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患者的五大「誤區」
許多乙肝患者存在一些認知誤區,而正是這些誤解給患者帶來的心理或病理上的傷害,往往比疾病本身導致的傷害還要糟糕。
誤區一:認為「小三陽」就沒事
對於「小三陽」患者,也就是e抗原陰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一定要看HBV DNA複製情況和肝功能情況。
如果測不到HBV DNA,或HBV DNA水平很低,同時,肝功能沒有明顯異常,谷丙轉氨酶水平正常,我們稱之為「非活動性表面抗原攜帶者」,患者病情會相對靜止,這種狀態也是我們臨床醫生治療的目標之一。
但如果測出HBV DNA複製活躍性高,同時肝功能也異常,谷丙轉氨酶水平升高,則說明這種「小三陽」HBV感染者處於肝炎活動期,我們一般稱之為e抗原陰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這種情況是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評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的,否則,極易耽誤病情,增加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
誤區二:認為HBV DNA高病變就嚴重,HBV DNA測不到則沒事
普通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乙肝病毒複製本身是不造成肝細胞損害的,是我們自己身體對帶有HBV的肝細胞進行的免疫活動造成了肝損傷。固然這種免疫活動與HBV複製有密切關係,但這種線性關係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就是,機體免疫系統必須「認識」病毒,對其有免疫反應。對於免疫耐受期的患者(大三陽的攜帶者),他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尚不「認識」病毒,不發起免疫攻擊,因此病毒自管自的複製,與免疫系統「相安無事」。此時,患者HBV DNA由於不受免疫壓制,水平會很高(8次方甚至更高),但由於沒有免疫反應,肝細胞不會被破壞,肝酶水平是正常的。這類患者肝臟甚至看不到任何炎症、纖維化的病變,不需要治療。
但對於已經肝炎發作的患者,機體免疫系統「認識」了病毒,病毒複製越活越,機體對肝細胞的免疫反應越強烈,肝細胞的破壞越嚴重,此時肝酶升高,肝內的炎症、纖維化病變一般就很嚴重了。
誤區三:認為抗病毒治療後HBV DNA測不到就可以停葯了
目前一線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例如替諾福韋、恩替卡韋等的短期效果都相當顯著,普遍來說,服用3個月左右外周血就測不到病毒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肝細胞和一些免疫細胞里還存留著病毒,病毒的染色體也會長期存留,並作為「複製模板」持續向外周血輸送病毒顆粒。因此,在HBV DNA達到陰性後,需要持續有效的抗病毒,抑制肝內的「彈藥庫」持續向外輸送「彈藥」,隨意停葯的後果相當嚴重,可能會引起暴發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誤區四:認為乙肝病毒會遺傳
不少患者就診時會有這樣的表述:「我父親患肝癌去世了,我母親很健康。我的肝炎是父親遺傳給我的,我很擔心。」這裡要明確兩個概念:
乙肝病毒不會遺傳,只會傳染。
嬰兒是通過母嬰傳播而感染到乙肝的,所以HBsAg陰性的母親,生出來的嬰兒是不會感染HBV的(HBsAg陰性的乙肝母親除外)。但如果父親HBsAg陽性,且與嬰兒經常密切接觸,那很可能會傳染給嬰兒。
癌症的易感性是會遺傳的。
如果乙肝患者的家族中有肝癌的患者,那就要注意了。
誤區五:認為患了肝硬化就時日不長了
肝硬化是乙肝病情進展到有器質性變化的時期,分代償期和失代償期。
「肝硬化是可以逆轉的」這句話是經過肝組織學檢查證實的事實。意思是說,肝硬化經過治療後可以變回不是肝硬化的狀態。
因此,對於肝硬化患者而言,長期抗病毒和抗纖維化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臨床上經常見到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經過規範治療後,過了20多年都沒有發展成失代償期肝硬化的例子。
所以這類患者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積極治療,不要因為認知誤區耽誤病情,自己葬送希望!
注意:本材料用於健康知識宣教,不能代替醫生診治;如您有診治需求,建議至正規醫院就診。
※乙肝患者:理想、目標、抗病毒
※俊奇教授: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篩查
TAG:肝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