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明治維新前,日本人看洋人就像看猴子,並報之以石頭與刀劍

明治維新前,日本人看洋人就像看猴子,並報之以石頭與刀劍

作者:金滿樓

近代開國以後,日本也並非立刻實行明治維新,而是先要推翻幕府統治;而推翻幕府統治前,則有一個「尊王攘夷」的前奏。

「尊王攘夷」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尊」者「尊崇」,「攘」者「排斥、抵禦」, 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天子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游牧民族。

在中國歷史上,「尊王攘夷」多為正面評價,如孔子在稱讚管仲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的功績時即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不過就歷史而言,齊國強大以後,「尊王攘夷」實際上變成了齊桓公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由此出現「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局面。

東周時期,各諸侯互相討伐爭戰時,往往都打著「尊王」的名義,以擴張自己領土與利益,這種列國之間的內戰,其實就是孟子說的,「春秋無義戰」。

「尊王攘夷說」傳到日本後,最初的解讀是「尊王敬幕」,即禮敬天皇,服從幕府統治。

但在日本開國後,隨著幕府政治生態的惡化和列強的強權凌辱,新的「尊王攘夷說」就變成了「尊天皇、攘外夷、倒幕府」。

當時,尤其在井伊直弼主導的幕府對外屈膝投降時,更是激發了「尊攘派」武士們的民族主義排外情緒。

而這一新生的反對勢力,也很自然地與當權的「南紀派」 井伊直弼等人爭權失利的「一橋派」聯起手來。

在這場反對運動中,吉田松陰的表現無疑是突出的。早在開國之初,吉田松陰面對內外夾擊的危局即憂心忡忡地表示:

「今坐待萬國商船,不出數年,國家疲弊,民有菜色,塗有餓殍,流民蜂起,以至奸雄煽之,黠夷乘之,此余所慮也。」

幕府擅簽和約後,吉田松陰更是公開著文抨擊,稱幕府「不思國患,不顧國辱,不奉天敕,將軍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憤,須尊大義討滅誅戮之。」

面對反對運動,井伊直弼仍舊施展鐵腕手段,毫不相讓。

1859年3月後,井伊直弼大肆鎮壓反對派,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福井藩主松平慶永及一批幕臣、上層武士被處以提前退休、流放等處分;

而另外一些激烈派約百餘人被用竹籠送往江戶投入大牢,其中有四分之一被迫令剖腹自殺或直接處死,其中就包括了知名的「尊攘」志士吉田松陰及橋本佐內等人,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安政大獄」(「安政」是天皇年號)。

吉田松陰的死並不奇怪,因為長州的松下村塾本身就是「尊攘」志士們的主要據點。

在「安政大獄」爆發前,吉田松陰曾與門徒們一起策劃反對幕府和暗殺高級官吏的計劃,他們的首要目標放在了前來京都逮捕「尊攘」志土及壓迫勤王公卿的幕府閣老間部拴勝及其爪牙內藤正繩身上。

但是,計劃未經實施,吉田松陰即被捕入獄,後在江戶奉行所的審訊下,井伊直弼親自將原判的流放罪改為死罪,並於當年10月27日將其斬首。

吉田松陰就刑後,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尾寺新之允等學生痛哭之餘,將其屍首歸葬小原迴向院(1863年由久扳玄瑞、高杉晉作等學生將之移葬茬原郡若林村)。

「安政大獄」引起了「一橋派」和「尊攘」志士們的極大憤怒。

1860年3月24日上午,來自水戶藩和薩摩藩的18名武士在江戶城的櫻田門外對井伊直弼發動突然襲擊,儘管有60名衛士的保護,但突襲的武士們仍將井伊直弼的人頭砍下,這就是所謂的「櫻田門事件」。

對內強硬、對外妥協的大老井伊直弼被殺後,幕府高壓統治一度緩和,但由「攘夷」思想引發的排外風潮卻在這一勝利之下突然興盛了起來。

開國之初,日本人對洋人還只是好奇,如1858年隨同英國額爾金使團前來日本簽約的艦長霍斯本的記載:

當時他們在街上走時,「所到之處,大街小巷的人們都一起蜂擁而來,興奮不已。

……正在洗澡的男人和女人們忘記了赤身裸體,身上還塗著肥皂或類似的東西,都擁到大門口來……場面混亂無序,有人大笑,有人像看怪物似的盯著我們瞧。」

橫濱開口通商後,隨著洋人的不斷增多,當地民眾開始反感這些人的存在。當外國人走到街上時,引來的不僅是圍觀,可能還有石頭。

小孩們也常跟著他們的後面,大聲喊:「洋鬼子!傻洋鬼子!」

再後來,「尊攘」派武士們不斷襲擊洋人,他們的口號是,「見了夷狄就一刀斬死」,發展到最後,斬殺對象擴展到與洋人做生意的日本商人和崇洋媚外的日本官員。

在之後一兩年中,分別有英國人、俄國人、荷蘭人甚至中國人(因為穿西裝的緣故)近十人無端被殺。

不久,日本人的排外行為很快遭到英美等國的報復,而舉措失當的幕府統治也隨即陷入了危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賄選總統成功後,曹錕毫無愧色:總統是買的,又不是搶的!
以一人救一國:明治維新的大人物為何都出自吉田松陰的門下?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