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個念頭一生起,就將造下最嚴重的罪業!

這個念頭一生起,就將造下最嚴重的罪業!

失毀利他行為(如果失去了菩提心,則將失毀利他的行為):

菩薩戒墮中,此罪最嚴重,

因彼心若生,將損眾生利。

捨棄菩提心是菩薩戒墮罪中最嚴重的,無論是十八種墮罪也好,四種根本罪也好,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它的。我們有時候自贊毀他,或以吝嗇心不給眾生法施、財施,這些墮罪相對而言雖然嚴重,但捨棄菩提心的果報更為可怕。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捨棄了菩提心,產生了「我從此以後不再饒益眾生,不學大乘佛法了」的惡分別念,勢必直接或間接損害饒益有情的行為。

在修學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先明白捨棄菩提心的嚴重後果,如果觸犯了這種罪業,自己就沒有解脫的希望了。《般若攝頌》中說:「縱然在千百俱胝劫中行持十善,但若最後發了欲求緣覺阿羅漢的小乘心,這種罪業遠遠勝過破小乘四種或八種別解脫戒的根本罪。」要知道,倘若破了比丘或沙彌的四大根本戒,將來必定墮入地獄,這一點沒有任何懷疑。然而,有些人入了大乘後又捨棄菩提心,這種罪過遠遠超過了前者。

當然,捨棄菩提心並不是永遠不理眾生,如果改發小乘的心,也屬於捨棄菩提心。我們有些人會不會有這樣,這是我比較擔心的,因為學習大乘佛法,自己比較愚痴的話,就會無意之間造下重罪。但若有智慧的話,一般來講是不會退的,因為他知道菩提心就像如意寶一樣珍貴,真正有智慧、有見識的人是不會隨便捨棄的。但那些沒有智慧、孤陋寡聞或者業力深重的人,到了一定的時候,僅憑自己的感覺、和分別念,認為「我不想學習大乘佛法了,現在把它全部捨棄,從此以後進入小乘,做一點小乘的慈善事業就可以了」,如果你發了這樣的心,那比犯了根本戒還嚴重。

有些釋論中還說,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沒有捨棄菩提心,照樣能夠饒益眾生,做無量的功德事業。所以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有生之年千萬不能放棄菩提心,佛陀在《善巧方便經》中也說:「所有的墮罪中,捨棄願菩提心的罪業最嚴重。」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捨棄菩提心的界限,我前面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講了,在修學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違緣、什麼困難,最根本的就是不能捨棄菩提心。

即使你的生命受到了威脅,身體、財產、地位、名聲等遭到了無法忍受的侵損,內心也應當明白:我以前受過菩薩戒,不管怎麼樣,在短暫的人生中,這個菩提心永遠也不能舍。假如始終都有這樣的心態,白天想晚上想,那麼做夢的時候,不舍菩提心的意念自然也會出現的。我們若能在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困難的時候經常這樣想,那當你真正遇到了困難,也會想起當初的承諾和誓言的。

這種法寶和這種境界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可是,現在末法時代的有些人,重要的修學跟不重要的修學分不清楚。當然,在寂靜地方的有些修行人,比較而言還算可以,但外面的有些居士雖然報名要學《入菩薩行論》,嘴巴上說得好聽,但實際上整天都在搞接待:今天請一個上師,上師來了以後,暫時陪他住幾天,上師走後,休息兩天,沒有上師陪實在坐不住,於是又打電話請一個上師來……

現在我們學了這麼長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我估計有個別人就是專門搞接待工作的,在他們的相續中,至高無上的菩提心能不能生起來也很難說。當然,這些上師的力量不可思議,依靠他們的加持,也許不用像我們這樣一步一步去學,光是一個看式、一種姿勢,不要說是菩提心,大圓滿最高的境界也可能會恍然大悟的。

但不管怎麼樣,我有時候經常想: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很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違緣,那個時候自己能不能面對呢?最好提前有一些準備,每個人在後半生中,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捨棄菩提心。我們的身體放棄了無所謂,生命也好、財產也好,這些沒有都可以,畢竟世間中盛衰無常,今天富裕的人,明天就有可能變成乞丐,這些純屬正常現象。但你上半生是大乘修學人,相續中確實接受過菩提心,下半生卻變成了小乘行人或者外道徒,甚至是什麼宗教信仰都沒有的人,那是非常可悲的。

所以學習佛法一定要明白道理,正如我昨天所講的,西方人一般不容易進來,一旦進來以後,就很不容易退下去了。然而,當前有些人並不是這樣,他進來的時候非常容易,聽別人說大乘菩提心很殊勝,「真的嗎?那我就來了,我要馬上受菩薩戒,馬上皈依,馬上灌頂……」他特別著急,也特別開心。再過了一段時間,修行好像沒什麼感應,或者遇到了一些違緣,他就馬上放棄了。其實所謂的受菩薩戒,並不是憑想像順便做的,應該受著因果的支配,做到當然有相當大的功德,但若違越了這個界限,也會有相當可怕的果報。這一點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來世的感受會說明一切的。所以,捨棄菩提心的嚴重後果應該搞明白!

下面用教證、理證來宣說它的合理性。首先是教證:

雖僅一剎那,障礙此福德,

因損有情利,惡趣報無邊。

不要說長期作損害,哪怕是在非常短暫的一剎那中,製造違緣障礙了有些高僧大德、出家人或在家人發菩提心利益眾生的善行,其下場也會墮入無有盡頭的惡趣中感受煎熬。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來不是特別嚴重,但實際上確實非常可怕。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過失呢?因為佛經中說,若能幫助一個眾生,其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以前有位熱譯師(又名熱羅多吉扎,意為金剛稱),在他的傳記中說:有一次他準備在寂靜的地方長期閉關,安住於如如不動的禪定境界當中,此時本尊現身對他講:「你縱然安住在寂靜的滅定中千百萬劫,也不如在一個眾生的相續中種下解脫種子的功德大。」得到這樣的授記後,他從此以後不斷雲遊各方,度化眾生。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們坐在寂靜的地方禪修,修幾十年雖然功德很大,但如果能度化眾生,在一個眾生的相續中播下解脫的種子,這個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這是從正面來講的,從反面而言,假如一個人正在度化眾生、利益眾生,此時我們不但不隨喜,反以嫉妒心或嗔恨心對他製造違緣,那這個過失確確實實非常大。佛經中講過:「若人搶奪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的財產,並殺害了所有眾生,這個過失非常大。但若有人對別人哪怕布施旁生一團食物的善行作障礙,後者的過失完全超越了前者的無數倍。」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對他人的修行或弘法利生事業作障礙,人家講經說法或是放生、建道場,這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相續中有沒有菩提心,若以嫉妒心來製造違緣,令其利益眾生的發心遭到損害,這個果報,自己無數劫中在地獄裡也是無法償還的。

有時候我看到,一個大德在某地弘法,或者辦佛學院、做慈善事業,一群佛教徒由於嫉妒心而關係不和,就到政府部門去告狀,使這位大德的弘法事業受到限制。假如你造違緣的對境是個發了菩提心的人,那這種所作所為的果報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我們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凡夫、哪些是菩薩,故應以清凈心來對待一切眾生。自己要精進地行持善法,見到別人行持善法時,千萬不能製造違緣障礙,而要詳察自相續,斷除嫉妒心和嗔恨心。」這是修行過程中務必要牢記的一件大事。

我們平時如果有弘法利生的能力,那當然是非常好的,但若實在沒有能力,也最好不要給別人製造違緣。有時候我們去放生,某些人就說:「不要去放生了,放生有什麼用啊?不如拿這個錢來做什麼什麼……」這種話真是非常可怕,要知道,業因果極其細微,雖然只是一瞬間的語言,也許就成為你在地獄中生生世世受苦的因。

所以在說話的過程中,大家千萬不能信口開河。當然,自己不注意而犯錯,這種現象是有的,但這個也沒辦法。我們現在為什麼要講不放逸?就是希望大家平時小心翼翼,不管是說話也好,做事情也好,一定要看自己的言行舉止會不會違越因果的標準線,如果違越了,對自己的今生來世都不利,不僅對自己不利,對所有的眾生和整個佛法也不利,大家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按照無著菩薩和《廣釋》中的說法,剛才的教證(「若有人搶奪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的財產,並殺害了所有眾生,這個過失當然非常大,但若有人對別人哪怕布施旁生一團食物的善行作障礙,後者的過失完全超越了前者的無數倍。」)是用來解釋下一頌的,但大多數論師認為,這一頌是以教證說明捨棄菩提心之嚴重過失的合理性,下面則是用理證來說明這個道理。

毀一有情樂,自身且遭損,

況毀盡空際,有情眾安樂。

為什麼對他人行善製造障礙有如是大的罪過,需要墮入惡趣感受無數劫的痛苦呢?原因是這樣的:我們損害一個有情的快樂,果報就相當的嚴重,如《正法念住經》云:「殺害一個眾生,需要在一中劫當中墮入地獄。」或者說,殺害一個有情需要償還五百次命債。損害一個眾生的快樂,都要感受如是的痛苦,假如對菩薩行善製造違緣,結果將毀壞天邊無際所有眾生安樂的根本因——菩提心,果報墮入惡趣這一點就更不必說了。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別人發了菩提心,這顆菩提心就是一切眾生安樂的源泉,如果我們對他製造違緣,說「你發菩提心沒有意義,幫助眾生也沒有必要」,或者「你天天放生太浪費了,這跟把人民幣扔到河裡沒什麼差別」。他的這種說辭,沒有智慧的人聽來似乎言之有理,覺得「這些放生的眾生過段時間也會死的,還不如用錢來做佛像等」,這樣就損害了別人的菩提心。本來,真正幫助眾生、救護眾生,就是菩提心的一種標準,如果製造違緣損害了這顆菩提心,此人將永生永世在輪迴中不得解脫。

如同別解脫戒中所說:「一個人若發心出家,有人對其製造違緣加以阻撓,此過失是相當大的(《佛說出家功德經》亦云:「佛告阿難,若復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為劫奪無盡善財福藏,壞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觀察如是之士。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身盲。若出餓鬼中,亦常身盲。再三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該經中還指出,如果破壞他人出家善因緣,不但所生常盲,且不能睹見佛之法身。《賢愚經》中也講了阻撓他人出家,罪同毀塔的過患。)」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準備發菩提心,我們去製造障礙,其果報更是無法言說。比如有人準備幫助一些可憐眾生,看到乞丐想布施一點東西,旁邊的人就說:「不要給!不要給!這些人討厭得很,給什麼呀?去去去……」把乞丐給攆走了,實際上也是對別人的菩提心不太讚歎。總而言之,自己沒有能力的話,也不應該對別人的善行製造違緣!

敬摘錄於《入行論廣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別在痛苦的時候被打回「原形」
財供養不如法供養

TAG:達瑪妙林 |