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究竟得了什麼病而死呢

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究竟得了什麼病而死呢

晚清的政壇風雲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咸豐十一年,辛酉政變驚心動魄的絕地反擊大戲落幕,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改變了大清王朝執政格局。好不容易耗到同治十二年,皇帝十八歲親政,兩宮太后退居幕後。然而,同治十三年,剛剛親政不久的年輕皇帝駕崩,這給本就雲譎波詭的大清政壇又增添了一份動蕩不安之因素。

同治皇帝年紀輕輕究竟是得了什麼病而駕崩的呢?官方給出的答案是同治皇帝得了天花而死,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同治皇帝是因天花而死。根據一些也是記載,同治皇帝是死於梅毒,尤其是史學價值很高的《花隨人聖庵摭憶》都這麼記載,那就讓人不得不有幾分信了。那麼,號稱後宮佳麗三千人的年輕皇帝怎麼就能害上了這個糗病呢?

這事兒還得從同治十一年,皇帝選秀大婚說起。

圖1 愛新覺羅·載淳 (1856年—1875年),即同治皇帝

據說權力這個東西能讓人「迷戀」到忘乎所以,一旦擁有怎麼也不肯放棄,慈禧太后就是這權力迷戀者之一,她以各種理由盡量推遲皇帝兒子親政時間。儘管慈禧不情願,但是終歸皇帝會長大,總是要親政。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已經十七歲了,兩宮太后決定為皇帝配婚並歸政皇帝,但是就在選擇皇后的時候,兩宮太后之間產生分歧,慈安太后傾向於蒙古正藍旗出身的阿魯特氏,而慈禧卻認為年紀較小的富察氏更加中意,而同治皇帝本人比較喜歡阿魯特氏,阿魯特氏比同治皇帝長兩歲,而富察氏此時也就是14歲的小女孩,所以同治皇帝選擇阿魯特氏也正常。再加之阿魯特氏出身確實比較高貴,祖父賽尚阿是咸豐朝大學士,父親崇綺更是大清朝唯一一位旗人狀元,並且這阿魯特氏還和慈安太后有親戚關係,所以慈禧太后也不好堅持就點了阿魯特氏為正宮皇后,富察氏為慧妃。

然而同治皇帝的婚後生活並非如意,據說由於慈禧太后不喜歡皇后阿魯特氏,就以祖宗家法和母親淫威限制同治皇帝去皇后處,同治皇帝剛剛親政,不敢與把持朝政多年的母親對抗,所以只好勉為其難地服從命令。同時,由於同治皇帝從小就是皇帝,養尊處優而養成了恣意妄為的性格,而且朝政之事都是母親和六叔恭親王奕訢處理,自己根本不用過腦子,成為擺設讓皇帝很不爽,於是在皇宮之內生活不如意的皇帝,開始琢磨「逃」出紫禁城玩「大」的了。

圖2 同治皇帝的婚禮

京城王公大臣家中從來都不缺少紈絝子弟,恭親王奕訢的長子載澄就是之一。由於載澄年紀與皇帝相仿,再加之其父親恭親王的身份,自然有機會出入皇宮。一來二去,皇帝載淳和他的堂兄弟載澄這兩個臭味相投之人,因為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

有了載澄的帶領,年輕皇帝可謂是「見了世面」,原本禁錮在深宮之內的皇帝哪裡能夠抵禦這燈紅酒綠的誘惑,於是這哥倆兒是經常出入花街柳巷,過著花天酒地的快活生活。開始的時候,花街柳巷的老鴇妓女不知道載淳的身份,時間長了據說不少人知道了皇帝的身份,但是這位「公子哥」出手闊綽,於是誰也犯不上捅破這層窗戶紙。除此之外,這哥倆兒對於良家婦女也不放過,據說這載澄對年輕寡婦很感興趣,想盡辦法也要得手,因此經常有尋常人家的人婦找到貝勒府(載澄為貝勒爵位)討說法,而載澄就是給錢了事,任由五百還是一千兩銀子,要多少就給。因此竟有不少少婦,故意將自己丈夫藏匿,「釣魚」載澄上鉤,完事兒就去找到載澄訛錢。相信皇帝載淳在跟載澄混跡之時,這種事兒恐怕也是沒少干。

圖3 奕訢晚年照

畢竟載淳是皇帝,他的如此種種荒誕行為不可能不為人知。所以在得知皇帝背道離經之行徑之後,大臣們紛紛上奏摺勸說皇帝改邪歸正。因為此事關係到自己兒子,所以起初奕訢沒有直接勸諫,但是皇帝對於這些逆耳忠言置之不理,對於指責自己錯誤行為拒不承認,來個看你們能怎麼著的態度。面對皇帝不知悔改的態度,奕訢坐不住了,這次聯名十位重臣,以勸說皇帝「停罷修圓明園和停止不務正業的荒唐行為」為目,一同勸諫,其中包括惇親王奕誴、醇親王奕譞再加上自己,三位皇帝叔輩親王,絕對是重諫。

面對「來勢洶洶」的勸諫團,同治皇帝實在無法拒絕,勉為其難地召見了朝廷中流砥柱的這老幾位,整個勸諫過程印證了上述皇帝荒誕行徑,也反應出同治皇帝頑劣不成器而難堪大任。

圖4 和碩醇親王,即奕譞(1840年—1891年)

惇親王奕誴年齡最長資格最老,率先發言,但是奕誴僅說了個開場白,勸諫書就被皇帝摔倒了地上。奕訢見此情形,撿起勸諫書繼續朗讀,沒想到皇帝直接回應奕訢「我將此位讓於爾如何?」這讓在場眾大臣無不驚愕,被皇帝一句話全乾蒙圈了。大學士文祥和醇親王奕譞伏地慟哭,勸諫皇帝萬不可拿皇位如此兒戲。最後沒辦法,奕訢將皇帝的種種不齒的卑劣行為,以發生時間以及地點一五一十地陳述,皇帝自以為這些是秘密行動無人知曉,現在已經暴露,便追問奕訢如何知曉,奕訢沒辦法只好承認是自己兒子載澄招出來的。面對事實且證據確鑿,同治皇帝自知理虧無法狡辯,便恨恨地勉強接受了大臣們的勸諫。

但是同治皇帝一直對奕訢懷恨在心,就在勸諫沒過幾日,就「無緣無故」地下了一道諭旨,剝奪奕訢「鐵帽子親王」爵位降為郡王,仍在軍機處行走,同時一併將載澄郡王銜貝勒爵位擼掉,這明顯是在報復奕訢父子,作為一位成年皇帝行事如此魯莽且手段之low,可見同治皇帝確實夠「昏」。這道諭旨一下,年輕皇帝簡直是要作死,沒等群臣反對,兩宮太后就坐不住了。在兩位母親的批評指責之下,同治皇帝不敢造次。就在罷黜諭旨剛下發的第二天,又趕緊下發了諭旨,恢復了奕訢和載澄的一切爵位與職務。

這場因勸諫而引發的一場宮廷鬧劇,總算是在兩宮太后的干預下告一段落。之後載澄再也不敢勾搭皇帝出宮瞎混,當然此時皇帝的健康狀況也搞不起來了,因為沒過半年皇帝就翹了辮子一命嗚呼。

圖5 清朝軍機處內景之一

還是回過頭來說同治皇帝得了什麼病而死,其實從載澄這也能看出端倪。載澄是奕訢的嫡長子,載澄一生只娶了一位嫡福晉,沒有其他側室妻妾,而且28歲也死了並且也沒留下一個子嗣。據說載澄在病入膏肓之時,奕訢去看了兒子一眼,匆匆看了一眼臨走扔下了一句絕情之話:「你早就該死了。」作為一名父親,如此絕情不合乎常理,原因不言而喻。而導致載澄失去生育能力,就是因為沾染Xing病而導致。因為載澄是嫡長子,按照祖制是要承襲恭親王爵位的,因此過繼老二載瀅長子溥偉為子,奕訢的「鐵帽子」不是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孫子溥偉。

那麼為什麼同治皇帝無法治癒呢?其實皇帝的病要是對症下藥也不至於致命,再怎麼說皇帝的醫療條件絕對是無人能比。問題就是皇帝使用什麼藥物是要有史官和御醫記錄入檔的,也就是說皇帝得了什麼病,後人只需要從御醫用藥上就能夠知道一清二楚。正因為御醫給同治皇帝開的藥方全是醫治天花,才能夠和同治皇帝官方死因對得上。倘若這藥方果然對症同治皇帝很可能不至於這麼早死,因為當時醫治天花病的水平照比清初提高很多,天花已經不再是絕對的不治之症。

圖6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難道是御醫們誤診?果真御醫們這都能誤診那就真該殺頭了,而且御醫是一個團隊,不可能集體誤診吧?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御醫們明知皇帝得了什麼病,但是硬是不敢對症下藥。御醫們哪來的這麼大膽子?能指使御醫這麼乾的人恐怕只有慈禧太后了。換句話說,慈禧太后為了保存皇家顏面,甚至為了自己之後能夠重新把持朝政權柄,不惜犧牲自己唯一的兒子。權力對於慈禧太后人生意義之重大,可見一斑。

從各方面信息分析,同治皇帝因害天花而死的可能性極小,官方記載也只是為了掩人耳目欲蓋彌彰而已。

在年輕皇帝還沒咽氣之時,關於這皇位繼承之事就已經被提上日程,慈安太后從皇位宗祖規制方面提議了幾位候選人,但是最後都被慈禧否決。其實慈禧心中早已有了合適人選,在以陰謀和套路導演設計之下,走完了形式過場流程之後,醇親王奕譞的長子載湉以文宗咸豐皇帝為過繼子的身份繼承大統,即光緒皇帝,也就是說載湉繼承的是咸豐皇帝的皇位不是同治皇帝的,這樣兩宮太后還是皇太后,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朝廷政權又「合情合理」和「如願以償」地回到了兩宮太后手中,其實也就是回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

文:王金百

參考文獻:《花隨人聖庵摭憶》《清史稿》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北伐路線基本相同,為何諸葛亮五次都失敗了而韓信一次便成功
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