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手指老是發麻?小心,你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治療「滑鼠手」可以不開刀
撰文 李石良 周俏吟
編輯 保健君
陳先生最近兩年時常感覺雙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但不感覺疼痛,最近3個月麻木加重,有時會在夜間睡眠時麻醒。當地醫院的醫生為他進行了肌電圖檢查,確認他的問題是腕管綜合征。由於工作繁忙,陳先生並未採取治療措施,可是最近癥狀加重,於是來到中日友好醫院尋求治療。經常規檢查後,我們決定對其進行在超聲引導下針刀松解腕橫韌帶的治療。
什麼是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又稱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痹,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導致橈側3~4個手指疼痛、麻木、感覺異常,以及支配區功能障礙的病理狀態(圖1)。發病患者中,年齡高於40歲的患者佔80%左右,女性患者明顯多於男性患者,有50%左右的患者病變累及雙手,有一定致殘性。由於這種疾病經常發生在頻繁使用電腦的IT從業者身上,所以又被形象地稱為「滑鼠手」。
導致腕管綜合征的原因多種多樣,而且各種因素之間往往同時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手、腕、指的運動和特定姿態,比如捏、握,加上腕的屈曲或牽伸,以及手指屈曲到某個角度,都會引起腕管內壓力增大從而對正中神經產生影響,誘發一系列臨床癥狀。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以及一些內分泌疾病都有可能導致腕管綜合征。另外如伸直型或屈曲型橈骨骨折、錯位,尤其是月骨周錯位等,也會誘發腕管綜合征。所以任何原因導致腕管狹小、腕管內容物體積增大以及腕橫韌帶增厚,都可能使正中神經受壓,形成損傷而導致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的手術方法
腕管綜合征的手術治療包括腕管切開松解減壓術、內鏡下腕管松解術等方法。手術療法對腕橫韌帶松解徹底,治療充分,但缺點是創口較大、易留瘢痕。
超聲可視化針刀微創技術治療腕管綜合征有著獨特的優勢,治療過程短暫、痛苦小,不需要住院,恢復較快,創傷比內鏡下腕管松解術還要小,術後不留瘢痕。而且,手術過程在超聲引導下清晰可見,提高了安全性。我們對該技術進行了深入的超聲引導解剖學研究,證實在超聲引導下可以實現針刀對腕橫韌帶的完全松解,可有效地提高手術成功率。對部分患者術後1個月進行的肌電圖複查表明,其正中神經的傳導速度獲得了明顯改善,為這項中醫微創技術的有效性提供了佐證。
超聲引導下針刀技術
陳先生接受了超聲引導下針刀松解腕橫韌帶的治療。
治療過程:先在超聲引導下注射麻藥,注意讓麻藥在腕管外浸潤,切勿進入腕管麻醉神經,然後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針刀治療,目標是將腕橫韌帶部分松解以減輕腕管內的壓力,進而減輕位於腕管內的正中神經所受到的刺激。(圖2)
治療結束後,我們對陳先生做了電話隨訪,在第4、8、12天的隨訪中,陳先生的麻木感根據NRS評分已經由治療前的8分下降至2分甚至0分。NRS評分即數字分級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程度分級標準為:0:無痛;1~3:輕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因陳先生無疼痛只有麻木感,遂將疼痛替換為麻木感。(圖3)
陳先生覺得整個手術過程都沒有感覺疼痛,手術時間也很短,自己甚至能看到超聲影像中針刀對韌帶的松解,雖然看不懂,但是心裡感覺很安全。
腕管綜合征的預防策略
腕管綜合征防重於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養成良好習慣。在使用電腦時,鍵盤滑鼠的高度應較低,最好高於電腦椅但低於手肘的高度,這樣有利於減少手腕與腱鞘在操作過程中的損傷。在使用滑鼠的過程中,手臂最好不要懸空,移動滑鼠時盡量靠臂力不要靠腕力,以減少對手腕的壓力,讓手腕適當放鬆。
工作中應當避免長時間連續的手工勞動,切不可長時間固定在某個體位。同時還應根據情況合理適當休息。可以在勞動前後放鬆腕部,充分活動腕關節。在勞動過程中避免寒冷的刺激和過度伸屈用力,應注意局部保暖。工作期間,抽間隙伸展放鬆,可緩慢彎曲手腕,每小時15次,或者進行握拳練習,每小時20次。
本文作者中日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 李石良;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 周俏吟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專家簡介:李石良
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日友好醫院針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央保健專家。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疼痛學分會秘書長,中國疼痛康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從事針灸臨床工作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為針刀應用解剖學及超聲可視化針刀微創技術在慢性軟組織疾病與疼痛領域的應用,其代表性著作《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奠定了針刀學科的臨床解剖學基礎。在國內外最早將超聲可視技術應用於針刀臨床治療,在頸源性頭痛等領域的研究有廣泛影響。
歡迎關注中老年保健官方微信(ID:zlnbjzz)
點擊網址即可訂閱2018年紙質雜誌: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172346660
中老年保健雜誌全國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82-221
轉載授權請聯繫我們:010-64216645
TAG:中老年保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