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遠離乳腺疾病,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遠離乳腺疾病,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擁有美麗、健康的乳房是每個女人的願望。可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約有40%以上的成年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問題,乳腺癌發病率呈現出每年3%到8%增長的高速上升趨勢。

什麼原因導致乳腺疾病如此發生?要想遠離包括乳腺癌在內的乳腺疾病,除了定期體檢我們還能做什麼?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主任醫師、教授鍾少文說,中醫講究治未病,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中醫藥干預,人的身體體質就可能發生改變,就好比改良了的土壤,讓疾病的種子無法生存,達到預防疾病、逆轉疾病的效果。

鍾少文

病因篇

吃出來的乳腺疾病

鍾少文教授介紹,乳腺癌在西方國家和中國一二線城市的發病率比較高,這與這些地區的飲食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大城市的飲食普遍存在「三高(高脂肪、高蛋白質、高糖)」問題,這樣很容易造成超重、肥胖等問題。就在今年5月,美國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推出了第三版癌症預防報告,該報告被評價為「迄今為止關於生活方式與癌症預防的最全面和權威的報告」。該報告里明確指出體重增加、肥胖會增加絕經後乳腺癌的風險。

另外,不少女性為了養顏會經常食用蜂膠、雪蛤、胎盤等保健品,這些補品含有雌性激素,最好少吃,否則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熬出來的乳腺疾病

大都市常常被形容為「不夜城」,很多人喜歡熬夜,還有不少人因為失眠而被動熬夜。殊不知睡眠規律的紊亂、睡眠質量不高勢必會影響到內分泌代謝系統,進而會增加包括乳腺癌在內乳腺疾病的患病風險。有的人會疑惑:「我熬夜後補覺了,照樣睡夠8小時,不是一樣嗎?!」

鍾少文教授解釋,長期熬夜是不能用補覺的方法來彌補的。凌晨1點到3點正是人體肝經運行的時間。在中醫看來,乳房歸肝經,如果那時候經常不睡,或者沒有深睡眠,肝臟的解毒功能就不好,血液中的毒素排不出來,時間一長,體內的廢物就會堆積在經絡上,肝氣鬱結,血瘀痰凝,形成乳房腫塊。在臨床中,很多有乳腺疾病的女性,在肝經經過的區域,如乳房、腋窩、脅肋部都易有疼痛感,呈周期性,月經前明顯。

坐出來的乳腺疾病

顯而易見,久坐易帶來超重、肥胖等問題。另外,許多人久坐是並非「閑坐」,或是坐在電腦前長時間伏案久坐工作;不工作時也是坐在那裡手裡拿著手機刷微信或是刷抖音。上肢幾乎是一動不動,甚至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鍾少文教授介紹,我們的手臂內側、外側各有三條經絡,長期久坐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氣血運行、經絡通暢,對乳腺健康是不利的。

他建議女性朋友在工作間隙,可是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站起來活動下,做一做乳腺保健操,或者用手拍打下手臂內側、手臂外側、前側胸部。平時步行時,手臂的擺動幅度儘可能大一些。這些都能促進氣血運行,起到乳腺保健的作用。

圖/采采

不做「高壓鍋」女性

有學說把乳腺比作「情緒器官」,可見情緒問題對乳腺健康息息相關。鍾少文教授介紹,國內外針對乳腺癌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顯示,患者在發病前多經歷過大的應激性生活事件(如離婚、親人去世等),及伴隨的煩惱,焦慮,疲倦和抑鬱情緒是乳腺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哪些職業的女性更易患包括乳腺癌在內的乳腺疾病?鍾少文教授介紹,從臨床觀察看,在財會、教師、高管等職業的女性中,乳腺疾病的發病率要明顯高於其他職業的女性。他分析,這與這些職業的女性需要承擔更大的工作壓力,甚至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生悶氣的狀態有關。當女性總是處於怒、愁、憂、思等不良情緒狀態時,就會導致體內激素分泌功能紊亂,出現孕酮減少,使雌激素相對增高,不利於乳腺健康。在中醫看來,負面情緒會導致肝氣鬱結,肝是藏血的,又主舒泄,舒泄功能不好,氣血就積在那裡,氣滯血瘀,也會形成乳房結塊。

對於這類「高壓鍋」女性,鍾少文教授建議,她們可以調整心態、放緩工作生活節奏,必要時可以進行中醫藥調理。他笑著說,在門診常常有患者的丈夫向他道謝。原來他們的妻子經過一段時間疏肝理氣的中醫調理後,乳腺疾病好轉了,同時以前的暴脾氣也好了很多,家人成為直接的受益者。

預防篇

呵護乳房健康從生活點滴做起

一說到乳房保健,很多女性的第一反應就是在美容院、養生館一擲千金、一擲萬金開張乳房按摩卡、乳房理療卡。在門診,也常常有女性問鍾少文教授:「吃什麼保健品對乳腺有益處?」

鍾少文教授解答說,呵護好乳房健康不是要「花錢」,而是要「少花錢」,甚至是不需要花錢的:少花錢買保健品、少花錢外出就餐,多點粗茶淡飯;少花錢打車、開車,多點走路;少生悶氣,多點笑聲……這些都需要女性朋友做個有心人,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中醫治未病大有可為

中醫講究「上醫治未病」。無論是乳腺增生還是其他乳腺疾病,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病名不同,但是病因、病機是相似的。中醫認為,人體「內環境」失衡了,「土壤」性質改變,癌症、疾病的「種子」就會乘虛而入,生根發芽。鍾少文教授介紹,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每年的門診量是17萬,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通過對這麼多臨床病人的體質辨證、統計分析,發現乳腺疾病的患者以肝鬱氣滯、痰瘀互結、腎陽虛體質為主,約佔乳腺病人的80—90%。

中醫是可以通過中藥調理配合針灸、情志疏導是可以把「土壤」的性質改回來,讓疾病的種子沒有生存的條件。鍾少文教授介紹,在臨床中有不少乳腺良性疾病的患者經中醫調理得到治癒,有些癌前病變的患者,病情也得到逆轉。有一位30多歲的女性還沒有生育,但因為乳房上反覆長良性腫塊,已經做了四五次手術,患者也很擔心將來無法為自己的寶寶哺乳。後來經過中醫調理,這位女性的乳房內不再長新的腫塊,原有的腫塊穩定了,甚至逐漸變小。

體檢篇

每日自檢不可少

女性每個月月經剛結束時,可以自己對著鏡子檢查。鍾少文教授提醒,要留心幾個細節:乳房是否變得不對稱了?乳頭的方向有沒有改變?因為如果乳房裡長了東西,它會產生壓迫,從而使乳頭的方向改變。乳頭的正常方向,是稍微外上。如果有一個,突然朝上、或者內陷,就是因為乳頭後方長腫瘤把它頂住了,或者腫瘤侵犯了乳腺導管引起乳頭回縮。還要注意乳房的皮膚有沒有凹陷,像「酒窩」一樣;或者皮膚有沒有水腫,像「橘子皮」一樣?如果乳頭有溢液,要注意液體的顏色,血性溢液或咖啡樣溢液需要警惕乳腺癌。

40歲後乳房不痛了更要小心

鍾少文教授,女性在30—40歲之間,乳房良性疾病比較多,這類疾病往往會有乳房疼痛、腫塊等不適癥狀,因此女性朋友會比較重視,經常做體檢、看醫生。可是40歲以後,隨著雌激素分泌水平的開始下降,這些良性疾病往往會得到緩解,不適癥狀也慢慢減輕或消失,女性朋友會可能會掉以輕心。

他提醒,女性過了40歲後乳腺癌發病的風險開始增高,而乳腺癌在早期,甚至是中期都可能沒有任何不適,因此女性不能忽視乳腺的體檢。鍾少文教授建議,35歲以下,最起碼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35歲乃至40歲以上,乳腺B超半年做一次。40歲以上,乳腺鉬靶一年或一年半做一次,乳腺鉬靶的放射性非常小,射線量只有拍一次胸片的1/8,不必太過於擔心。

治療篇

乳腺癌,不是一切了之

乳腺癌的手術治療很重要,但不是一切了之。鍾少文教授介紹,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中藥治療都有其適用人群,醫生根據患者年齡、疾病分期、腫瘤指標、身體狀況等制定精準化治療方案,而能否順利地完成治療方案,醫生的耐心而專業的解釋必不可少,患者及家屬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例如手術方案有保乳、保乳整形、乳房切除或乳房切除加重建,目的是在切除乳腺癌病灶的同時保持乳房良好的外形,而患者接受什麼樣的手術方案,受文化程度、經濟狀況、配偶的意見、病友的意見等多種因素影響。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有外形要求的患者會越來越多,那麼選擇保乳或乳房重建的患者一定會越來越普遍。

中西醫結合,讓患者挺過毒副作用關

對於乳腺癌的治療,西醫的手段有手術和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等。鍾少文教授介紹,化療和內分泌治療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這些毒副作用很有可能讓患者痛不欲生,而在這時候,中西醫結合,通過中藥的輔助,可大大降低毒副作用,讓患者可以完成規範治療的療程。

以化療為例,化療所致的噁心嘔吐、骨髓抑制、肢體疼痛等不良反應,很多時候讓人無法忍受。一般乳腺癌需要進行4-6次化療。有個患者在別家醫院,化療第一次之後就再不肯治療,因為那個副作用讓她痛不欲生。鍾少文教授介紹:「我們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通過中藥的輔助,極大地降低了化療後的痛楚,她最後順利完成了後面的5次化療。」

內分泌治療的副作用,並非每個人都有,但是一旦發生,有些人就想把西藥停掉,因為患者覺得吃藥後身體不舒服,很難堅持口服5-10年。常見的副作用有骨質疏鬆症(導致關節、手腳乃至全身疼痛),還有潮熱多汗、易驚失眠等等。鍾少文教授介紹,採用中醫治療,能把這些副作用降到最低,極大提高了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並通過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增強人體抵抗力,大大減少複發的幾率。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責編:余燕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的精彩文章:

咳嗽怎麼就好不了?
超實用:兩招動作,改善孩子脾胃!趕緊學起來!

TAG: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