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匡衡,是勤奮好學的典型,你注意他後來怎麼樣了嗎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勤奮好學的故事,比如鑿壁偷光,比如頭懸樑、錐刺股,這些都是勤奮好學的典故,這些人的故事也成為一段美談,至今都還激勵著很多學子不斷的勤奮學習。我們今天來講講鑿壁偷光、勤奮好學的匡衡的故事,他勤奮好學的故事也被後人久久傳頌。
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就是西漢的時候,有一個叫匡衡的孩子,他非常勤奮的讀書,但是因為家裡沒有錢,晚上沒有油燈能夠供他讀書,所以他悄悄的在鄰居家的牆壁上鑿了一個小洞,借著鄰居家的燭光來認真讀書,這種「偷光」的舉動,成為後世愛讀書人津津樂道的事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其實,發生在匡衡身上的故事還不僅僅這些,他除了鑿壁偷光外,後來的匡衡還是因為沒錢讀書,所以他到一家大戶人家家中讀書,他打工的時候,對主家說,希望能夠看他家中收藏的很多書,主家也非常慷慨,答應匡衡能夠隨便閱讀。
從這兩件事,我們也能看出匡衡堅持學習、熱愛學習的精神,這種精神確實讓人敬佩,也讓人感動。不過,長大後的匡衡,他的故事卻讓我們唏噓感嘆,他確實功成名就當上官了,不過他仕途並不順利,甚至結局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
匡衡所在的時代是漢朝,因為勤奮讀書,他成為了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漢朝當時的規定是,博士子弟如果能夠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夠順利通過官方考試,就能夠走仕途,就能夠做官。當時考試成績分甲乙丙三種成績,如果成績是甲科,直接可以做朝廷的郎中,乙級別的可以當中書舍人,丙級別的就是文學掌故。
雖然匡衡非常用功,但是他仕途並不順利,他一共參加了九次考試,最後考中的才是丙級別的,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最後他還是當官了,匡衡出任的是太原郡的文學卒史,屬於一個文職部門吧。
雖然官位不是很高,但是匡衡憑藉早年的努力,他對詩經有著極深的研究,當時很多經學家對匡衡是非常賞識的,當時還是太子的漢元帝就非常賞識匡衡,漢元帝即位後,匡衡直接成為了郎中,在漢元帝的賞識下,匡衡升的也比較快,先後出任博士、給事中等職位。
匡衡當官的時候,漢朝發生了很多災難,像地震、日蝕等現象,朝野震驚,這時候匡衡的本領顯現了出來,他利用自己的知識來寬慰漢元帝,讓他節儉愛民,親近賢臣,遠離佞臣,另外,他還親自到民間考察,弘揚道德風氣,作為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型官員,他把很多知識傳遞給了民眾,讓民眾免除憂慮,匡衡為百姓幹了很多好事,漢元帝對他所做的事情也表示讚賞。
之後的匡衡更是大紅大紫,直接成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後來丞相病逝,匡衡直接代行丞相的職位,而且還封侯了,是為安樂侯,可以說,昔日讀不起書的小夥子,現在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匡衡當上丞相後,做的都是一些為國為民的好事。漢元帝執政後期的時候,對宦官石顯非常寵幸,此時的漢元帝不知道進步,就知道聽信讒言,而正直的匡衡看不慣了,於是直接彈劾石顯,匡衡的話還是有用的,後來石顯被除掉,漢朝恢復了一段時間的清明,不過匡衡也在此次爭鬥中落寞了,他成為了一個庶民,當時石顯的黨羽發現匡衡利用郡圖的失誤,竟非法貪污土地四萬多畝,這件事也成為石顯告發匡衡的資本,一代大臣成為庶民,而且還晚節不保,難免讓人唏噓。
※戰亂之時人們紛紛轉移財產,杜月笙卻記著一個人,將她視為珍寶
※孔子一句批人的話,流傳了千年之久,這句話成一個群體的口頭禪
TAG:史家吟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