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揉「九竅」養全身!這幾個位置一定要記清楚了
中醫將人體與外界溝通的通道概括為「九竅」, 即兩眼、兩鼻孔、兩耳、口、尿道、肛門。
平時護好九竅, 不僅能對人體各臟器機能起到調節作用,還可延年益壽。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中醫專家,教你通過「九竅」調養身體。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徐春英
眼部
雙手熨目
中醫認為,目為肝之竅,為心之使,為血之宗,為五臟六腑精氣所注之處。眼睛通過經絡與內臟相聯繫,因此護好眼睛就是在保養五臟六腑。
平時經常熨目,可緩解諸多眼部不適。
具體方法:
清晨起床,先將雙手互相摩擦,然後熨目,反覆3次後,再以食指、中指指腹輕輕按壓眼球或眼眶四周。
雙手拇指按壓太陽穴(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同時,食指自內向外按壓上下眼眶,再自內向外輕按眼球,如此反覆3~5次。
鼻部
輕揉鼻根
天氣轉冷,讓鼻炎患者苦不堪言,除了正確治療服藥,建議每天用溫水或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清洗鼻子,自己洗或藉助洗鼻器都可以。
另外,每天可按摩鼻根、鼻樑、鼻周穴位、面頰和頸枕等部位,以疏通經絡,通利鼻竅,增強鼻部抗病能力。
具體方法:
將雙手魚際肌(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摩擦至發熱,貼於鼻樑兩側,雙手食指自鼻根至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反覆按壓摩擦至局部發熱為度。
再由印堂穴(眉心正中)向太陽穴推按至發熱,也可用手掌心按摩面部及頸後、枕部皮膚,每次10~15分鐘。
耳部
揉搓耳周
《黃帝內經·靈樞·口問》中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朵上布滿穴位,與人體的五臟六腑以及氣血經脈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所以,平時多按揉耳周穴位,非常有助於耳部健康。
具體方法:
雙耳前部從上到下分別有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可每天用雙手食指自上向下揉壓耳前三穴,感覺酸脹即可,每次1~3分鐘,有開竅聰耳和通絡活血功效。
捻耳輪:食指和拇指由上到下同時捻揉耳垂和耳輪1~3分鐘,直到兩耳發熱為止。
鳴天鼓有助預防耳鳴,方法是:兩手掌心按兩耳外耳道,兩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每次30下左右,一日2次。
口部
按揉頸部
口腔、咽部最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要注意避免煙酒、辛辣食物、異味和冷空氣刺激,在寒冷的冬季和霧霾天要戴口罩出門。
另外,按摩頸部三個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慢性咽炎。
廉泉穴,位於下巴頂端再往內側2厘米,用拇指指面按揉,手法輕柔,有酸脹感為佳。
人迎穴,位於喉結兩側旁開2厘米處,用食指與中指指腹同時按揉兩側人迎穴,手法輕柔,有酸脹感為佳。
天突穴,胸骨上窩凹陷處,用中指指端按揉,手法要輕柔。每天分別按揉以上穴位2~3次,每次3~5分鐘即可。
尿道、肛門
提腎縮穴
尿道和肛門「二陰」最隱蔽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視,所以日常必須加強這兩處的保健。
提腎縮穴法是傳統養生手段,可促進陰陽之氣循環。
具體方法:
取站位,全身放鬆,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如忍大便狀),會陰隨之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鬆,一呼一吸完成一次,每日可做若干次。
本期編輯:鄭榮華 動作示範: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一杯「奶蓋」喝下去,要跑6公里才能抵消掉熱量……
※種一顆牙要花兩三萬?記者走訪揭開種植牙市場亂象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