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悅讀·回顧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

——共讀《十一種孤獨》

一起悅讀 · 周末沙龍 總第419期

文/ 讀友 陳雅思

12月15號於華亭嘉園第一次參加一起悅讀的共讀活動,這次讀書會分享的是《十一種孤獨》。參與這次活動的讀友跨越了60、70、80、90後,「孤獨」這個話題在不同的年齡層、不同行業之間的討論,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會有多麼地熱烈。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領讀人蘇林老師非常專業,結合作者的個人經歷和寫作年代,讓人對小說的內容有更多角度的理解。活動中,我們一起輪讀了《舊的不去》這篇小說,故事描述了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肺結核住在醫院中,身邊都是一群不清楚自己能活到什麼時候,幾乎失去了所有正常生活的肺結核病人,在這個特殊環境中麥金太爾和「小不點」在聖誕節來臨時發生的故事。這些人在醫院裡扮演著病人的角色,但是當穿上禮服,回到自己的家中,他們又恢復了各種各樣的角色,是兒子,是爸爸,是丈夫…… 從單調孤寂的病房回歸到複雜的人際關係,面臨著除了肺結核以外的各種問題。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舊的不去」?

對這本書的解讀,我們首先提出了為什們名為「舊的不去」這個問題,在場有一位媽媽給了特別有趣的解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是中國的諺語,小說名為舊的不去,正是新的遲遲不來的絕望感。身為肺結核病人的他們,新的一年仍是在病中苟活的一年,這又會是他們期待的新呢?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該如何面對你,我的爸爸?

小說中麥金太爾是一個18歲女孩的父親,長期隔離造成了他和家人之間的隔閡,得知女兒懷孕卻始終不說出孩子爸爸是誰,他大聲質問女兒,又狠狠地抽了出言不遜的兒子兩個耳光,但卻無果。他回到醫院後,多次提筆卻書寫不出對女兒的關懷。面對這個情節,現場就「父女關係」展開了大量的討論,恰巧在場有各個年齡段的爸爸,大家說了很多觀點。

「你老爸可能不太中用了,可他對於生活還是略知一二,特別是一件重要的事……」可能很多孩子會從爸爸的嘴裡聽到這句話,一句讓我感到非常心酸的話,我的超人爸爸認輸了,他對於孩子面臨的很多問題再也說不出「沒事,交給爸爸」這句話,但是仍然努力把能給的都給我們。

在場的爸爸和兒女們紛紛認同一個做法:面對逐漸淡出我們生活的父母,作為子女,一定要學會和父母分享我們的生活,一定要告訴父母無論孩子多大,走到了哪裡,是他們的教育塑造了今天的我們。

關於親子關係現場實在有太多精彩的發言,很慶幸參加了這次分享。

何為孤獨?

至於孤獨,才是今天真正的主題。孤獨是什麼,蘇林老師一開始就提出了美國女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說法——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隔離。不斷地把這個說法具體化,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

在場的各位老師對「孤獨」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覺得孤獨就是文學家創造出來的,何來這麼多的無病呻吟;有人認為孤獨是一種感受,是一種情緒;有人則說沒過四十的人,不懂孤獨。

但是在我看來,孤獨是發生在(也僅會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的一種困境。當我獨自工作,做個數學題,拼個圖,只需要一個人的事情時,基本不會體驗到那種叫「孤獨」的東西。孤獨往往是在人群中發現自己插不上話,在評論對話里看不到共同觀點,在媽媽怎麼說都不懂,在朋友始終說不通的時候發生。那是一種不被理解,得不到想要的回應時的孤立感。當然一個人呆著突如其來的空虛寂寞,暫且不算是孤獨。

理查德·耶茨這本《十一種孤獨》里,有11個故事,但在我看來,那是同一種孤獨,無論是病人和家人之間,朋友和朋友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夫妻之間,都源於人與人之間思想空間上的相對獨立,老師無法理解一個孤兒在人群里需要獲得的尊嚴,妻子無法或者不想去理解在肺結核病里死去活來的丈夫。

孤獨是一種常態,是一種無法迴避的生活常態,我們和朋友、家人都是一種交集的關係,我們共同理解某一部分,但又都有彼此無法理解的部分。因此我認為,接受孤獨這種常態,理解這種常態,當那種像被玻璃罩隔開的困境出現時,要明白,隔閡是真的存在的,但是我們的手仍然能牽在一起。

「悅讀·回顧」面對孤獨,我們依然可以勇敢地伸出手——共讀《十一種孤獨》

為什麼年輕人更加孤獨?

為什麼信息爆炸的這個年代,擁有互聯網的當代人卻對孤獨有更深刻的感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給出了不同的討論,文化的多樣性、社會階層化,當下人群的分類變得空前的多,二次元的小圈、音樂界、直播人……相對於從前簡單的幾種人群,日常生活里我們更難遇到有共鳴的人,同時我們變得更加自我,不再進行多次的對話嘗試,而是一旦發現非同類人我們很快就撤退了。

很多討論的精彩內容實在無法記錄下來,真的非常開心參加這次的分享活動,事實上這是我孤身來到北京實習的第三周,我並未感到孤獨過,我在這裡從事著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雖然偶爾被人說我有點幼稚,雖然身邊已婚同事的話題我很難插足,但是我很清楚這就是正常的群體間的分隔,不必強求。

接受孤獨,感受孤獨,繼續愛生活,愛世界。

(完)

本周末活動:

地點:飛芒書房領創店(4號線人民大學站D口領創空間1層)

周日下午:成人讀書會 | 地壇讀書會第7期:共讀李澤厚《美的歷程》(詳情關注一起悅讀公號通知)

地點:地壇公園方澤軒西院甲和燈禪意生活空間

1

END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共讀邀請|以中國之傳統文化解中國人之人生——錢穆《人生十論》
兒童讀書會邀請|「成長的力量是苦難嗎?」——愉閱時光·第5期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