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初級階段與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傳承與延續

《初級階段與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傳承與延續

《初級階段與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傳承與延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1921年到1949年,單單從漫漫歷史長河來看,28年的光陰不算長,但是,從中國共產黨人為國為民出生入死、為理想為信念奮不顧身來看,28年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寫滿了英雄的讚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達370萬人。在世界政黨史上,有哪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為了踐行和堅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慘烈的犧牲?正如魯迅所言:「無論什麼黑暗來防範思潮,什麼悲慘來襲擊社會,什麼罪惡來褻瀆人道,人類的渴仰完全的潛力,總是踏了這些鐵蒺藜向前進……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1.立志:救亡圖存、中華崛起

走進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我們感到的是他們那種氣吞山河的氣概和激揚奔騰的大境界和大胸懷。世人景仰毛澤東,不僅是其詩情才藝,更是其頂天立地和大氣磅礴的精神氣質。毛澤東最早的志向詩是13歲(1906年)寫的《五穀》:」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決心走出韶山,求學天下,以成大事。

在離家赴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前夕,臨行前,他改寫了一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帳簿里,即《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表明了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在年輕時就寫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句子,其「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之志氣直衝干雲。周恩來從小即確立了「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的大志向,也指引了他的偉大人生。鄧小平自少年時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國救民。

李大釗所言:「人類的生活,必須時時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擴張傳衍,流傳無窮,把那陳腐的組織、腐滯的機能一一的掃蕩摧清,別開一種新局面。」「我們從事戰爭的信念,便建立在這個爭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國和新世界的上面。」《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76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求知:獨立人格、踐行真理

毛澤東在湖南省立一中就讀時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開頭就寫:「吾讀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嘆吾國國民之愚也,而嘆執政者之煞費苦心也,而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於淪亡之慘也。」

國文教員柳潛的評語是:「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歷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金沖及著:《毛澤東傳(1893-1949)》,第18頁,中共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毛澤東認為,離開真理來談立志,只是對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簡單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尋找真理,然後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終身未得,即終身無志」。1915年在給好朋友蕭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為人之學」、「為國人之學」、「為世界人之學」。他在交友中確立——一不談金錢之事、二不談家庭瑣事、三不談男女之事的「三不談」原則,是注重精神生活的高尚人性理想的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毛澤東就讀於湖南師範,周圍逐漸聚集起一批追求進步、志同道合的青年。他們充滿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樸實而充滿朝氣經常喜愛登嶽麓山,《沁園春?長沙》就是反映這一時期的作品,其中「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以及「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表達的就是毛主席在而立之年確立的志向:進一步走向中國政治的中心,擔當起領導中國與世界的重任,從此毛澤東把自己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從野蠻其體魄、文明其靈魂的親力親為到啟發民智、引導推動民主解放運動,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把馬克思主義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找出新的理論、探索新的道路,從拜訪名人志士、探討救國理念到團結一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夙夜在公、犧牲小家成全社會,從革命道路的開闢到建設道路的探索,代表了一個時代,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精神。

3.意志:堅定信念、直面危機

共產黨的開國將帥們對理想信念的既定表現在很多方面。周恩來、朱德、劉伯承都是在「推求比較」中確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他們是在各種「主義」的比較中,極其慎重地選擇了共產主義,周恩來更是在國外看到各種主義的宣傳和實際,最後把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的。而這種選擇既是理性分析的選擇,也是與志同道合者反覆切磋和討論、通信交流,也是面對反對派的倒行逆施和自己親生實踐得出的。他們一旦選定共產主義作為信仰和目標,他就堅信不移,並決心為之付出代價,奮鬥終生。

1922年3月周恩來在給覺悟社成員的信中表示:「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周恩來他對黨的事業、對社會主義中國的光明前途、對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心,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從不動搖。他說:「共產黨人就是為不斷克服困難,繼續前進而存在的。畏難苟安,不是共產黨人的品質。」鄧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回憶起劉伯承的信仰時說「一旦看準了,選定了,他就為實現自己的信仰鞠躬盡瘁,萬死不辭。」

他們確立理想信念的過程,既是追求真理、認真思考、理性選擇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和提升並運用到實踐檢驗驗證的過程,既是言行舉止的信仰,也帶動更多的人團結在這樣信仰周圍。周恩來為黨和國家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朱德為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戰神」劉伯承說:「如果我去世的時候,能在我墓上立一塊碑,上書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那就是我莫大的安慰。」;他們共同踐行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要以誓死不變的精神為共產主義奮鬥到底」的誓言。

在革命戰爭時期,一些反動人物污衊共產黨人的理論,詆毀未來理想的不可能,針對這些問題毛澤東說,「我們的黨的名稱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明確地指明了這個將來的、無限光明的、無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個共產黨員入黨的時候,心目中就懸著為現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奮鬥和為將來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鬥這樣兩個明確的目標,而不顧那些共產主義敵人的無知的和卑劣的敵視、污衊、謾罵或譏笑」。《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59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在革命遇到危機、前景不太樂觀的時候,毛澤東總是通過寫詩來抒發情感、表達決心。如「四·一二」事變前夕寫就的《菩薩蠻?黃鶴樓》一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反映出當時悲壯、雄沉的心境。

1934年中央蘇區南線的相對穩定的局勢,而北線工作依然讓他擔憂,《清平樂?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反映的是對希望和未來的信心。

1935年面臨臨危受命、扭轉乾坤,有《十六字令》當中的一令:」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墜,賴以拄其間。」《憶秦娥?婁山關》一詞「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表達的是從頭開始,將革命引向勝利的偉大胸懷。

4.信仰:奮鬥終身、永不休止

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理想信念是以自己的滿腔熱情甚至滿腔熱血為之付出的,偉大的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智慧、汗水直至生命註解了理想信念的堅貞和正確。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轉移途中,在福建省長汀縣濯田鎮水口村小逕被地方反動武裝保安十四團鍾紹葵的部隊俘獲,關入上杭監獄。由於叛徒指認,身份被識破,於5月9日被押解到長汀。

參謀長向賢矩問翟耿白:「瞿先生你對中同的前途有何見解?」瞿秋白堅定地回答:「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就是國家民族前途的光明。」 周永祥著:《瞿秋白年譜新編》第390頁,學林出版社1992年版。在被押期間(5月23日),瞿秋白寫下了《多餘的話》,表達其由文人從政曲折的心路歷程。6月18日晨,寫完絕筆詩,神態自若緩步走出囚室。

當時天津《大公報》曾對秋白在中山公園和赴刑場路上的情形有一段敘寫:至中山公園,全因為之寂靜,鳥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見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神色無異,酒半乃言曰:人之公餘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我們共產黨人的哲學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繼而高唱國際歌,打破沉寂之空間。酒畢,徐步赴刑場……瞿秋白文集編輯委員會:《瞿秋白文集》,序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到了羅漢嶺下,見綠茵茵的草坪,青山環抱,秋白同志沉靜地說:「此地很好。」於是盤腿而坐,「自請仰卧受刑」,面對槍口,微笑飲彈,從容就義,年僅三十六歲。「這世界對於我仍然是非常美麗。一切新的,鬥爭的,勇敢的都在前進。那麼好的花朵,果子,那麼清秀的山和水,那麼雄偉的工廠和煙囪,月亮的光似乎也比從前更光明了。」

毛澤東在1950年為瞿秋白遺著出版題詞時指出:「他在革命困難的年月里堅持了英維的立場,寧願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願屈服。他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腦子想問題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遺著的出版,將有益於青年們,有益於人民的事業,特別是在文化事業方面。」 見《瞿秋白選集》序言,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周恩來的評價是「秋白同志畢生服務人民大眾,卒以成仁,耿耿丹衷,舉世懷仰。」在《瞿秋白文集》序中文集編輯委員會中有這樣的評論:瞿秋白的文學作品「的一個很突出的根本性的特色,就是貫穿著一種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精神,貫穿著對於社會的一種現實主義的、徹底的態度。這一個特色使我們看見,對於一個革命者,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和在什麼機會之下,文學都是戰鬥的工具,用它來批判社會、打擊人民的敵人,也用它來啟發與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鬥爭;同時也使我們了解,這種特色正是『五四』文化革命和文學革命的最好的傳統精神。」

這些與時代同行的共產黨人,在崢嶸歲月中保護同志犧牲自己,在建設年代身先士卒夙興夜寐,在榮譽甚至屈辱面前堅守信念,在起落沉浮中單薄坦然。陳毅去世後,毛澤東心情很沉重,他寫一首詞《吊羅榮桓同志》「斥鵪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摘自李俊偉、單朔夢著《初級階段與理想信念》

《初級階段與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傳承與延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玉米:立在根上的修行
吳天明離去,百鳥朝鳳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