮,龍葵草。

脾虛痰濕型:咳嗽痰多,懶言氣短,胸悶納呆,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或有浮腫,大便溏薄,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濡緩或濡滑。治以益氣健脾,解毒消腫。基本方葯:党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山海螺,魚腥草,白花蛇舌草,石打穿,龍葵草,生苡仁扁豆,半枝蓮,紫菀,款冬,焦山楂,焦六曲,補骨脂。

陰陽兩虛型:咳嗽,氣急,動則喘促,胸悶,面色白光白,腰膝痠軟,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脈沉細,舌質淡紅,苔薄白。治以溫腎養陰,消腫散結。基本方葯:仙茅,仙靈脾,肉蓯蓉,鎖陽,黃精,天冬,北沙參,山豆根,赤芍,王不留行,三棱,莪術,夏枯草,牡蠣,石上柏,石見穿,鐵樹葉,芙蓉葉。

氣滯血瘀型:咳嗽不暢,痰中帶血,氣急,胸脅脹痛,或大便乾結,失眠(包括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唇舌黯或舌有瘀點。治以理氣化瘀,消腫解毒。基本方葯:夏枯草,海藻,昆布,桃仁,王不留行,蜂房,丹參,三棱,莪術,八月扎,生鱉甲,皂角刺,全瓜蔞,石見穿,白花蛇舌草,鐵樹葉,山豆根,生牡蠣。

【隨症加減】

根據肺癌患者臨床表現,可在以上辨證施治基本方葯中酌情加味用藥。如:咳嗽加前胡,杏仁,川貝,紫菀,款冬花,炙兜鈴;痰多加生南星,生半夏,白前,白芥子,礞石;黃痰加桑白皮,黃芩,開金鎖,海浮石,海蛤殼,淡竹瀝;痰血或咯血加黛蛤散,白及,丹皮,藕節炭,血見愁,血餘炭,生地榆,花蕊石,蘆根,參三七;喘咳加炙蘇子,佛耳草,棉花根,蠶蛹,黑錫丹;胸痛加望江南,徐長卿,延胡,失笑散,全蠍,蜈蚣;胸水加葶藶子,龍葵草,薏苡仁根,控涎丹;低熱加銀柴胡,青蒿,地骨皮,竹葉;高熱加生石膏,寒水石,鴨跖草,銀花,牛黃。

【中草藥製劑】

在以上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再根據病情,選用滋陰生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各種製劑:①天龍片:日服3次,每次5片;②山豆根片:由山豆根浸膏製片,每片含生葯一錢(3g),日服3次,每次3~5片;③滋陰一號:由石斛、天冬、麥冬、鱉甲、北沙參各1000g,製成1250支2ml安瓿的注射液,供肌肉注射;④清解一號:由黃芩、紅藤、苦參、芙蓉葉、敗醬草各1000g,成1250支2ml安瓿的注射液,供肌肉注射;⑤苦參注射液:由苦參製成1ml含生葯3g的2ml注射液,供肌肉注射。

【病例介紹】

病例1:張某,女,55歲。患者於1971年2月開始咳嗽,同時可見痰血、胸痛、心悸、難寐、頭暈等。1971年8月7日胸片示:「左肺下葉塊影,兩上中縱隔影明顯增寬」,診斷為左下肺癌伴縱隔淋巴結轉移。中醫辨證屬陰虛內熱型,用養陰清肺、消腫散結的方葯治療。患者服藥後,咳嗽明顯改善,痰血漸止,食慾、精神轉佳。1972年1月7日胸片示「左下肺見蛋大塊影,縱隔腫塊左側消失,右側縮小」。同年3月9日胸示「左下塊影與1月胸片比較,大致相仿,縱隔塊影不明顯」。同年4月5日痰液塗片為鱗狀細胞癌Ⅲ級。於1973年3月28日開始發熱、咳嗽痰多、神憊等。1973年4月10日胸片示「左下肺塊影與1972年1月胸片比較大致相仿」。1973年4月11日吃飯時突然死亡。來院共治療一年八個月曾獲得顯效。

基本方葯:瓜蔞皮、石見穿、鐵樹葉、魚腥草、白花蛇舌草、生牡蠣、赤芍、南沙參、北沙參、王不留行、八月扎、夏枯草、蜂房、天冬、麥冬、杏仁、桃仁、天龍片日服3次,每次5片。

病例2:馮某,男,58歲。患者於1967年8月因發熱、咳嗽、痰血、胸痛等為主訴,經某院拍胸片,診為左下肺癌。同年10月住院檢查,確診為左肺下葉鱗狀細胞癌,因心肌勞損及肺功能差,不適合手術治療而出院。經某中醫用養陰清肺、軟堅化痰、清熱解毒等中藥治療後,癥狀改善,病灶穩定。後改服「抗癌片」,同時停服中藥。1968年7月11日胸片示「左肺下葉有濃密均勻實質性塊狀陰影」。於1971年7月開始頭痛、右眼復視、逐漸視物模糊、右眼球不能外展等。同年8月23日胸片示「左下肺病灶較1968年7月擴大」。診為左下肺癌腦轉移。同年9月25日求治於我院門診。主訴咳嗽、痰難咯、氣急、舌強、頭痛、右眼球不能外展、唇及頭皮麻木、兩手握力減弱、脈細弦、苔薄質紅等。中醫辨證屬陰虛內熱型,用養陰清肺、解毒消腫法治療。同年10月11日,經胸科醫院斷層ⅹ線攝片,查痰找到癌細胞及某院神經科會診檢查,證明為「左下肺癌伴有顱內轉移可能」。這時用環磷醯胺200mg,隔日1次,共10次,後因反應大,未再繼續化療,一直堅持中藥治療迄今,多次胸片複查病灶穩定。1977年1月17日胸片與1968年胸片比較,左下肺塊影大致相仿。目前除稍有咳嗽及右眼復視外,全身情況均佳。從中醫中藥治療迄今已9年余。

基本方葯:魚腥草、山海螺、生苡仁、金銀花、葶藶子、瓜蔞皮、生牡蠣、白毛藤、南沙參、北沙參、八月扎、苦參、白芷、夏枯草、百部、海藻、干蟾皮、天冬、麥冬、桔梗,天龍片日服3次,每次5片。

病例3:朱某,男,42歲。患者於1970年體檢發現左下肺腫塊陰影。1972年3月復査發現腫塊陰影增大,同年4月3日在胸科醫院診為左肺癌,往院手術,術中發現癌腫廣泛轉移,未能切除僅做病理檢查,診斷為胸壁及肺組織轉移性腺癌細胞。術後予化療及中草藥治療。1972年8月11日來我院治療。主訴咳嗽,伴見左胸痛、腰酸、脈細軟、苔薄、舌質稍紅等。證屬陰陽兩虛,氣血瘀滯,以溫腎養陰、理氣化瘀、消腫解毒的中草藥治療。同年8月18日胸片示「左下肺腫塊陰影約5.5×6cm」。4年來,每2~3個月胸片複查1次,病灶基本穩定。1976年12月8日因胸痛攝胸片發現左下肺不張及右肋骨轉移。1977年2月23日開始發熱、氣急、喘咳較甚、心悸等,全身情況較差,經治無效,於1977年3月死亡。來院治療4年7個月。

基本方葯:黃精、牡蠣、鐵樹葉、芙蓉葉、石上柏、石見穿、石打穿、山豆根、北沙參、夏枯草、天冬、赤芍、仙茅、仙靈脾、菟絲子、鎖陽、三棱、莪術、當歸、王不留行。

病例4:何某興,男,35歲。患者於1973年7月開始咳嗽,右側胸痛,極度疲乏,同年9月某院胸片示「右肺野呈密度增高實質性結節陰影,右肺門淋巴結腫大」。10月8日氣管鏡檢查取活檢,病理證實為「未分化癌」。1973年10月9日行Gu60放療,總量6000倫琴。放療後用環磷醯胺400mg及5-氟尿嘧啶250mg,計10次。因反應大,改用中草藥治療。1974年4月10日胸片示「右下肺有4×5厘米大小塊影」。1974年7月30日來我院就診。訴咳嗽痰多、氣短、右胸脹痛、難寐、大便乾結、面色白光白、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脈細弱、苔薄質紅等。胸透示「右下肺塊影伴不張」。證屬氣陰兩虛、痰瘀氣滯,以益氣養陰、理氣化瘀、消腫散結中草藥治療。1974年12月11日胸片示「右下肺塊影約3.3×3.5cm大小」。經中藥治療後,面色由白光白無華轉有血色,右胸部痛除、氣短好轉,每3~4月胸片複查一次,右下肺病灶有吸收縮小。最近隨訪來信,目前仍繼續服中藥治療,除稍有咳嗽外,余均可。來院治療迄今已近3年。治療時免疫檢測:巨噬細胞吞噬率、淋巴細胞轉化率、玫瑰花瓣形成率分別為39%、37%、6.3%,治療6個月後,分別為52%、62%、55.2%,較治療時均有增高。

基本方葯:北沙參、瓜蔞皮、葶藶子、魚腥草、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鐵樹葉、澤漆、芙蓉葉、白毛藤、生牡蠣、山豆根、麥冬、八月扎、赤芍、前胡、干蟾皮、夏枯草、海藻、黃芪。

病例5:王某,男,59歲。患者於1972年8月低熱咳嗽,某院胸片示「左肺上葉前段有結節狀陰影」,擬診「肺結核」行抗癆治療。同年12月25日胸片見左上肺塊影增大,擬診「左上肺癌」。用中草藥治療。1973年8月16日胸片示:「左上肺腫塊約5×7cm,伴有段性不張」。痰找到鱗癌細胞。於1973年9月3日來我院門診,訴咳嗽痰多、氣短、納呆、神疲乏力、脈濡緩、苔白膩、質淡胖等。中醫辨證屬脾虛痰濕型,予以益氣健脾、化痰消腫法治療後,咳減、納佳、但仍感神疲乏力、動則氣短,1973年10月、1974年3月,胸片複查左上肺病灶基本穩定,1976年10月4日及12月20日咳嗽時均咯出塊狀物,分別約1×1cm及2×2.5cm大小,經病理證實為「支氣管咯岀物,鱗狀細胞癌,分化型」。1977年2月2日因發熱、咳嗽氣急、胸片示左肺不張。刻見左側胸痛、咳嗽、納差,仍在治療中,來院治療已3年7個月。治療過程中曾作免疫檢測,治療時巨噬細胞吞噬率、淋巴細胞轉化率、玫瑰花瓣形成率分別為42%、48%、27.6%,治療2個月後分別提高為69%、67%、66.2%。

基本方葯:生南星、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打穿、鐵樹葉、魚腥草、澤漆、佛耳草、補骨脂、茯苓、山豆根、葶藶子、仙靈脾、百部、干蟾皮、肉蓯蓉、党參、白朮、陳皮、半夏。

【體會及討論】

中醫治病的特點是辨證施治,從本組病例中即可看到,雖然同為肺癌,但由於患者的體質強弱,病程長短,病理類型不同,臨床表現就各不相同,故治療時必須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舌苔脈象,運用中醫學的理論進行辨證分析。由於來院治療的病例,絕大多數均已失去手術治療機會,或經其他方法及藥物治療後,療效不顯的晚期病例,大多已處於「正虛邪實」的階段,因此,我們在治療時比較注意局部與整體,扶正與祛邪(抗癌)的辨證關係,常以「攻補兼施」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療效。妥善地處理辨證與辨病,局部與整體,扶正與祛邪(抗癌)相結合的關係,是貫徹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肺癌患者的辨證分型來看,以陰虛、氣陰兩虛為最多,佔82%。因此,補陰、補氣的方葯最為常用。中認為「肺為嬌臟,喜潤而惡燥」「肺主一身之氣」,肺有病變時,常可造成耗氣傷陰之病理變化。在治療時分別以「養陰清肺」「益氣養陰」的扶正法,與祛邪(抗癌)中草藥同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又因「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故晚期肺癌常因「久病及腎」,在臨床往往可見「腎不納氣」的腎虛喘咳之證。所以,在晚期肺癌的治療中,往往採用養陰清肺與補腎納氣(即上清下溫)的方法同用,如陰陽兩虛型,即以溫腎養陰和祛邪的方法同用而獲得療效。由於人體的「陰陽互根」和「氣血同源」,癌腫病情複雜,變化迅速,故在氣虛與血虛、陰虛與陽虛之間,並非一成不變的,常是相互影響,相互轉化而變動的,因此,在治療上就要仔細的辨證,分別主次,給予恰當的處理。在臨床實踐中還看到,許多晚期癌腫病人,在採用益氣健脾,溫腎陽、滋腎陰的治法後,不僅全身情況有所好轉,而且有利於發揮「抗癌」中草藥的作用,這可能與調動機體免疫功能有一定的關係。

臨床巨噬細胞吞噬活性、淋巴細胞轉化率、玫瑰花瓣形成率等三項免疫檢測結果表明,肺癌患者的細胞免疫水平,均較健康人為低。但以中醫辨證分型施行相應的扶正培本與祛邪藥物治療後,肺癌各虛證類型患者免疫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能是由於機體的陰陽氣血的失調和異常的免疫狀態得到糾正的關係。因此,密切結合臨床,建立必要的免疫測定指標,探索中醫中藥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很有必要;同時,也可作為評定癌腫病人療效的一種指標。臨床觀察發現,中醫中藥治療癌腫(包括肺癌在內),凡屬有效病例,一般都在連續服藥2~3個月以上,才可見到療效。中醫中藥治療癌腫,以三個月來觀察評定療效為妥當,對於服藥時間較短或間斷性服藥者,往往難以判定中草藥的效果。

註:生南星為常用抗癌藥,具有化痰散結,祛風定驚作用。一般由15g逐漸增加至50g。因入湯煎煮時間在30分鐘以上,毒性已明顯減少。經數萬人次的癌症病人,數月或數年之久連續每天煎煮服用,均未發現有毒性反應,僅個別病例有輕微胃不適感。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發現中醫|陸飈:學中醫非出本願,做好學生更做好老師
滋養人的芡實有禁忌症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