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攻擊機加固操縱桿有何優勢?任務完成時已成馬蜂窩,電傳系統失靈

攻擊機加固操縱桿有何優勢?任務完成時已成馬蜂窩,電傳系統失靈

為了給地面目標提供及時準確的火力支援,二戰開始,德國美國在內的一眾空軍大國就開始研製攻擊機。隨著電傳操控系統在戰機上的普及,飛行員不用在用盡全力擺弄操作桿,只需要半躺著用手指完成信號輸出即可,但是在攻擊機的設計中,即便是比較先進的型號,也依舊採用加固操作桿,這主要包這幾種種原因。

談及加固操縱桿對於攻擊機的優勢,就不得不提及攻擊機的作戰環境,不同於轟炸機,攻擊機的任務是超低空快速突破敵軍防線,對敵人的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由於掛載大量攻擊彈藥,攻擊機的飛行速度並非很快,極易遭受敵方地面輕火力的打擊,因此,當攻擊機任務完成時,已經成了馬蜂窩,如果採用電傳系統,恐怕早已失靈了。

這是攻擊機採用固定操作桿的最大原因之一,操作桿雖然費力,但只要飛機內部機械結構沒有遭到致命性打擊,飛行員依舊可以嘗試操作飛機,對於攻擊機來說,執行任務時,機腹、機翼厚重的裝甲上肯定是千瘡百孔,甚至會出現飛機組件脫落的狀況。如果採用電傳控制,一旦電路系統在敵軍防空火力下癱瘓,那麼飛行員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另外,採用側姿電傳動飛行的飛行員一般是半卧的,這樣才能保證最大限度的使用先進科技帶來的優勢,但是對於攻擊機來說,幫助飛行員完成打擊的只有計算機瞄準系統,在尋找地面目標並打擊同時,還要注意敵方戰鬥機或是攔截導彈在雷達上的位置,使用電傳控制反而有點束手束腳了。

再者,以美軍現役A-10攻擊機為例,已經擁有近30年的歷史了,由於現代低空防空導彈的不斷升級和戰鬥機低空性能的完善,飛行速度較慢的攻擊機已經很難生存,各國都不再研製新型的攻擊機,對地精準打擊任務均交給了戰鬥機來完成,上世紀80年代,電傳系統還不夠成熟,現役攻擊機自然無法使用電傳控制系統。

對於軍隊建設和裝備改良來說,並不是一味的將最先進的、最好的技術加之在武器上,裝備武器本身的定位和特殊性決定了他對於硬體設備的客觀需求。各國軍隊均是如此,戰爭、國防是耗資巨大的工程,追求「實用主義」,為落後的攻擊機換裝電傳系統實質就是畫蛇添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水 的精彩文章:

勒克萊爾坦克2018年大改躋身世界最強?銷量慘淡被迫關生產線
為什麼印度不想要米格29k?印度航母發展缺陷,艦載機選擇受限

TAG: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