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和郭沫若互看不爽,因郁達夫引發罵戰,和好後兩人當眾接吻
郭沫若和胡適一樣,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成了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在此期間為人們創作出了很多偉大的著作。但是畢竟文人之間因為志趣相投,而且思想得到了解放,所以有一些越軌的行為在他們看來也是不以為意的小事情。在民國期間,兩人之間就流傳著小故事,郭沫若畢竟是留學生,而且還是一個十分崇尚浪漫的人,所以即使是在思想文化十分開放的文學界也算是一個十分浪的人,他向人道歉的方法,就是親嘴,傳言當年胡適就中過招。要是事情屬實的話,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原本兩人好像並不認識,而且兩個大男人真的親過嘴嗎?這種行為放在現在都難以接受,以前的尺度未免也太大了吧!
郭沫若和胡適一樣在五四運動期間就是著名的人物,而且兩人之間的年齡差距也不大,只不過是郭沫若的文學起步點比對方早一些而已。當年胡適還是北大的教授時,郭沫若才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那還是1921年的事情,當年胡適的文章被大眾認可,於是還被商務書館的編輯所長看上,熱情的邀請他擔任下一任的所長,胡適當時也十分的感興趣,但是文人畢竟要端著一點,於是沒有直接答應,只說要考慮一下。
在七月的時候,胡適來到了上海,當時原先邀請他的所長還前去接見他,上海的媒體還大肆宣揚他的到來,一下子他成了上海的熱門話題,經過他的思考,最後還是決定放棄對方的厚愛,推薦了自己的好友去擔任,在他看來對方更適合那樣的職位。
到了上海的胡適和郭沫若見了一面,文人們都聚集在一起,但是兩人對於這次會面似乎都不是很滿意,這種苗頭在兩人之後的文章當中就可以看出來。這個時候的兩人還沒有正式開撕,畢竟才見了一面,莫名開撕也不符合套路。兩人互看不順眼真正爆發的時間是一場筆墨官司,當時郁達夫在雜誌上指責很多文人作家們在寫文章當中會出現很多錯誤,使用一些不嚴謹,甚至是罵人的言語。郁達夫在當時也算是杠精出身,在胡適的文章當中就挑出了錯誤,還將其發表在報紙上,之後郭沫若閑著沒事幹也在下面評論,接著就演變成了一場爭鬥。事情最後可以收尾還是得感謝胡適的一封求和信。
信上面的主要的內容是,自己在這段時間有很多言語過當的地方,希望你可以原諒,也希望這次的事情可以不影響到日後你我之間的友誼。郭沫若收到信之後,也積極的回復,表示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能和你結交成朋友很開心。這個事情就算了,不要再提了。
在1923年伴隨著兩人的和解,在飯局上倆人再次見面,酒過三巡之後,兩人都喝的東倒西歪的,然後開始談天說地,說著說著郭沫若就來了酒勁兒,抱著胡適就開始接吻。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回擊時為何把矛頭對準廣島,而不是東京
※軍統特務人人喊打,她為何能完美隱藏身份,潛伏三十年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