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收到劍橋大學和UCL Offer的博士申請,是怎麼「煉」成的?
12月,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魔鬼月份。
因為,在這個月,你會滋生出與學術共生的三大焦慮:
就業焦慮:碩士學習已經過半,面對即將而來的畢業潮,是否能有足夠的競爭力爭取到一份有發展空間的工作Offer?雖身處英國但留英的可能性有多大?
學術焦慮:由於種種原因錯過了申請博士的黃金準備期,儘管期望無縫連接,但博士申請DDL僅剩100天,能否趕上19年最後一波入學潮?
人際焦慮:該如何與導師套詞才能讓Ta為我打開學術的大門?萬一導師不理我怎麼辦?會不會沒有人願意為我寫推薦信?
我發現不少大佬們在克服這些焦慮時會集中錘鍊兩項基本技能:
1.碩士期間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競爭能力,它直接決定著你未來出路選擇面的大小(讀博 Or 工作),包括碩士成績。
2.在申請博士時的學術表現能力,它決定著你博士生涯起點的高低,包括套詞,研究計劃等。
以上兩點,碩士期間所獲得的成績是恆定難變的,但學術表現力的提升卻有跡可循,諸如提升與導師套詞的技巧,學習怎麼寫一篇優質的研究計劃等等,它們對於想要趕上博士申請Deadline僅剩100天末班車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在博士申請的過程中,這些會將你一步步推向成功。
譬如
Q博士團隊的學生P同學
在提升了學術表現力後申請博士學位
就獲得了不錯的結果
劍橋大學和UCL的博士Offer
在P同學成功的背後
有一條適用於普遍申請者的決定性因素
即導師/研究型大學錄取時所看重的
學術潛力
可是如何在既定的學術背景下展現潛力優勢呢
Q博士團隊總結為如下三點
01 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研究課題是寫好研究計劃的首要步驟,在選擇研究課題時最好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畢竟博士好幾年,一直做不感興趣的方向又怎能熬過艱苦的時光,得出優秀的產出呢?
有價值意味著這個課題在某種程度上要足夠新穎,並且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能有所創新。有了這兩個限定條件後,再在明確大方向和相關交叉領域的前提下,逐步縮小研究範圍就比較容易獲得博士課題了。
02 針對性的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的寫作包括幾個部分,除了研究課題外,還有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Objectives and Hypothesis、Methodology、Time Schedule and Potential Challenges 與References。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文獻綜述和方法論。
文獻綜述是對特定主題的現有研究進行批判性的調查和評估,它包含了Data、Theories和Approaches,通過寫一份類似於「書評」的文章,嚮導師表述所選擇文獻的長處與局限性,以及對所研究課題的見解,告訴導師你的研究將如何參與其中。
方法論大體分為定量和定性兩種,同一課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有些課題甚至還會運用到多個研究方法的組合研究,因此你需要介紹為什麼用這個研究方法,並對其進行闡述,經過對有效數據的整理分析,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03 學術CV:研究經歷
學術CV切勿簡單的將過往履歷羅列堆砌,因為它代表的是你的形象,導師會通過它在腦海中形容對你的第一印象與感知。
學術CV一般包含幾個要點:Contact Information、Education and Qualifications、Publication、Skills、Work Experiences等。譬如Education,列出的依次是碩士MA和本科BA的教育經歷,GPA的寫法建議保留一位小數,如3.9/4.0,還沒完成的學業時間可寫成如Sep,2017—Present。
除了上述這些展現學術潛力的關鍵點,本篇中未被提及的諸如尋找與自身研究課題相匹配的導師,與導師套詞的小技巧,如何順利通過面試等等,也可能左右博士申請的結局。
不過好在有Q博士團隊可以協助你,我們的課程輔導團隊由110多名分布在全英各個大學的在讀博士和在校導師組成,在你的申請過程中會得到全程學術輔導,從完成初步申請材料到初步套詞,從確定錄取意向到完成網申工作,每個階段都將獲得專業的輔導。
為了追求更好的申博體驗
Q博士團隊還將安排3~4位老師各司其職的提供指導
同時拿到劍橋大學與UCL的博士Offer的P同學
便是在這樣有序的規劃與真誠的輔導之下
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成功
與他擁有同等幸運的還有被Q博士團隊輔導的他們
博士申請DDL不等人,想要趕上
19年博士入學
動動手指就能在線獲得Q博士團隊的申請指導
也許末班車上的最後一個幸運兒就是你
※日本「病態可愛」潮流背後,是一個令人心碎又無奈的現實
※年底了,外媒收集一波2018年度最佳狗糧…真是快被閃瞎
TAG:英國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