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何為歷史地理學
日本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菊地利夫1977年出版的《歷史地理學方法論》是一部在日本歷史地理學界有著廣泛影響的著作。此書自1987年起,由辛德勇老師翻譯,在學術季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上進行連載,當時題名為《歷史地理學導論》。譯文刊出後,也引起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界的重視。然而,年經日久,連載的譯文翻閱不便。所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4年把陸續刊載的譯文彙集成冊,正式出版了《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一書,這是一件嘉惠學林的好事。
菊地利夫,生前主要執教於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系,畢生從事歷史地理學研究,是日本歷史地理學會事實上的發起人,亦曾擔任會長一職。他對日本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他真正地實現了把西方的理論、學說和自身的實證研究相結合,並倡導在歷史地理學這一領域實踐這一做法。
一般認為,日本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譜系,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以小牧實繁為代表的京都學派,而另一個,則是由內田寬一為代表的大塚學派。菊地利夫正是內田寬一的弟子,是大塚學派第二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京都學派以考古學為支撐,以研究與上古史、古代史相關的歷史地理問題為主流。大塚學派,則是側重實地調查,提倡研究地理現象的歷史背景。
鑒於日本學界長期以來缺乏系統的關於歷史地理學的本體論、目的論等方法論方面的著作,菊地利夫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出版了這部集大成的理論著作——《歷史地理學方法論》。這部著作在多個領域具有開拓意義,可謂是日本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基石。
書中一方面總結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一般基礎理論的變遷,另一方面,以地理學這一學科的發展為線索,敘述了歷史地理學的構成、基本概念、邏輯結構等。地理學在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最初的對地表特徵的描述,還是現代地理學對地理現象進行理論化和規律性的總結,其本質都是關於地理空間的研究。可以說,空間概念是地理學的基本概念。而歷史地理學,在空間概念的基礎之上,又加進了時間這一維度,所以菊地利夫認為,歷史地理學史即為「空間概念與時間概念的變遷史」,本書的主要闡述的是「歷史地理學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在地理學革命中的變化狀況」。(《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第10頁)所謂地理學革命就是指地理學的基本概念由絕對空間地理學,向相對空間地理學的轉化。菊地利夫認為,歷史地理學的本質實際上和地理學是同一的,地理學理論包含本質理論、說明理論和敘述理論,而歷史地理學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包括對歷史地理現象的復原理論——這就是菊地利夫在書中所構造的歷史地理學的理論框架。
人類社會在歷史上以生存和發展為目的,來組織各種各樣的生活空間。而歷史地理學就是為了解釋、復原這樣的生活空間。菊地利夫認為,歷史地理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復原過去的地理狀態,這一復原過程,正是歷史地理學的魅力所在。歷史地理學復原理論的提出,也是菊地利夫理論體系中的創新之處。
歷史地理學通過復原過去的地理狀況來積累其知識,菊地利夫把歷史地理學的知識按照性質分為三種類型:實在世界的知識、抽象世界的知識以及知覺世界的知識(書中也稱為理解知識)。
一直以來,地理學對地理的考察就過度地強調壞境條件的差異,卻忽視了不同人類集團在文化、社會、時代上的差異。除此之外,現代地理學還急於對事物進行定量分析,無視其內涵之不同,單純地用事物是處於先進的還是落後的發展階段來理解地理現象。而菊地利夫教授關於理解知識,或稱知覺知識的考察,正是對上述傾向根本的革新。
在此基礎上,菊地利夫引入了「時間斷面」這一概念。所謂時間斷面是指「在由古及今的時間流上,在任意時刻截取的與時間流垂直的斷面」。地理學就是研究「現在」這一時間斷面上的地理空間。(《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第141頁)歷史地理學出於研究需要,在時間斷面型敘述形態上繼續發展,敘述形態上出現了時間斷面堆積型、佔據系列型、時間進化型以及時空連續型。菊地利夫特彆強調了時空連續型敘述形態的意義,認為這才是歷史地理學未來發展的方向,因為歷史地理敘述應當重視過程,相比於地理變化,更加重視變化著的地理。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周雯
※這本詩集初版時作者只自費印製了250本,40年後價格卻翻了5000倍
※徐魯散文:《山裡的細妹子》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