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李府大院聽李成興講騰衝抗戰,還有他最尊重的三位老人

李府大院聽李成興講騰衝抗戰,還有他最尊重的三位老人

騰衝是我國抗日戰爭中最先收復的一座縣城,它於1944年9月14日光復,但為此中國遠征軍付出了犧牲9000名將士的巨大代價,而騰衝縣城戰後幾乎一片焦土,「屍填街巷,血滿城垣」,異常慘烈。

在騰衝期間有幸拜訪了李成興老人,他給我們講述了抗戰期間一些人和事,特別是騰衝人李根源、張問德和董友薰在抗戰中的故事。他們以耄耋之年之軀,奔走呼籲、直面強敵,慷慨激昂,振聾發聵,感人肺腑,他說這些老人是他一生最敬佩的騰衝人。

李成興是歸國華僑,他在緬甸經營翡翠多年,是珠寶行業大亨,也是愛國商人。李老是騰衝人,他的爺爺叫李根源,被譽為「雲南第一人」,曾是國民黨元老、朱德恩師、代理過北洋政府總理。

我們在李府大院見到了李成興老人,這裡就是原來李根源先生舊居,現在是和順古鎮一家經營翡翠商店,而在店裡最顯眼的位置擺放很多李根源先生使用過物品,絕大多數是與抗戰有關的「抗戰文物」。

李成興與祖父在一起生活多年,記得很多李根源在民國與抗戰時交往的人和做過的事,他說張問德和董友薰與李根源三位老人不僅是好友,還有親戚關係,抗戰中他們一直攜手走在民族的前面,很多事情李老講的真實而具有史料價值:

一、「雲南第一人」李根源與《告滇西父老書》

李根源(1879-1965):國民黨元老、國軍上將,愛國人士。

李根源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軍事,後加入同盟會,代理過國務總理,他還是雲南講武堂的創辦者,在那裡結識朱德,一生幫助朱德多次,促成了朱老總的革命大業,建國後朱德把他接到北京居住。

李成興告訴我們,李根源對朱德的三次主要幫助:一是在朱德入學雲南講武堂時因不符合「雲南籍」條件而被拒絕,是李根源破格批准朱德進入雲南講武堂;二是朱德閑職後去德國考察,就這一階段接觸共產黨人,而考察也是李根源先生安排的公費派遣;三是朱德回國後到江西南昌任公安局長,也是李根源先生推薦給當時江西朱培德的(也是李根源在雲南講武堂學生),這才有了朱德後來參加「八一南昌起義」。

在抗戰期間,李根源先生是堅決主張抗戰,甚至多次同蔣介石請命,要求帶兵上前線,如果失敗願意以身殉國。他發表的《告滇西父老書》:「我們雲南一千七百萬民眾,立刻要發揮保省即是衛國的犧牲精神...但苟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抗戰者,雖毀家紓難,亦在所不辭」。

滇西抗戰時他向蔣介石建議死守怒江,如不成功,就投江以身殉國,震動雲南而感動全國,最後成功阻止日軍進攻,保住昆明和雲南。而騰衝「國殤墓園」就是李根源先生倡議修建的,這裡安葬了9168名滇西抗戰中犧牲的將士,得到了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支持,於1945年7月7日落成保存至今。

李根源先生取楚辭「國殤」篇將這個墓園命名為「國殤墓園」,有包括蔣介石、何應欽等人在內的多位參加抗戰名人為墓園題字題詞。這也是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宏大國軍抗日烈士陵園,落成之日李根源老先生帶領全縣父老含淚葬英雄,披麻送國殤,當時轟動全國,其深遠的意義影響至今。

二、「抗日縣長」張問德與《答田島書》

張問德(1881年一1957):騰衝人,曾任省府秘書、龍雲私人秘書、昌寧縣長,1940年因病辭職回家休養。

1942年夏日軍自緬甸攻入中國,並進攻騰衝縣城。城中軍政官吏聞風喪膽,棄城而逃,結果騰衝縣城不戰而陷敵手。這時已年過花甲的張問德老先生已經解甲歸田,他臨危受命出任「縣已不縣」的騰衝縣長,帶領全縣人民奮起抗戰,保衛家園。

在日軍佔領縣城的情況下,張問德等愛國人士在界頭、曲石一帶組建起了戰時縣政府和騰西北抗日前方根據地,配合國軍反攻,張問德的「抗日縣長」之名不脛而走。

然而最讓人讚歎的是1943年8月31日,日軍頭領田島致函張問德,企圖勸導誘降他。張問德憤怒不已,寫下了著名檄文《答田島書》,痛斥日寇戰爭罪行並表達騰衝人民抗戰決心。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大國風度,在《中央日報》刊登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被陳誠譽為「五百淪陷區縣長之人傑楷模」,也被蔣介石譽為「富有正氣的讀書人」。

他在《答田島書》中怒斥敵人罪行:「自事態演變以來,騰衝人民死於槍剌之下暴屍露骨於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毀於兵火者已逾五萬幢,騾馬遺失達五千匹,穀物損失達百萬石,財產被劫掠者近五十億。逐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則無以遮蔽風雨,行則無以圖謀生活,啼飢號寒坐以待斃,甚至為閣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橫被鞭笞,或已被送往密支那行將充當炮灰。」也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與抗日高潮。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打響了騰衝反攻戰。日軍在敗退前,將所有糧庫的6000多萬斤糧食全部燒毀。而張問德此時已經63歲高齡,他騎馬時還摔斷了手,但他包紮一下就四處奔走,幫助遠征軍募集軍糧,他動員了上萬民夫支援抗戰,在騰衝光復中做出巨大貢獻。

然而在騰衝城光復後數天,張問德掛職而去,再次歸隱田園,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卻也留下了中華男兒的赤子丹心。

張問德說:「我只是中華民族的讀書人」。但他就是中華讀書人的楷模啊!

三、愛國商人董友薰與他捐獻戰鬥機

董友薰(1886-1966):愛國商人,大慈善家。騰衝《國殤墓園》建設主要捐助人之一。

在騰衝的董關村有個「董家大院」,是一個建築群,分別是董友蓮(三老爺)、董友菊(五老爺)和董友薰(六老爺)宅院,是董氏家族在事業最輝煌、最富裕時所建,而董家不僅生意做得好,還是當地大慈善家,抗戰期間他們家族捐贈了戰鬥機,整個抗戰中捐獻款物達6800萬塊銀元,可以說傾盡家財了。

董家的責任與擔當自清朝就開始了。做公益與慈善,無論是他們為官還是經商都沒有間斷。在清末民初董家做貿易和跨國生意非常成功,成為西南的紡織大王和翡翠大王。這個家族同情弱者,關照窮人,修路建橋,出錢做公益,更在國難當頭挺身而出,抗日戰爭中他們民族大義,散盡家財,出錢出力,還收留了大批由緬甸逃回的難民,提供吃住,長達兩年之久。

1940年他們捐獻飛機,1942年他們捐獻土布八九百匹、國幣數十萬元,1944年給遠征軍提供軍糧四十多萬斤。張問德到騰衝成立抗日政府,董家捐洋紗12馱(價值4萬餘元)供抗日政府使用。

在抗戰後期光復騰衝戰役時,遠征軍54軍軍部和軍需處,以及美軍情報處都設在董官村,而54軍軍長闕漢騫就住在董友菊(五老爺)家裡。在戰後修建國殤墓園中,董友薰(六老爺)是十一位主任委員之一,也是國殤墓園的主要修建資金提供者,提供了1500萬元資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 的精彩文章:

騰衝銀杏村:誰是當下旅遊生力軍?擁有中國大媽就擁有半壁江山
外行人參觀航母有點蒙圈,這不是移動彈藥庫嗎?難怪全世界都怕它

TAG:書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