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春禮: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

白春禮: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我國科技事業也從以跟蹤為主邁向跟跑、並跑、領跑並存的新時代,實現整體創新能力的歷史性躍升,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40年來,黨中央根據黨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改革發展戰略和目標任務要求,不斷豐富和提升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從「科學的春天」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國科學技術事業持續蓬勃發展,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國科技創新正在加速實現歷史性跨越,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成為重塑全球創新格局的強大正能量。

我國科技創新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破浪前行的,改革開放對科技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正是由於改革開放,我國基礎薄弱的科技事業在經歷「文化大革命」後,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並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時代環境下,迸發出蓬勃生機和持久活力,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科技事業的改革開放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方面還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聲,引領和帶動了其他領域的改革開放。

40年來,中國科學院堅持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始終發揮我國科技事業的「火車頭」和「國家隊」作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科學院率先撥亂反正,參與籌備全國科學大會,引領中國科技事業恢復與發展;20世紀80—90年代,率先進行科技體制改革,進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世紀之交,開展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引領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邁入改革創新發展新時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合作,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發揮了骨幹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40年來,中國科學院敢為人先、不斷創新,一直走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創造了我國科技領域改革開放的許多「第一」。例如:率先設立面向全國的科學基金,首倡設立國家「863計劃」;創辦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率先實行學位制,培養出我國第一個理學博士、工學博士、女博士和雙學位博士;率先建立博士後制度,招收我國第一位博士後研究人員;率先實施「百人計劃」,開創我國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先河;率先開放研究所和實驗室,建成我國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我國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野外台站;創辦我國(不含港澳台地區)第一個科技工業園區,創辦中關村第一家民辦科技實業機構;率先探索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首倡設立中國工程院;率先實施科技「走出去」戰略,實現中國科研機構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零的突破,倡議成立由我國發起的首個綜合性國際科教組織等。

40年來,中國科學院以「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為己任,組織廣大科研人員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產出了一批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作出了重大創新貢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高溫超導、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蕩、先進核能、激光物理、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學、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納米科技等前沿領域躋身國際先進或領先行列,化學、物理、材料、數學、地學等主流學科進入世界前列。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深空、深海、深地、信息技術、網路空間安全和國防科技創新等重大戰略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有力支撐了國家重大工程實施和搶佔全球創新發展戰略制高點。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在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葯創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等方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轉化示範工程落地生根,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還高質量完成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為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40年來,中國科學院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和「人才強院」戰略,把凝聚和培養造就創新人才擺在核心位置,著力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以人才發展戰略為引領,以人才計劃為牽引,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核心,實施人才培養引進系統工程和國際人才計劃,建成了一支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戰略科學家隊伍、一支以院士為代表的科技領軍人才隊伍、一支充滿創新活力的青年人才隊伍和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同時,立足創新實踐,依託重大科技任務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等,提升人才隊伍創新能力和水平,湧現出我國自然科學主要領域的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和活躍在國際科技前沿的科研骨幹,為國家創新人才隊伍和創新體系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40年來,中國科學院堅持科研與教育並舉,探索中國特色的科教融合培養創新人才之路,在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中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作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率先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重大改革舉措,著力構建質量優異、特色鮮明的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以院屬高校為核心,依託百餘家科研院所,培養出大批高質量、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其中博士近9萬人、碩士12萬人。他們活躍在我國科技、教育、經濟、國防等重要領域,不少人成長為領軍人才和中堅力量。中國科學院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作出了開拓性、引領性重大貢獻,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也有重要影響和獨特優勢。

40年來,中國科學院不斷加強學部和院士隊伍建設,發揮國家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的引領作用,著力建設國家科學思想庫和高水平科技智庫。在團結凝聚廣大院士獻身科學、勇攀高峰的同時,積極組織院士群體持續研判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前沿趨勢,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組織開展相關戰略研究和諮詢服務,產出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智庫成果,為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決策提供了重要科學思想和科學依據。中國科學院和學部還持續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推動科學普及,倡導科學嚴謹、求真務實、追求卓越、激勵創新的創新文化,為我國加強科研道德和學風建設、優化創新生態系統起到了明德楷模和示範帶動作用。

中國科學院40年來改革創新發展取得的成就,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性變革的精彩縮影,是我國科技發展歷史性成就的生動體現。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時,稱讚中國科學院是一支黨、國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賴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這是對中國科學院建院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史地位和創新貢獻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廣大科研人員的熱情鼓勵和殷切期望。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在海內外科技界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廣大科研人員銳意進取、協同創新的結果,生動體現了我國快速發展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彰顯了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貢獻,顯著提振了我國科技界的創新自信,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開闢了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廣闊前景。

回顧40年來中國科學院改革創新發展的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堅持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確保科技創新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進;必須堅持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優勢和不可替代作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尊重人才、關心人才、依靠人才、凝聚人才、培養人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作為建設創新人才高地的根本任務;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立足國情、遵循規律,勇當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必須堅持走開放合作道路,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全方位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和國內協同創新;必須繼承優良傳統,弘揚創新文化,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建設良好創新生態系統。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與黨和國家創新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相比,與日新月異的世界科技前沿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與全國人民和社會各界的期望相比,我國科技創新還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基礎科學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薄弱,高端科技供給能力不強,一些重大創新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科技創新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發揮不夠,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任重道遠;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科技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不足,人才發展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創新價值導向、科技評價制度、創新生態環境不適應科技發展要求的問題還很突出,優良學風和創新文化建設任務艱巨繁重。這些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持續努力加以解決。

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我們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和經驗,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從傳統中提取養分,進一步弘揚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和全面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要求上來,凝聚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事業中來,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不斷出創新成果、創新人才、創新思想,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為我國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有的重大創新貢獻。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進一步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骨幹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科技創新理念,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要,提升科技供給的質量和數量,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在基本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基礎上,圍繞國家「兩步走」發展戰略,系統研究制定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著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方向,準確把握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徵,前瞻研究並提出對創新驅動發展具有全局性、引領性和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任務,引領帶動我國早日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強國。

——瞄準我國科技創新短板,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切實增強科技供給能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要從國家長遠發展和戰略利益的高度出發,在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的同時,更加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更多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找准和解決制約國家戰略利益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關鍵問題、核心問題,明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協力攻關,務求突破。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努力補齊原始創新能力弱、原創理論成果少的短板;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努力補齊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產業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短板;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努力補齊科技供給能力弱、對現代化經濟體系支撐不足的短板。從創新系統工程的高度抓好科技創新,從源頭上解決高技術和工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深刻認識國際形勢和世界科技創新戰略格局深刻變化,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開放合作和協同創新。當今世界正處在新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過加快科技創新獲得新的增長點,成為世界各國尋求實現新一輪經濟繁榮的戰略選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和產業、文化和政治格局。科技創新呈現一系列新趨勢、新特徵,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湧現,交流合作更加廣泛,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要準確把握世界大勢,搶抓歷史機遇,高舉科學合作大旗,拓展合作渠道,創新合作方式,加快科技「走出去」「引進來」步伐,強化國內外交流合作和協同創新,搶佔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同時,深入實施國際化推進戰略,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路,積极參与全球創新治理,與國際科技界攜手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協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新貢獻。

——加快創新人才高地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適應建設科技強國要求的創新人才隊伍。科技創新,以人為本。要始終把人才工作放在科技創新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遵循科研工作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在人才培養、流動、使用、評價、激勵等環節上,不斷完善機制、創新制度,關心關愛科研人員,信任依靠科研人員,尊重科研人員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形成創新人才不斷湧現、創新思想充分涌流、創新成果持續產出的生動局面。著力解決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在一些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學科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大力培育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尤其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在一些重大創新領域能夠改變國際競爭格局的戰略科學家和實現顛覆性創新的高水平人才。創造更多機會,讓優秀年輕人才在國家創新發展中施展才華、貢獻力量。堅持立德樹人,深入推進科教融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培養國家發展急需、能夠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堅持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引領帶動國家創新體系和區域創新高地建設。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深化改革的領域。面臨改革深水區和攻堅期,要以更大勇氣、決心和毅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敢於涉險灘、啃硬骨頭,著力破解束縛科技發展的瓶頸和問題,打破「創新孤島」,拆除「創新藩籬」,推動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準確把握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定位,加大創新力量和社會資源整合力度,積极參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積極承擔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建設任務。深入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壁壘,最大限度地激發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的活力。落實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統籌推進科技資源配置、科技評價和激勵機制等改革,進一步擴大科研院所和領銜科學家的自主權,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保障。

——加強黨建和創新文化建設,構建完善充滿活力、包容兼蓄、和諧有序、開放互動的創新生態系統。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推進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和思想武裝,引導和激勵科技工作者繼承「科學、民主、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弘揚「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院風,秉持科學精神和專業主義,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偉業。堅定創新自信,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敢於質疑現有理論和學術權威,勇於開拓新方向、拓展新領域,力戒「跟班式」研究和急功近利等不良現象。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追求卓越、敢於創新、善於合作的學術文化氛圍,讓科研人員能夠安心致研、潛心創新。加強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建設,弘揚科學精神和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的創新環境,厚植有利於科技創新跨越和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沃土。

40年改革開放譜寫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必將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偉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以更加嶄新的面貌、更加昂揚的鬥志,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科學院改革創新發展新局面,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作者: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年第12期)

來源:中國科學院院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有機電荷轉移分子調控二維材料電學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人體流動系統檢測取得系列成果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