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57為何如此重視過失速機動?原來是隱身技不如人

蘇57為何如此重視過失速機動?原來是隱身技不如人

在全球三種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殲-20、F-22、蘇-57中,蘇-57絕對是一個另類存在。該機雖然號稱是一種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但在隱身外形和細節設計上都顯得十分漫不經心,直通式進氣道、外掛式發動機艙、毫無掩飾的機身蒙皮接縫、非整體式座艙蓋、機鼻凸起的IRST……無不顯示該機「被拍扁蘇-27」的真實身份,與殲-20和F-22嚴謹細緻的隱身外形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牽強的隱身設計相比,蘇-57在氣動設計上可就講究許多了,有著三種五代機中最複雜的操控翼面和機構:前緣可動邊條(LEVCON)+機翼前緣襟翼+機翼後緣襟副翼+全動平尾+全動垂尾+關節式矢量尾噴管,比殲-20的鴨式三角翼和F-22的四尾翼布局都複雜。

從本質上看,蘇-57的這種氣動布局可被看做延續自蘇-30SM的三翼面變異布局,其前緣可動邊條實際上就相當於後者的前翼,同樣起到相同的配平和控制脫體渦強度和走向的作用,就連「產品117S」和「產品30」的矢量尾噴管也延續自蘇-30SM AL-31FP發動機。

精細的氣動設計充分顯示蘇-57在設計上對過失速機動的重視程度遠超隱身,造成這種有趣現狀的原因是俄羅斯航空工業在隱身技術上的全面落後。蘇-57總師曾透露該機RCS約為0.01平方米,這一指標低於F-22 0.001平方米一個數量值。

毫無疑問,蘇-57戰鬥機的最大假想敵就是F-22,為了在隱身技不如人的情況下與與F-22對抗,蘇霍伊設計師在蘇-57的研製中發揮了蘇聯時代戰鬥機設計師的靈活集成能力,通過對「低」技術的合理搭配,獲得一種堪用的隱身戰鬥機。

為此蘇-57放棄了全向隱身追求以簡化研製難度,通過集中優化前向RCS來縮小在未來超視距空戰中被F-22遠程發現的距離,然後把空戰拉近到視距內範圍,蘇-57飛行員憑藉豐富的過失速機動經驗、機翼前緣低頻告警雷達、IRST的被動探測能力、引導頭視野不受遮擋的肩置格鬥彈彈艙,力爭在狗斗中戰勝F-22。

當然這只是俄羅斯設計師在隱身技不如人的情況下一廂情願的看法,與我國對隱身戰鬥機未來空戰的看法完全背道而馳。從殲-20取消機炮來看,隱身戰鬥機飛行員放棄超視距空戰,讓敵機貼近到視距內,完全就是愚蠢的行為。

作者:阿姆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報道 的精彩文章:

泰國空軍:與中國的鷹擊聯訓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
F35隱身塗層再曝缺陷,英國空軍抱怨每次飛行後都得修修補補

TAG:軍武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