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為楊玄感制定三條計策,劍指遼東、關中、洛陽,他選擇了下策
原標題:李密為楊玄感制定三條計策,劍指遼東、關中、洛陽,他選擇了下策
在隋朝末年,那個風雨飄搖的動亂時代。百姓們怨聲載道,全國各地民變四起。作為一國之君,楊廣需要為此局面的造成負不可推卸的責任。
與各地起義比較起來,作為貴族的楊玄感兵變事件最為嚴重。
開篇,咱們先來說一說偌大的隋朝盛世為何會淪落到各地民變這般田地吧。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在楊廣即位前,隋朝是很太平的,可以稱得上是太平盛世。可是為什麼在他即位後的短短几年裡就被弄得千瘡百孔,被弄得狼狽不堪呢?
原來,在隋煬帝即位之初,他就迫不及待地拉開了大興土木和盲目擴張的序幕。
他在高麗國挑釁並且朝秦暮楚的情況下,發起了對高麗國的征戰。但是率領號稱百萬大軍的隋煬帝在第一次征戰的時候,他失敗了。這個時候全國都承受巨大的賦稅,百姓生活很痛苦,有很多怨言,於是就已經產生了暴民。
隋煬帝竟然沒放在心上,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對高麗發起了第二次征戰。結果在第二次征戰的時候,聽到了楊玄感兵變的消息,於是急忙撤軍。
楊玄感是什麼人呢?楊玄感是貴族,是隋朝開國元勛楊素之子,繼承爵位魯國公,時任禮部尚書。
他在帝國政治高層擁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力,他的叛變無疑是一場政治地震。楊玄感自黎陽起兵,他一起兵,四方紛紛相應,追隨者數不勝數,部下很快就發展到了十幾萬人。就在楊廣還在出征的路上,楊玄感已經圍攻了洛陽城好幾天了,然而短短几天的功夫,就有數十名官員及其家屬出城投降。楊玄感為了掌控人心,統統對這些人任命重要的職務。
此時,楊玄感手下另一個官二代,這個人與之前出城投降的人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了。這個人之後將會在隋末唐初這個混亂的年代叱詫風雲,他就是日後瓦崗寨的領袖——李密。
李密家也算是名門望族,只可惜,隋朝之時李密被隋煬帝罷了官後便再無登上政治舞台的機會。於是,李密就回家用功讀書了。偶然一次機會,楊玄感與李密交談,發現這個李密有志向、有能力,很快便與他結成了好朋友。
楊玄感有些輕視士人,李密便勸楊玄感說:我今天為你出謀劃策,是因為你是我的朋友,但絕對不是因為你比我強。如果論打仗我確實不如你。但如果論任人識人、調用官吏來管理地方,你確實不如我。你適合做將,卻不適合做帥。你有什麼理由瞧不起士人呢?於是,楊玄感開始反思自己。
李密給楊玄感出了三條計謀。
其一:天子出征遠在遼東塞外,你可以速速派兵拿下遼西走廊,這是遠征軍連接王朝的唯一生命線。如果你可以快速派兵拿下這個地方,就可以阻斷天子的退路。這個時候高麗人一定會從天子背後發起攻擊,這樣一來,數月之間,天子的百萬大軍便可不攻自潰;
其二:關中是天府之國,我們如果親率大軍徑直殺向長安,其餘城市一概不攻打。打進長安城驅散豪傑,安撫百姓,據城而守。天子就算班師,但沒有了根據地,我們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籌劃之後的行為;
其三:派出精銳儘快打下洛陽,號令天下。以天下的力量與天子對抗。
楊玄感選了風險最小,但收穫也最小的第三種方案。李密最了解楊玄感了,這種沒有經歷過磨難的人只會選這種眼前利益大於長遠利益的方案。但往往成功捷徑,也是通往滅亡的快速通道。
不出李密所料,當楊玄感的軍隊剛剛到達洛陽,楊廣的大軍便已經回援,並對楊玄感進行了反包圍。
?
楊玄感此時又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把本來數量就不多的部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抵擋北邊天子的部隊,一部分進攻從長安趕來馳援的天子部隊。但是從長安的軍隊迅速突破了楊玄感的防線,與洛陽北邊、洛陽城內的部隊遙相呼應,對楊玄感形成了前後夾擊的勢頭。
無奈之下,楊玄感只好率領部隊解除了對洛陽的包圍,向潼關撤退。楊廣的部隊集結後在楊玄感的背後拚命的追擊。楊玄感在到達弘農時,對弘農城猛攻三天。結果楊玄感被楊廣的部隊夾擊,導致全軍覆沒。逃亡中的楊玄感滿心遺憾,讓弟弟解決了自己的性命,令人可嘆。
※李白喝醉之後,做過多牛的事?這兩句詩寫得很明白
※影響歷史的兩個女人,延續清朝與走向毀滅,改變了國家命運
TAG:史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